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傳承淮海戰役精神,凝聚奮進力量

2019年08月08日08:58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傳承淮海戰役精神,凝聚奮進力量

徐州鳳凰山東麓,巍然矗立著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淮海戰役紀念館。

71年前,發生在淮海大地的這場氣吞山河的戰略大決戰,是關系中國革命命運和前途的關鍵之戰。淮海戰役的勝利,是黨的領導的勝利,是信仰信念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參觀淮海戰役紀念館時強調,要緬懷革命先烈,傳承好紅色基因,把淮海戰役精神發揚光大。

歲月流逝,歷史走過的足跡不會磨滅﹔時代變遷,淮海戰役的精神永放光芒。“七一”前后,各地共產黨員陸續來到這裡,重溫入黨誓詞,踐行初心使命,繼承發揚偉大的淮海戰役精神,以初心使命書寫新時代“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新篇章。

對黨絕對忠誠,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

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實物、一個個場景,再現了會師淮海、決戰中原的大戰役。

展廳第一部分有一份珍貴史料:1948年11月16日,中央軍委關於成立總前委致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等電。電報說,“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

淮海戰役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會戰,兩個野戰軍首次聯合作戰,參戰部隊多,隸屬不同指揮機構,要使部隊密切協同,關鍵是要樹立全局意識,做到步調一致, 一切行動聽指揮。

淮海戰役中,在總前委統一指揮調度下,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堅決聽黨指揮,堅決執行中央軍委統一部署,密切協同、聯合作戰,充分發揚各自的特點和優勢,表現出高度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形成整體作戰的強大威力。

反觀國民黨軍隊,各戰區、各兵團甚至兵團內部,多以保守自身利益為中心,置友軍生死於不顧。展廳內展示的兩名國民黨高級將領的陳述印証了這一點——

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部隊長個人相互間,平時在精神上有隔閡,戰時在支援上復不易協同,致雖有大軍,亦難以發揮最大綜合戰斗力……總之,此次作戰,戰略之失敗多於戰術,戰術之失敗多於戰斗。

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統帥部、前方指揮官與部隊三者之間,各部隊與部隊之間矛盾重重,對於蔣的突圍指示,各有成見,無法堅決執行,總是在互相矛盾斗爭中,最后隻有在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土崩瓦解,迅速消失。

每個黨員干部都是黨的一分子,對黨忠誠是首要的政治品質。今天,我們正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也正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加需要黨員干部對黨絕對忠誠。我們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加深對新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理論認同,真正以理論上的清醒保証政治上的堅定、行動上的堅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新時代江蘇發展的高度,取決於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度。“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管理局局長蔣越鋒表示,要把“中央有要求、江蘇有行動、落實見成效”的優良傳統保持下去,不斷注入新的時代內涵,不折不扣落實好中央決策部署,確保中央精神在江蘇落地生根。

增強“四個自信”,以堅定意志推動高質量發展

紀念館裡一張戰士們的合影,引起記者的關注。位於徐州和蚌埠之間的宿縣(現安徽省宿州市),既是皖北交通樞紐,也是國民黨軍隊重要補給基地。攻取宿縣,是淮海戰役第一場硬仗。

在宿縣西門戰斗中,中野三縱九旅二十五團三營八連指戰員前赴后繼勇猛沖殺:排長負傷了,副排長帶領沖鋒﹔副排長負傷了,班長帶領沖鋒﹔班長負傷了,戰斗小組長帶著向前沖……全連干部戰士120多人,最后僅剩14人。戰斗勝利后,大家留下了一張珍貴的合影。

“指戰員們胸懷崇高的革命理想,抱定將‘革命進行到底’的信心決心,英勇戰斗、不怕犧牲,才能創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輝煌戰績。”講解員谷春珊已在紀念館工作十年,每次講解時在這張照片前停留許久,“這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人民軍隊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心中有信仰,行動有力量。在淮海戰役中,各縱隊正職干部平均年齡38.5歲,參加革命事業20年以上的佔到75%,最短的也有16年。他們心中的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聽黨話、跟黨走,赴湯蹈火、勇往直前。經過66天鏖戰,人民解放軍創造了“60萬戰勝80萬”的戰爭奇跡,打出了“飲馬長江、解放全國”的有利態勢,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的歷史進程。

水打山崖,風過林海。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我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當此之時,更需以初心砥礪前行的精神,以使命鼓舞奮發的斗志,更加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四個自信”,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勇於戰勝各種艱難險阻、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勝利。

當前,江蘇發展正處於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階段,能否實現“六個高質量”、贏得發展主動權,干部的擔當作為是決定性因素。各級干部要敢於直面問題,始終保持戰略定力,緊緊圍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強富美高”新江蘇宏偉藍圖,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推進改革攻堅不懈怠,闖關奪隘,奮楫前行,譜寫好中國夢的江蘇篇章。

恪守為民情懷,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特等支前功臣、共產黨員唐和恩用過的一根小竹竿,刻滿了魯蘇皖三省88個主要城鎮和村庄的名字,記錄下5000多裡的人民支前路線圖﹔宿遷縣運輸隊苦戰4晝夜,戰勝200公裡風雪淤泥蕩,用907輛小推車將4.5萬公斤大米運往前線……

走在紀念館支前展廳,一件件文物述說著人民群眾支援前線的感人故事:“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用來做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

這是血肉相連的深情。在這場眾志成城的大決戰中,543萬父老鄉親傾盡全力支援前線,平均每名解放軍戰士身后有9位民工配合保障。

這種深情化作中國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至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緬懷革命先烈,為的是繼承他們的遺志,發揚他們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他們用生命和鮮血開辟的道路上不懈奮斗、永遠奮斗。

這是飲水思源的深情。在瞻仰紀念塔、參觀紀念館時,習近平總書記深有感觸地說,淮海戰役是小推車推出來的勝利,我們要好好回報人民,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黨員干部初心變沒變、使命記得牢不牢,要由群眾來評價,由實踐來檢驗。當前,全黨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員干部要站穩人民立場、涵養公仆情懷,察實情、出實招、抓落實、解難題。既要注重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難點問題,又要注重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困難﹔既要做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又要做為后人做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

鳳凰山下,因地制宜設置了現場教學課堂——“支前小道”,推獨輪車、抬擔架,黨員干部在重走支前路上受到思想洗禮。梆子戲《母親》、音樂劇《淮海兒女》,革命題材戲劇與情景黨課巧妙融合,激勵鞭策黨員干部守初心擔使命。

“干部把群眾放心上,群眾才會把干部記心裡。無論時代怎麼變遷,黨員干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永遠不能忘、不能丟。”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管理局副局長周永杰介紹,落實總書記對建設好、管理好紀念塔和紀念館的要求,結合主題教育,正在加大全市范圍的淮海戰役遺址遺存和文物保護力度,搶救性整理親歷者口述史料,創作文藝作品,編寫學習教材,更好地發揚淮海戰役精神。

沒有一種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堅實,沒有一種事業比造福人民更崇高。進入新時代,省委、省政府將團結帶領全省人民,上下同心、攻堅克難,讓千千萬萬“小推車”投身新時代偉大征程,用最真誠的赤子情懷服務人民,用最實在的發展成果回報人民,打贏推動高質量發展、決勝全面小康這場新時代的“淮海戰役”。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