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勞動大學

2019年09月11日08:15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勞動大學

1949年2月,當中共中央確定將香山作為臨時駐地后,李克農便帶領工作人員到北平打前站。為了保密,中共中央對外宣稱“勞動大學”。“勞大”籌備處,由賴祖烈主持,負責辦理交涉、備置用具等事宜﹔“勞大”收發處,由社會部的王范主持,負責調查社會情況,布置警衛,辦理駐地介紹等事宜﹔“勞大”招待處,由邊紀忠、田疇主持,負責香山駐地房屋的修理、布置、租借、建設等工作。

3月25日,中共中央進入北平的消息,通過新華社對外發布,成為一大新聞,全世界都知道了。由於北平和平解放,反動勢力的殘余力量尚未消滅,城裡潛伏著許多特務。因此,毛澤東在北平的駐地成了機密。

“勞動大學”這個名字一聽就是個學校,與中央首腦機關風馬牛不相及,再加上又是“講勞動”的大學,特務們不會想到毛澤東竟然住在這裡。然而,這個代號卻吸引了不少青年學生前來“投考”。

原來,軍管會進城后,解放區的大學紛紛在北平招生。北平的報紙上經常會登出招生啟事。北平的青年學生掀起了一股報考熱,可是由於報名踴躍,往往招生啟事剛一公布,名額就被一搶而空。

“勞動大學”雖然沒有公開招生,但是一些年輕人聽說香山有個“勞動大學”,紛紛打著小紅旗,走上幾十裡路,前來投考。“勞動大學”作為中央機關自然不讓他們進。有一次,幾個女學生不甘心,竟然找到了香山派出所。

香山派出所把情況報告上去,楊尚昆說:“叫賴祖烈他們耐心勸解一下,說‘勞動大學’不對外招生,是我們內部辦的一個勞動組織。”

幾個女學生不滿意地說:“那為什麼叫大學?叫大學就應該招生。”工作人員隻好說:“叫大學只是一種稱號,不叫大學屬於招生性質的也可以招學生,叫大學不屬於招生性質的也沒有辦法招學生。”女學生們不甘心白跑了幾十裡路,跟工作人員磨了老半天,可是站崗的戰士硬是不讓她們上香山。上不了香山,也找不到“勞動大學校部”,女學生們隻好悻悻地回去了。不過,此后仍有人投書《人民日報》,要求去上“勞動大學”。《人民日報》把來信轉到“勞動大學”,一時間成為笑談。中央辦公廳的同志笑言:“勞動大學的代號起得太絕,太棒了!”

(責編:吳兆飛、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