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春風化雨

2019年09月10日08:29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春風化雨

同政府和物資的閃電接管不一樣,文化和外交的接管,不能用霹靂手段,要春風化雨,慢慢來。這“兩急兩緩”,也是在進城前就定好的方針。

在各文化單位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於1925年在明清兩代皇宮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可以說,接管故宮的成功與否,事關整個文物接管工作的成敗。

2月11日,於堅等三位干部陸續進駐故宮。多年后,於堅回憶說,在考慮接管會議應該在哪裡舉行時,文物部的領導尹達提出,接管故宮標志著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在中國進行,所以這個會議應該在太和殿裡開。

於是,在明清兩朝皇帝的寶座前,尹達宣布了接管故宮的具體政策:職工原職原薪,院長還是由馬衡擔任,各處各部的負責人也都不變。最為迫切的問題之一是,當時所有故宮工作人員已經一個多月沒有發薪水了,政府承諾馬上想辦法,並且很快就照數補發給了大家。這讓故宮員工有了個共同印象:共產黨人也是普通人,做事很通情達理。

為了做到與原故宮人員“打成一片”,於堅等三位干部還特意組織了好幾次文娛活動,包括扭秧歌、跳舞和唱京戲等。

保護和發展文化,可說是接管和建設北平的一大亮點。當時的文化接管委員會,下設教育、文藝、文物、新聞出版四大部。在這個委員會,有很多在文化界享有盛譽的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如錢俊瑞、沙可夫、艾青、范長江、田漢、胡愈之、吳晗、翦伯贊、周建人等。由於對知識分子採取了禮賢下士的態度,“共產黨不要文化”的謬論也就不攻自破了。

北平的接管工作贏得了中外輿論的一致稱贊。國民黨《新聞天地》報道說:“葉劍英領導的軍管會,為了打穩中共未來首都的基礎,接管是審慎、周到、仔細、嚴密,幾乎做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

(責編:吳兆飛、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