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到:

抗日名將:蔡廷鍇

2019年08月18日11:23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抗日名將:蔡廷鍇

蔡廷鍇像。新華社發

蔡廷鍇,1892年出生在廣東省羅定縣。因家境貧困,他自幼失學,少年時即投身軍旅。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蔡廷鍇升任第四軍第十師第二十八團團長。不久,第四軍擴編,蔡廷鍇升任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副師長。1930年,蔡廷鍇被任命為第十九路軍軍長。

1932年1月28日深夜,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對上海的進攻,制造了一·二八事變。第二天,蔡廷鍇與蔣光鼐、戴戟三人聯名向全國各界發出抗日通電,表示身為軍人,“惟知正當防衛,捍患守土,是其天職,尺地寸草,不能放棄,為衛國抗戰而抵抗,雖犧牲至一卒一彈,絕不退縮”。經過近四十日的浴血奮戰,十九路軍苦撐月余,粉碎了日軍“四小時佔領上海”的狂言,使其多次更換主帥、增加援兵。一·二八淞滬抗戰,沉重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斗志,為以后的全面抗戰提供了寶貴經驗。

由於堅決主張抗日到底,反對南京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不願繼續與紅軍作戰,1933年11月20日,蔡廷鍇與陳銘樞、蔣光鼐等人一起,發動了著名的福建事變,建立了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蔡廷鍇任軍事委員會委員、人民革命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他們抵抗合圍福建的國民黨嫡系部隊,與紅軍簽訂了抗日反蔣的初步協定。這一正義行動,在當時產生了巨大影響。

抗日戰爭勝利后,面臨反對內戰、爭取和平的形勢,蔡廷鍇與李濟深、何香凝等一起籌組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積極參加民主革命斗爭。此后,他積極投入到反對蔣介石獨裁統治、反對國民黨發動內戰的政治斗爭。

新中國成立以后,蔡廷鍇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家體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等重要職務。1968年4月25日,蔡廷鍇因病在北京逝世。

(責編:高巍、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