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共產黨員的“五味”

陳思炳

2019年09月10日08:17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共產黨員的“五味”

在1942年5月召開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毛澤東在批評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並沒有入黨的黨員時說:“有些人就是一輩子也沒有共產黨員的氣味,隻有離開黨完事。”那麼,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應該有什麼樣的“氣味”呢?

書卷味。黨章中要求黨員必須履行的義務的第一條,就是學習。讀書學習是立身之本、智慧之源,是提高修養、增長才干的必由之路。黨員干部要在讀書學習中堅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養、錘煉道德情操、提高從政能力,堅持在讀書學習中把握人生道理、領悟人生真諦、實現人生理想、創造社會價值。腹有詩書氣自華,多了書卷氣,就會少了世俗氣,長了浩然氣,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能視通萬裡看得遠,思接千載想得深,保証昂首闊步,少走彎路。

鬆柳味。毛澤東曾以“鬆柳之喻”,教育黨員干部既要學習鬆樹的原則性,也要學習柳樹的靈活性。要像鬆樹那樣堅定,穩當可靠﹔要像柳樹那樣可親,人人喜歡。今天,如何像鬆樹那樣堅定,經受住理想信念的考驗,“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實現“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這就需要黨員干部在任何情況下,都穩得住心神、抗得住誘惑、守得住底線,永葆共產黨員的健康肌體不變色。學習柳樹的靈活性、適應性,體現在共產黨人身上,就是黨需要到哪裡就到哪裡,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不計環境,不講條件,就像種子種到哪裡,就在哪裡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就是干哪行鑽哪行,履職盡責,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聯系群眾,帶“綠”一片,造福人民。

泥土味。黨員干部要多下基層,多接地氣,多聯系群眾。毛澤東曾把共產黨人比作“種子”,把人民喻為“土地”,種子隻有播種在土地裡,才能在人民當中“生根、開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多同群眾交朋友,多向群眾請教。深入基層,貼近群眾,多聽聽群眾的呼聲,多想想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才能辦好人民高興的事,才能“真正悟透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焦裕祿、谷文昌等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就是放下架子,甩開膀子,俯下身子,扎根群眾,訪貧問計,才使蘭考有了鎖風沙的梧桐樹,東山出現了遍野的木麻黃。他們把腳印留在了基層,把汗水洒在了田間,把功德銘刻在群眾心坎上。

白菜味。江西鉛山縣縣衙有一座“白菜碑”,碑上一棵大白菜為明代鉛山縣令笪繼良所繪。其上題詞:“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意謂,官員作為地方“父母官”,不能隻圖自己安逸享樂,不問民間疾苦,不知白菜的滋味﹔百姓在官員治下,就不能讓他們缺衣少食,面帶菜色。笪繼良主政鉛山期間,以此為箴,布衣素食,輕車簡從,清白做人做官。古代廉吏尚能以“白菜”自律,今天,黨員干部更應當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更應當做到清正廉潔,秉公用權,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名利所累,不為金錢所誘,不為物欲所惑。“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移其志。”隻有做到理想信念不動搖,精神支柱不傾斜,才能保持“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的定力。

火藥味。要培養斗爭精神,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敢於斗爭的風骨、氣節與膽魄。在改革發展穩定工作中敢於碰硬,在全面從嚴治黨上敢於較真,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時敢於一針見血﹔面對不正之風敢於亮劍,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於擔責﹔面對急難險重任務豁得出來、頂得上去,敢涉“險灘”,敢啃“硬骨頭”,敢拔“硬釘子”﹔面對腐敗分子不彎腰,面對各種誘惑擋得住,不為“燈紅酒綠”所迷,不為各色糖彈所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官,勤勤懇懇為民。

(責編:吳兆飛、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