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我的祖父方志敏

方小勇

2019年08月11日13:58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我的祖父方志敏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我的祖父方志敏誕辰120周年。方志敏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杰出的農民運動領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及紅十軍的創始人。2009年9月,方志敏被當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祖父的革命生涯短暫而光輝,堅定不移的信仰、潔白清貧的生活、美好崇高的理想是他革命生涯突出的精神品質,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體現。

探尋信仰者的初心密碼,要深刻解讀其人生發展歷程。1899年8月,祖父出生在江西弋陽一個貧苦農家,從小聰明好學,在私塾啟蒙時,受到孔子的“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及江西同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激勵。在接觸了新知識,經受五四運動的洗禮,懂得愛國的道理后,他聲稱:“我是一個黑暗的憎惡者,我是一個光明的渴求者”,並在家鄉與志同道合者結成“青年社”,立志“鏟除人間不平,和惡勢力斗”。祖父后來離開家鄉外出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最終選擇了共產主義,並於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說:“共產黨員——這是一個極尊貴的名詞,我加入了共產黨,做了共產黨員,我是如何的引以為榮呵!從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給黨去了!”

祖父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為了自己的遠大理想進行了長期艱苦奮斗,並卓有成效地創建了被毛澤東稱贊的“方志敏式”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和紅軍第十軍。即使被俘入獄,他依然斗志昂揚,用一顆赤誠之心和激昂之筆為黨工作。他希望把“十余年斗爭的經驗,特別是這次失敗的血的教訓”,用筆寫出來貢獻給黨。在獄中給黨寫信,其困難可想而知,“手執著筆,一面構思在寫,一面卻要防備敵人進房來”。在困境中,他考慮的隻有黨的事業,考慮的是為黨的事業發展總結經驗教訓。在被關押的6個多月裡,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死!——共產主義的殉道者的記述》《清貧》等十多篇13萬余字流芳千古的文稿,直至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祖父對黨、對信仰、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發乎內心,深入骨髓,濃郁深沉,純粹高尚,他對自己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共產主義、選擇共產黨,深信不疑、堅定不移。他堅信中國革命一定會取得最后的勝利,民族的解放、階級的解放一定能實現,認定“這是絕對的真理。同時,這也是我的基本信仰”。為了這一真理和信仰,他不惜舍棄一切,包括犧牲自己的“蟻命”。他全身心地投入蘇區黨政領導工作,創造了反映實際而又體現黨的目標和任務的地方經驗,創建領導了富有戰斗力的紅十軍,摸索創新了蘇區政權的區域政策與工作方法。他領導制定的贛東北土地分配政策與生產措施、群眾團體條例與群團工作、地方武裝建設與地雷戰的運用、文化教育建設與創新、政權建設與法律制度的創設,乃至蘇區中心葛源的公園、路燈建設,細致入微而成為基層政權操作規范的《怎樣做鄉蘇工作》(比中央蘇區的同樣文獻早出台一年),等等,充分體現祖父對政權工作的專心致志與領導才能。這一切,都是祖父在長期患有嚴重疾病的條件下取得的。疾病帶給他難以言喻的困擾,而“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努力到死!奮斗到死!”的心志,成為他戰勝疾病、創造奇跡的動力源泉。在祖父心中,公與私界線分明,即便父母妻兒承受苦難也不能謀求特權,享樂與清貧壁壘森嚴,即便手握萬金也不能私用一分﹔他抱定斗爭到底的決心,所以生活雖然清苦,而精神非常愉快。在獄中,祖父對蘇區工作中發生的錯誤,特別是對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軍事指揮上的錯誤,對“失敗的血的教訓”,反復進行總結和反思。他對錯誤痛心疾首、刻骨銘心,盡管失敗的原因主要是軍事指揮員的猶豫等所致,但他認為自己要負主要責任,從而“愧悔交集”,“感到無窮的羞辱”,希望能“贖罪雪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員干部“要堅守精神追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處理好公和私、義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樂關系。”“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証。” 祖父一生矜持不苟、舍己為公,心懷大愛、以身殉志,響亮地回答了“什麼是真正的窮和富”。

賡續革命者的如磐初心,是革命先烈后代應盡之責、應有之義。

(責編:高巍、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