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23日08:59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甘肅省張掖市高台縣,瞻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和陣亡烈士公墓,向西路軍革命先烈敬獻花籃,並參觀了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這座紀念館,記錄了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一段震古爍今、感天動地的革命歷史,快來跟隨“博物館時光”欄目一起去看看——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建於2008年,是紀念西路軍21800多名將士浴血奮戰、頑強不屈精神的重要場所。紀念館前身是高台烈士陵園,園內掩埋著西路軍轉戰河西、血戰高台壯烈犧牲的紅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等3000多名革命先烈的忠骨。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后,紅四方面軍總部率三十軍、九軍、五軍、騎兵師、婦女獨立團、教導團等部共21800余人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從甘肅靖遠縣渡過黃河,執行寧夏戰役計劃。后因戰場形勢變化,渡河部隊組成西路軍,轉戰河西走廊。西路軍在徐向前、陳昌浩的率領下,與敵人展開激戰,先后歷經大小戰斗、戰役百余次,部隊銳減至15000余人。
1937年1月,紅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率部攻佔高台縣城。12日,敵人向高台縣城發起猛攻,紅五軍將士與數倍敵軍經過九天八夜的血戰,20日終因寡不敵眾,兵殤高台。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等紅五軍將士2000余人和800多名抗日救國義勇軍戰士全部壯烈犧牲。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陣亡烈士公墓
為紀念血戰高台壯烈犧牲的紅五軍將士,高台縣於1957年建立高台烈士陵園,后於2008年建立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紀念館設有8個展廳和1個英烈廳,完整地再現了西路軍西征史實。
展館陳列第一單元:西渡黃河 執行寧夏戰役計劃
展館陳列第二單元:喋血永涼 策應河東紅軍戰略行動
展館陳列第三單元:血戰高臨 呼應西安事變后的局勢
紅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烈士漢白玉半身雕像
董振堂,河北新河人,1895年生。他於1931年參加紅軍,隨軍參加兩萬五千裡長征,率部承擔全軍最危險、最艱巨的后衛任務,邊走邊戰斗,為保障中央紅軍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戰功。董振堂犧牲時42歲,中共中央在寶塔山下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毛澤東深情地說:“董振堂是一個堅決革命的同志……我們的革命隊伍就是需要這樣的同志……”
楊克明,四川涪陵人,1905年生。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四川從事秘密革命工作,后發動農民開展武裝斗爭。楊克明犧牲時32歲,當年,他告別新婚不久的妻子,踏上革命征途,多年來隻回家探過一次親。直到1985年,他的妻子魏俊淑才得知自己苦苦等了半個世紀的丈夫早在1937年就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高台戰斗中犧牲的董振堂用過的皮箱和毛毯、楊克明用過的皮箱
在高台戰斗中群眾為堅守城樓的將士送飯時所使用的飯盒
大型多媒體景觀“血戰高台”
大型多媒體景觀“血戰高台”全景展現了高台戰斗的全過程。在這場血戰中,紅五軍2000余人壯烈犧牲,有許許多多烈士連名字都沒有留下。紅五軍原本就是一支能征善戰的英雄部隊,其前身是著名的寧都起義部隊,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屢立戰功。長征中這支隊伍一直承擔艱巨的后衛任務,在第二次北上和西進途中,又沖鋒陷陣,英勇殺敵。高台血戰,他們前仆后繼,流盡了最后一滴血,將士們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的精神永載史冊!
(作者:甘肅省高台縣紀委監委 鄭愛民 資料提供: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 文字整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芳源)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