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渡江戰役“東線第一帆”緣何在泰州升起

辛要賓

2019年07月29日08:22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渡江戰役“東線第一帆”緣何在泰州升起

  今年是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70年前的1949年6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實現了渡江戰役的偉大勝利。在渡江戰役中,泰州作為東線指揮部成為戰役的集結點和進攻發起點,泰州靖江地區作為東線起點,也被譽為“東線第一帆”升起的地方。“東線第一帆”率先在泰州揚帆渡江,有其特殊因素。
  地處“不南不北”的特殊地理位置。地區和地貌對戰斗過程本身,以及對戰斗的准備和運用,都有決定性的影響。泰州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縱跨淮河流域與長江流域。泰州大部分地區所處的淮河流域南北兩側與長江、黃河沒有完整的分水嶺,北部與黃河連為一體,南部則與長江連為一體。因此,無論黃河還是長江都可將其看作本流域的自然延伸部分。地理學家用淮河界分南北,事實上淮河流域屬於真正的不南不北之地。歷史上,以黃河、長江流域各自為中心的地區,不僅在地理上構成兩大區域,政治上也往往成為兩大集團。每當南北政治集團分裂時,交戰地自然在淮河流域這一不南不北的區域。淮河流域並非獨立地理區域的特點,在政治與軍事上自然造成“南得淮則足以拒北,北得淮則南不可復保”,即長江、黃河流域互相以淮為屏障的結果,導致淮河流域成為兵家必爭區域。泰州境內江淮分水嶺由西向東從中部穿過該市,境內河流大致以通揚公路為界,路北屬淮河水系,路南屬長江水系。民間甚至有泰州市區(海陵區)屬於淮河流域,下屬的泰興、高港、靖江是長江流域的說法。這一特殊的戰略位置,使泰州成為渡江戰役的東線進攻發起點。
  跨過長江天塹的江北集結站。長江歷來被兵家視為難以逾越的天塹。渡江大軍雖然戰斗力強,但是兵種單一,大多數北方戰士不習水性。渡江作戰東路軍所在的長江下游段,河道進入蘇皖平原和長江三角洲,江闊流緩,自江陰往東,水面更寬,入海口呈喇叭狀,寬達80公裡。水位在每年四五月間開始上漲,春汛來臨時,水位猛漲,濁浪排空,航渡十分困難。兩岸沿江廣闊地域為水網稻田地,河流湖泊較多,不利大兵團行動。長江像一道天塹橫在人民解放軍的面前,怎樣克服這道天塹就成了當時最重要的課題。參戰部隊需要在長江北岸一邊想方設法籌集渡江的船隻,加緊演練江河乘船戰斗的技戰術﹔一邊派出偵察兵渡過長江,偵察對岸的敵情和地形。經過篩選,江陰要塞對岸的泰州地區成為渡江東線大軍的首選。因為江北的泰州地區正處於江陰要塞對面,向南突出,境內多條河流直通長江,便於屯集、隱蔽船舶,入江便利。從泰州渡江南進,可以以最近的距離直插江南金壇、宜興、吳興地區,切斷滬寧鐵路和寧杭公路,阻斷南京、鎮江之敵退往上海及杭州的道路。在這一情況下,粟裕率三野機關於1949年4月5日到達泰州白馬廟,成立渡江戰役東線指揮部。
  隱蔽戰線的全力配合。粟裕選在泰州駐兵,一個主要的目的是以正對面的江陰要塞為突破口。作為國民黨防御的重點,蔣介石和湯恩伯對江陰要塞的防務極為重視。江陰要塞屬軍級單位,下轄炮兵總台、守備總隊、游動炮團、工兵營,約有7000余人,易守難攻。但早在1947年,華中工委為准備配合我軍渡江作戰,已經開始在要塞進行滲透。渡江作戰前夕,國民黨江陰要塞已被我地下黨員所控制,要塞司令戴戎光已被架空,江陰要塞地下黨員已經做好接應大軍渡江的准備。要塞地下黨當時接到的任務是:保持60裡防區,控制3至4個港口,不開槍、不打炮,迎接我軍登陸。
  堅實的群眾基礎。泰州作為革命老區,黨的基層組織在該地區開展工作較早,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泰州許多農民寧願自己挨餓,用野菜、樹皮甚至“觀音土”(高嶺土)充飢,也要把糧食捐借給部隊。為了支援造船,一些人把床板、門板甚至棺材板都捐了出來。在渡江戰役中,泰州地區擔負了糧草物資供應的主要任務。根據一個軍每天需要備足8萬斤米面、15萬斤柴草,以及油鹽蔬菜等大量副食的計劃,泰州籌運工作在1949年3月25日前就提前和超額完成。渡江戰役期間,泰州地區59萬多人參加支前,接近全社會勞動力的一半,泰縣的界河村因全力支前,達到無一個青壯年在家的程度﹔隨軍船工、擔架工、挑夫、車夫等常備民工5萬多人﹔各地黨組織抽調3000多名干部帶隊出征。泰州在這場戰役中支援物資人民幣1.2億元,小車1.88萬輛,渡江船隻4496條,調運糧食10475.2萬斤,草4523萬斤,挑子5.02萬副,擔架5987副。由於渡江戰士多數不習水性,泰州一些漁民利用河道、湖泊幫助渡江士兵進行上下船、搖櫓劃槳、游泳救護等水上技術訓練。一些船工還利用江面,幫助大軍進行航渡演習。他們當中一些人還成為了隨軍作戰的支前民工,送解放大軍渡江。兄弟船、夫妻船、父子船、祖孫船,泰州船工冒著炮火,軍民同心,勇往直前。泰州人民為渡江戰役勝利作出的巨大貢獻,成為這座城市奮斗史上最光輝的篇章,也鑄就了渡江“東線第一帆”精神,成為這個城市寶貴的精神財富。

 

(責編:曹淼、任佳暉)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