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峰
2019年08月21日08:17 來源:學習時報
1948年秋,為了改進和加強新聞工作以適應中國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集華北人民日報社和新華社華北總分社的部分記者進行集體學習。1948年10月2日,劉少奇在集體學習會上發表了一個重要談話,后來被稱為《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談話指出報紙是黨與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重要渠道,在黨聯系群眾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並就報紙如何發揮黨聯系群眾的橋梁作用提出了具體意見,體現了劉少奇對報紙在黨的工作中具有獨特性作用的認識。
報紙是黨與群眾保持聯系的重要渠道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劉少奇指出:“我們黨必須和廣大群眾保持密切的聯系,如果和群眾聯系不好,就要發生危險。”他認為,共產黨什麼也不怕,就怕脫離人民群眾。他說,根據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共產黨面對的強大敵人最終都會滅亡,“沒有什麼可怕的”。但是,共產黨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發展之基。為此,他希望每個共產黨員“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要和群眾密切聯系,而且不斷地鞏固擴大這種聯系”。他還強調指出:“我們所說的和人民群眾聯系,主要是指和勞動人民的聯系,而且我們要不斷地鞏固和擴大這種聯系,一天也不能中斷,叫做時時刻刻保持和群眾的聯系。”
黨要保持與廣大群眾的密切聯系,需要借助一定的渠道,而報紙就是黨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的重要渠道。劉少奇引用列寧的話說,黨要通過千百條線索和群眾聯系起來,報紙“就是千百條線索中很重要的一條”。報紙每天都和群眾見面,每天都會把黨的政策告訴群眾。報紙辦得好,“就能引導人民向好的方面走,引導人民前進,引導人民團結,引導人民走向真理”。反之,“如果給群眾以錯誤的東西,散布壞影響,散布錯誤的思想、錯誤的理論、錯誤的政策,把群眾中的消極因素、落后因素、破壞因素鼓動起來,就要犯大的錯誤”。因此,他特別指出:“報紙工作如果做不好,就是最厲害的脫離群眾,就會發生很危險的情況。”
報紙在黨聯系群眾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劉少奇指出,報紙在黨聯系群眾方面的獨特性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黨要依靠報紙來領導人民﹔二是人民要依靠報紙反映心聲。
就“黨要依靠報紙來領導人民”來看,劉少奇認為,黨要領導人民,除了依靠軍政機關、群眾團體領導人民之外,“更多更頻繁的是依靠報紙和通訊社”。對此,毛澤東也曾指出:“有關政策的問題,一般地都應當在黨的報紙上或者刊物上進行宣傳。”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通過這種途徑,廣大群眾了解了黨的政策,“有了共同的目的,就會齊心來做”。他強調指出,“中央就是依靠你們這個工具,聯系群眾,指導人民,指導各地黨和政府的工作的”“你們的工作做得好,就很好﹔做得不好,就要受歷史的懲罰”“如果辦得不好,就存在著很大的危險性,會散布落后的錯誤的東西”“會導致人民分裂,導致他們互相磨擦”。
就“人民要依靠報紙反映心聲”來看,劉少奇指出,廣大人民群眾需要通過報紙反映他們的訴求。“人民想和中央通通氣,想和毛主席通通氣,有所反映,有所要求,有所呼吁。許多人不會寫字,郵路不通,電報不通,見毛主席很難見到。本來天天見面就好了,可是辦不到。”而記者通過到各地去,把人民群眾的“呼聲、要求、困難、經驗以至我們工作中的錯誤反映上來,變成新聞、通訊,反映給各級黨委,反映給中央”,這樣就把黨和人民群眾聯系起來了。
劉少奇還認為,記者“一定要認真負責地從事你們的事業,要對黨對人民有很大的責任心”。如果報紙能夠“比較真實、全面、深刻地把群眾的情緒、要求、意見反映出來,那不知會起多大的作用”。為此,他要求參加學習的記者要和群眾生活在一起,了解群眾真正的情緒和要求,看群眾反對什麼,擁護什麼,要求什麼,注意“把這些東西反映出來”。人民群眾的心聲,如果“不經過和群眾有聯系的干部,不經過人代會,不經過你們,就沒有別的辦法,那就危險得很”。他一再強調,“黨依靠你們的工作,指導群眾,向群眾學習。因此,你們做得好,對黨對人民的幫助就大﹔做不好,幫助就不大”﹔如果做錯,“故意夸大,反映得不真實,就害死人了”。
報紙如何發揮黨聯系群眾的橋梁作用
報紙要發揮黨聯系群眾的橋梁作用,當然離不開辦報的主體——記者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劉少奇從一個讀者的角度提出報紙要發揮黨聯系群眾的橋梁作用,記者必須具備4個方面的能力和素質:
第一,“要有正確的態度”。劉少奇指出,記者是人民的通訊員,是人民的記者,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你們的筆,是人民的筆,你們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你們不能採取輕率的、嘩眾取寵的、‘客裡空’式的態度,而應當採取負責的、謹慎的、嚴肅的態度去做工作”。首先,需要了解人民群眾中的各種動態、趨向和對黨的方針政策的反映。要善於分析具體情況,看各階層人民有什麼困難、要求和情緒。要採取忠實的態度,把人民的要求、困難、呼聲、趨勢、動態,真實地、全面地、精彩地反映出來。其次,“寫東西要考慮對象”。每寫一篇稿子,都要考慮大體上是寫給誰看的,要區別全國與地方。再次,“報道一定要真實,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鏡”。報紙的生命力在於真實,“群眾對我們,是反對就是反對,是歡迎就是歡迎,是誤解就是誤解,不要害怕真實地反映這些東西”。最后,報道要全面、深刻。“不深刻不會全面,提不到理論高度,是不會全面的,那隻能是零碎的、現象的、無系統的。”“全面,就要綜合,要總結,要提到政策、理論的高度。提不到理論高度,就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
第二,“必須獨立地做相當艱苦的工作”。劉少奇認為,凡不願獨立地做艱苦工作的人,任何事情也做不好。他認為要做艱苦工作,首先是“思想上要艱苦,要做理論的、系統的工作,而且是獨立地去做”,而不是人家叫去干什麼就干什麼。“要真實地反映情況,獨立地去作判斷,就要到處去看,去問,就要讀馬列的書,做許多研究工作。”“缺乏馬克思主義理論,缺乏獨立的思考,不能在分析之后加以正確的判斷”,是不行的。
第三,“要有馬列主義理論修養”。劉少奇認為要做馬克思主義的記者,卻不懂或不大懂馬克思主義,不提高理論修養,工作是做不好的。他指出,黨報記者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立場,如果缺乏馬列主義理論,看問題不是馬列主義的觀點,寫出來的東西就會有很大盲目性。因此,記者務必“要提高理論水平,要熟悉馬列主義,特別要學習唯物史觀、認識論,學習階級分析的方法”。他還指出了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就是“要不斷地學,直到能夠運用,有能力看出別人用得對不對”。而且這種學習,“不隻要三個星期,要三個月、三年、三十年,努力把馬列主義學好”。
第四,“要熟悉黨的路線和政策”。劉少奇指出,為了及時正確地宣傳黨的路線和政策,記者要經常學習、研究,時刻注意黨的方針政策的執行情況。首先,要勤問。“自己不懂的問題,應當勤問,可以寫信問你們的上級。”不懂得黨的路線,是做不好工作的。其次,“要懂得兩條路線的斗爭,善於用兩條戰線斗爭的方法來辦報”。這要求堅定執行黨的正確路線,既要批評“左”的傾向,又要批評右的傾向。最后,要用實踐檢驗理論的正確性,“不僅要宣傳黨的政策,還要在群眾的實踐中去考察政策是不是正確,有沒有缺點”。
在談話的最后,劉少奇希望參加學習的記者“繼續努力改造自己,端正為人民服務的態度,學會接近勞動人民的本事,加強馬列主義的修養,熟悉黨的路線政策,不怕獨立地做相當艱苦的工作,把人民的新聞工作做好”。這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一樣,是新形勢下需要進一步發揚光大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