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以筆作刀槍 鐵窗詩社綻放出血紅的花

李珩

2019年07月25日11:02    來源:重慶日報

原標題:以筆作刀槍 鐵窗詩社綻放出血紅的花

七月八日,游客在渣滓洞監獄參觀,當年鐵窗詩社就在這裡成立。記者 齊嵐森 攝

■1949年1月29日,農歷大年初一,是鐵窗詩社成立的日子,也是其僅有的一次集體活動。

■然而,這個在監獄中誕生的詩社,卻以筆作刀槍,開辟了一個抗敵新戰場,成為鼓舞革命者斗志、凝聚人心的重要陣地。

■鐵窗詩社先后創作新舊體詩50余首,大部分毀於“11·27”大屠殺中,留下來的隻有20余首,但那一篇篇泛黃的紙張傳遞著烈士們的篤定信念,代代傳承。

“我們是天生的叛逆者,我們要把這顛倒的乾坤扭轉!我們要把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今天,我們坐牢了,坐牢又有什麼稀罕?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難,我們願,願把這牢底坐穿!”慷慨激昂的朗誦讓何敬平的臉漲得有些紅。

“好詩!我們願把這牢底坐穿!”在座的人你一言我一句,神情越發激昂,即使身陷囹圄也毫不在意。這是1949年1月29日,農歷大年初一,發生在渣滓洞監獄的一幕。

“當天,鐵窗詩社宣告成立,關押在獄中的革命者開辟了一個以筆作刀槍的新戰場,詩社成為鼓舞革命者斗志、凝聚人心的重要陣地。”7月18日,在渣滓洞監獄樓下五室內,研究紅岩精神多年的文博專家厲華向重慶日報記者講述了當年的情景。

憤怒出詩人

開辟以筆作刀槍的新戰場

那是一個特殊的大年初一,渣滓洞監獄一改往日的沉悶,翻筋斗、扭秧歌、大合唱……精彩的節目一個接一個,放風院壩頓時沸騰起來。

是什麼原因讓關押在這裡的革命志士如此興奮?原來,不久前有消息傳入獄中: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取得完全勝利,勝利的曙光就在前方。於是,他們利用春節搞了一次大聯歡。

監獄看守和獄外崗樓警衛人員也被節目吸引,放鬆了警惕。就在這時,一個個分散的人影,悄悄地溜進了樓上一號牢房。

“我提議將獄中的秘密詩社取名為鐵窗詩社。”有人倡議。

“太好了,這是我們以筆作刀槍的新戰場。”其他人紛紛附議。

經過大家商議,鐵窗詩社正式成立,成員包括何雪鬆、蔡夢慰、何敬平、藍蒂裕、傅伯雍等20人。

所有人都很激動,古承鑠將長長的頭發往后一甩,一派詩人氣質地吟誦起來:“在戰斗的年代,我宣誓:不怕風暴,不怕驟雨的襲擊……”

“現在敵人對我們威逼利誘,黨內出了叛徒,我們更要堅持到底,必須要解決為誰坐牢和怎樣坐牢的問題。我寫了一首《把牢底坐穿》的詩,給大伙念念,希望大家提提意見。”緊接著,何敬平站了起來,繼續朗誦,於是出現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詩會越開越激昂,直至收風,大伙才依依不舍地離去。

“事實上,鐵窗詩社的成立是有基礎的,並非偶然。”厲華說,據史料記載,1948年起,重慶地下黨遭到嚴重破壞,渣滓洞監獄關押的人員成倍增長,其中不乏學者、文人,他們才華橫溢、詩文俱佳,雖然身在牢中,卻經常賦詩作文,或自娛情志,或激勵難友,或歌頌未來。

曾關押在渣滓洞監獄的張澤厚在一份回憶材料中這樣寫道:“傅伯雍首先在監獄內暗地裡組織鐵窗詩社,勸慰獄內一些愛寫詩的同志,用詩來寓藉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憤怒和慰撫同志的哀傷。盡管不能公開閱詩,然而也可秘密地、機警地傳閱。他詩寫得多,也在獄內傳閱多次,他還大膽地將渣滓洞內的地下黨組織通過秘密渠道弄到摘錄下來的關於戰局、政局、形勢發展的重要消息,向難友們傳遞。”

消息怎麼傳遞?張澤厚這樣寫道:“樓上樓下通過樓板縫隙傳遞﹔室與室之間就在牆壁上打小洞﹔或於放風時、路過時,從牢門上的窗口機智地拋入。”

革命者的戰斗宣言

獄中寫下《把牢底坐穿》一詩

如今,渣滓洞監獄游人如織,樓下五室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其牆上展示了有關鐵窗詩社的由來及部分詩作,一篇篇泛黃的紙張傳遞著烈士們的篤定信念。

“這是混亂的日子,黑夜被人硬當作白天……”不少人都在默默誦讀一篇詩作,這就是何敬平的《把牢底坐穿》。

“這首詩是把青春和生命貢獻給共產主義事業的革命者的嚴正誓詞和戰斗宣言,也是何敬平這位紅色詩人短暫而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重慶紅岩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文博副研究館員王浩對此詩給予了高度評價。

據史料記載,何敬平出生在四川巴縣(今重慶市巴南區)木洞鎮的一個貧農家庭,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他便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1945年2月,國民黨特務公然槍殺執行取締非法竊電公務的重慶電力公司工人胡世合,釀成“胡世合慘案”。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領導下,電力公司和全市工人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特抗暴斗爭。

何敬平也坐不住了,他與同事劉德惠共同起草了《為慘殺重慶電力公司工友胡世合事件向各產業工友們各界同胞們控訴》的控訴書,向全市人民揭露特務的暴行﹔他擬定“特務橫行何處去,民主自由幾時來”的挽聯,由劉德惠抄寫挂在胡世合的靈柩兩側,激勵大家與敵人作針鋒相對的斗爭﹔他利用怒吼劇社與群眾廣泛接觸的機會,大力散發控訴書,推動群眾運動更為廣泛、深入地開展。

此次反特抗暴民主運動取得全面勝利后,何敬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何敬平還以筆為刀槍,向舊制度宣戰,寫下了許多深刻揭露現實的戰斗詩篇。1946年,抗戰勝利不到一年,國民黨即挑起內戰,人民苦不堪言。重慶城內到處是沿街乞討的乞丐和下苦力的人力車夫,國民政府警察卻以“有礙觀瞻”為借口,到處驅趕、拘捕他們。有感於此,何敬平於1946年8月寫下《肚皮餓了要吃飯》——我們不懂啥子叫“人道”,我們不懂啥子叫“觀瞻”,我們隻曉得一個道理:肚皮餓了要吃飯……

1948年,何敬平被國民黨特務逮捕,囚禁於渣滓洞監獄。

1949年,眼看解放大軍節節勝利,敵人卻更加瘋狂地迫害革命志士。在這艱難的時刻,何敬平寫出了飽含革命激情的《把牢底坐穿》一詩,由難友譜曲后,在獄中廣為傳唱,有力地鼓舞了大家的斗志。

1949年11月27日,何敬平在渣滓洞大屠殺中殉難,年僅31歲。

視死如歸留紀念

76字箴言贈予兒子

“1949年1月29日,農歷大年初一,是鐵窗詩社成立的日子,也是其僅有的一次集體活動。”厲華稱,鐵窗詩社先后創作新舊體詩50余首,大部分毀於“11·27”大屠殺中,留下來的隻有20余首。

其中,有一首很特別的詩,名為《示兒》,是藍蒂裕就義前寫給兒子藍耕荒的。詩中寫道:“我的孩子!願你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把祖國的荒沙,耕種為美麗的園林!”

這首飽含深情、充滿期望的小詩讓人動容,讓人們看到了一名理想信念無比堅定、對黨無比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形象。

藍蒂裕為何會留給兒子這樣一首詩?記者採訪了今年已75歲高齡的藍耕荒。他說,父親曾兩次被捕入獄:一是1941年,藍蒂裕在江北因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第一次被捕,后憑著英勇機智,深夜撬開牆洞逃脫﹔二是1948年冬,藍蒂裕因在梁山開展農運和武裝斗爭被叛徒出賣,不幸再次被捕。

藍蒂裕被捕后,先后被關在雲龍警察所、梁平監獄、渣滓洞監獄。在梁平監獄,敵人對藍蒂裕動用了種種酷刑。藍蒂裕被酷刑折磨得暈倒過去,醒后卻毫不屈服:“我就是共產黨員,除此之外你們別想得到半個字!”

在渣滓洞監獄裡,藍蒂裕的英勇堅貞贏得獄友們的好評,由於他的胡子很長,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藍胡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誕生了,藍蒂裕萬分高興。可敵人卻更加瘋狂,面對死亡,藍蒂裕思考著,還是要給孩子留點紀念吧!於是,他拿出一個廢棄的香煙盒,在上面寫下了《示兒》一詩。

“父親的76字箴言,字字千鈞重,也伴隨了我一生。”藍耕荒說,他16歲繼承父親遺志參軍,成為某炮兵部隊的通訊兵,摸爬滾打在雲貴高原。后來,他又來到四川警察學院從事后勤工作,每年經手數百萬資金,但他依然清正廉潔、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這是我們的家訓,還將繼續傳承下去”。

(責編:吳兆飛、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