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華中抗日烽火從這裡點燃——探訪西華縣新四軍杜崗會師舊址

2019年09月03日14:35    來源:河南日報

原標題:華中抗日烽火從這裡點燃

杜崗會師舊址為新四軍第四師前身新四軍游擊支隊組建地,部隊從這裡東進敵后,點燃了華中地區抗日烽火,創建了豫皖蘇抗日根據地,為華中抗日游擊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記者趙春喜 通訊員嚴相合 胡新生

8月29日,記者一行驅車從西華縣城出發,一路北行,駛往紅花集鎮杜崗村。

“到了,到了。”遠遠地,可以看到一片紅色的建筑群和一座高聳的紀念碑。隨行的西華縣委宣傳部的同志告訴記者,那就是杜崗會師紀念館。

步入紀念館院內,迎面一尊銅像,一位新四軍指戰員英姿颯爽,躍馬馳騁。“這就是彭雪楓將軍。”館長朱建璽向記者介紹。

彭雪楓,一代儒將,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家,因杜崗會師被西華人民銘記。

1938年夏,徐州、開封等地相繼淪陷,豫皖蘇廣大地區被日軍佔領,日本侵略者沿隴海鐵路向西、向南迅速侵佔中原。時任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長的彭雪楓,在接到中央長江局速去豫東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發動游擊戰的指示后,立即帶隊前往豫東地區,開辟抗日游擊根據地。

當年9月30日,彭雪楓率領一支370余人的抗日武裝,從確山竹溝出發,途經汝南、上蔡,來到杜崗村。與此同時,中共河南省委令肖望東帶領先遣大隊、吳芝圃帶領豫東抗日游擊第三支隊赴西華與彭部會合。

同年10月8日,三支抗日武裝在杜崗村會師,11日召開慶祝勝利會師大會,整編成立了新四軍游擊支隊。彭雪楓任司令員兼政委,吳芝圃任副司令員,張震任參謀長,肖望東任政治部主任,譚友林任副主任。支隊下轄3個大隊和一個警衛中隊,共1020人。3個大隊代號分別為“南陽”“信陽”“淮陽”。

“為何選擇杜崗村作為會師之地?”記者詢問。“一是因為西華縣具有良好的社會政治環境﹔二是因為杜崗村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朱建璽介紹。

西華縣是抗戰初期中共豫東特委所在地,也是我黨在豫東創立較早、規模較大的革命根據地,群眾基礎十分扎實,當時被稱為“小竹溝”“小蘇區”。而杜崗村坐落在花園口決堤后的新黃河西岸,與東岸日軍佔領區僅一水之隔,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杜崗村成為東進敵后的前沿陣地。

1938年10月24日,在杜崗村休整半個月后,新四軍游擊支隊離開杜崗村,從西華縣城東渡新黃河,沿太(康)淮(陽)公路開赴豫東敵后。此后,這支武裝轉戰於豫皖蘇廣大地區,以燎原之勢點燃了華中地區的抗日烽火,創建了豫皖蘇抗日根據地,發展為新四軍第四師,為華中抗日游擊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穿過展廳,便是杜崗會師紀念碑。陽光下,紀念碑顯得越發庄嚴、肅穆。

紀念碑高19.38米,台階共分為兩層,一層為10級,二層為8級,象征著1938年10月8日。碑體三面圍欄,每面為24塊,寓意為同年10月24日三支部隊離開杜崗村,奔赴抗日前線。紀念碑呈三棱形,上部塑紅色碑頂,寓意三支部隊在中國共產黨紅色旗幟下會集。碑體正面為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的題詞“杜崗會師”﹔東北面為國防部原部長張愛萍的題詞“抗日先鋒、萬古流芳”。

(責編:王靜、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