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珍貴的《東山少年》紅色劇照

林長華

2019年08月15日08:15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珍貴的《東山少年》紅色劇照

這是福建省東山島岱南村的林錦香女士收藏的一張《東山少年》劇照,她手指當中那個狼吞虎咽吃西瓜解渴的士兵說:“這個惟妙惟肖的扮演者就是我老公,劇中的‘八少年’斗智斗勇,誘他吃西瓜,出其不意偷走他的槍。”林錦香說,她愛人青年時代是東山島民間一個能歌善演的文藝骨干,劇照是34年前東山島藝術學校排練《東山少年》時拍攝的。

獨幕戲劇《東山少年》取材於震驚中外的東山保衛戰。當時正是抗美援朝戰爭停戰協定簽署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台灣的“西方公司”策動蔣介石軍隊加緊策劃侵犯大陸,以破壞停戰,影響談判簽字。蔣軍與“美帝”遙相呼應。

1953年7月16日,悍然出動美國武裝的第十九軍第四十五師全部、第十八師的五十三團、第七五師一部、海軍陸戰隊第一支隊並水陸坦克21輛,海上突擊第一、二大隊、南海縱隊第八中隊、傘兵兩個加強中隊,共約1.3萬多人(10倍於我),飛機10余架、軍艦13艘,兵分三路,大舉進犯福建東山島,並叫囂著要在4至8小時之內佔領東山島。我軍駐島部隊以一當十,痛擊來敵。援軍從廈門、泉州、汕頭三個方向火速施援,在歷時36小時的激烈戰斗中共殲敵3379人(其中被俘715人),擊落敵機2架,擊沉登陸艦3艘,擊毀坦克2輛。這一仗將擁有兩個旅、2000多人的國民黨傘兵部隊一下子殲滅了500多人,被稱為軍史上殲滅敵人傘兵的成功范例。當時,蔣介石處心積慮選擇東山島為跳板,寓意“東山再起”,結果卻一敗涂地。戰后,毛澤東題詞總結:“東山保衛戰的勝利,不光是東山的勝利,也不光是福建的勝利,而是全國的勝利。”

《東山少年》講述戰斗打響后,東山縣城關鎮(今銅陵鎮)8個少年學生在縣城被敵佔領的情況下,自發組織起來,機智勇敢到街頭巷尾張貼標語、散發傳單,發動群眾支前、監視壞分子活動、保護公共財產等感人故事,當時,這八少年在劇中以及相關文學作品和新聞報道中,使用的姓名全部是化名,8個主人公是林東秀、徐玉珍、徐小式、方藝華、丁小慧、朱介兒、張小吉、陳小全,年齡最大的16歲,最小的隻有10歲。

現實生活中的“八少年”是:謝紫卿、陳素麟、朱卿、李藝君、江麗端、陳芥兒、賴介明、陳添全。戰斗勝利結束后,“八少年”受到表彰,其中謝紫卿被表彰為二等功臣,陳添全、江麗端被表彰為三等功臣,李藝君被表彰為四等功臣。這其中陳添全在上世紀70年代末與筆者是東山島赤山林場同事,他至今珍存著一張當年谷文昌等戰斗指揮部領導簽發的獎狀。

家在東山島銅陵鎮,熟悉地方歷史文化的退休干部陳炳文先生介紹,“東山島地處海防前線,解放初期,對敵斗爭尖銳復雜,當時政府和有關部門有可能出於對英雄八少年的保護,有意對他們採用化名。”

“東山八少年”當中有6女2男,成人后有4人隨丈夫離開東山到外地工作和定居,而名單后面兩個當時是少男。光陰荏苒,65年過去,“八少年”中有的早已作古,有的退休在家,還有的遠居外省。但是這麼多年來,人們並沒有將他們淡忘,他們的感人事跡一直被當做愛國主義教育題材廣為傳頌和學習。

曾是《東山少年》主角的許錦茹女士回憶精彩難忘的劇情仍歷歷在目,她說她很喜歡這出“紅色戲劇”,特意將青年時代的劇照作為微信頭像。許錦茹女士介紹,上世紀60年代,她是東山縣潮劇團的演員,“當時海島城鄉文化生活貧乏,這出戲以其真實、生動,深受廣大觀眾喜聞樂見,每一場演出都會贏得陣陣掌聲。”她非常感慨:“《東山少年》很有藝術感染力,對當今的小青年來說,可以幫助他們了解那段歷史。真希望這出戲能夠重新出現在舞台上,與廣大觀眾見面!”

(責編:曹淼、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