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把“學雷鋒”當成一種習慣

人民網記者  王雲娜

2019年08月14日07: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靜臥於溈水河畔,湖南長沙市望城區團山湖村山清水秀、風光旖旎,鋪開美麗鄉村的幸福畫卷。

  一大早,83歲的村民李湘枚帶上垃圾袋出了門。雖步履蹣跚,但隻要看到哪裡有垃圾,他立馬俯身撿起,再分類放進路邊的垃圾桶,日復一日,樂此不疲。

  團山湖是雷鋒早期工作過的地方。李湘枚曾與雷鋒共事,幾十年來,“學雷鋒”“當雷鋒”已成為他的一種習慣。在工作崗位上,李湘枚無私奉獻、樂於助人。退休后,他仍在發揮余熱。

  雷鋒廣場的地基要填土,地基雜物清理需要一個多月,老人從早到晚監督挖機工作,統計拖土數據﹔綠化示范片建設時,又是他做臨時指揮,每天扑在現場調度……2015年,為了工程建設,他義務出工110多天。

  “雷鋒曾在團山湖治水、開墾,從這裡出發,他走向更廣闊的天地。”當年和雷鋒共事時的點點滴滴,清晰地印在李湘枚的腦海裡。

  上世紀50年代,湘江支流溈水河上游水土流失嚴重,河道淤泥堵塞,洪水泛濫成災。1957年11月,望城縣成立治溈指揮部,啟動治溈工程。李湘枚回憶,當年冬天,雨雪交加,異常寒冷,但雷鋒和大家一道奮戰在綿延幾十裡的大堤上,抓晴天、搶陰天,清淤泥、通河道,“他像螺絲釘一樣釘在崗位上,雙腳凍得發紫,雙手磨出繭子,卻從不喊一聲苦。”

  第二年春天,治水工程完工,望城縣委決定將團山湖圍墾成一個國營農場。團縣委號召全縣青少年捐款,為農場購買一台拖拉機。雷鋒得知后,捐出全部積蓄20元錢,成為全縣捐款最多的青年。

  雷鋒認為,不經風雨,長不成大樹﹔不受百煉,難以成鋼。他又申請去團山湖農場開拖拉機、開墾農田。

  比雷鋒年長4歲的李湘枚當時任團山湖農場副廠長,兩個年輕人一起擔土、打禾、搶搬甘蔗種、抓偷瓜賊,揮洒辛勤汗水,結下深厚友誼。

  “在雷鋒心中,人生的價值不在於索取而在於奉獻。”李湘枚說,“這也激勵著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1958年9月,雷鋒離開團山湖,前往遼寧鞍山,成為一名推土機手。雖然他離開了團山湖,但雷鋒精神從未被遺忘,學雷鋒熱潮從沒斷過。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14日 13 版)

(責編:曹淼、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