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參與籌備新政協的回憶

2019年09月12日08:11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參與籌備新政協的回憶

  1949年,時年21歲的張敦禮,由清華大學黨委抽調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組工作。在籌備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的過程中,張敦禮深刻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定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振興。這也成為他以后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不同的境遇下矢志不渝跟黨走的初心。

  “1949年8月中旬的一天下午,黨委組織部長李叔平找我談話,要調我到新政協(后改稱人民政協)籌備委員會去工作。那時都知道正在籌備成立人民政協,籌備成立新中國。我高興地接受了這項光榮的任務。”時至今日,張敦禮一談到這段經歷,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第二天,張敦禮就帶了一個小鋪蓋卷到東交民巷市委組織部開了介紹信,轉了組織關系,來到中南海報到。

  7月初,中共中央成立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周恩來擔任主任,彭真、林伯渠、李維漢任副主任。第一屆政協籌備會下設六個小組,分別完成下列各項任務:一、擬定參加新政協會議的單位及其代表的名額﹔二、起草新政協商會議組織條例﹔三、起草共同綱領﹔四、起草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五、起草宣言﹔六、擬定國旗、國歌、國都、紀元等。

  “周恩來同志工作勤奮忘我,認真嚴謹,對待干部在工作上嚴格要求、在生活上關心體貼,有幾件小事我印象很深。”張敦禮說,“有次開完會,臨時決定與會代表合影留念,他親自指揮安排,甚至和工作人員一起搬動椅子,讓年長的民主人士就座﹔他對一般工作人員很關心照顧,有次中午在餐廳吃飯,他發現代表們都已吃上了飯,唯獨我們幾個工作人員的那一桌卻還在等著,他當即叫來管理員說:‘工作人員很辛苦,抓緊時間上菜!’很快我們這一桌就上了飯菜。”

  籌備會秘書處分配張敦禮去第六小組擔任記錄。組長馬敘倫,副組長沈雁冰,籌備會代秘書長林伯渠也常到小組來參加討論,指導工作。張敦禮清晰地記得,周恩來同志講話經常沒有稿子,出口成章、字字珠璣﹔陳毅代表的講話生動風趣,引經據典,滔滔不絕,有時候聽不明白記不下來,隻好在休息時去請教一些年長的民主人士這句話的出處和含義。

  經過緊張的籌備,各方面的工作都已就緒,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於1949年9月21日下午7時在懷仁堂召開。毛澤東主席致開幕詞,他生動扼要地敘述了會議召開的歷史條件和歷史任務后,描述了新中國的美好前景,最后用他那洪亮而鏗鏘有力的湖南話說:“讓那些國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抖吧!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達到自己的目的。”毛主席的講話不時被代表們長時間的掌聲打斷,熱烈的氣氛洋溢在整個會場,張敦禮也感到一股神聖的革命勝利豪情在心中升騰。參加大會各方面代表的發言中都洋溢著對共產黨、對毛主席的崇敬和對新中國的向往。

  張敦禮至今也難忘的一件小事:一次會議開始前,我站在門前簽到處,看到幾位將軍(記得大概有陳毅、賀龍、劉伯承等)大踏步走來,一路談笑風生。到門口聽說主席已經來了,馬上肅靜下來,放輕了腳步,壓低了聲調,輕聲傳遞“主席到了”,匆匆簽到進入會場。我當時覺得好笑,過后思忖為什麼這些身經百戰、戰功赫赫的開國元勛一聽毛主席先到了,就像小學生聽說老師已先到教室,就馬上規規矩矩不再談笑。這確實是跟隨毛主席幾十年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出於內心的真誠的敬仰和擁戴。

  有一次開會,張敦禮在台上做記錄。周恩來同志主持會,剛宣布開會,下面何香凝突然舉手動議說李維漢秘書長跌傷住院,我們應當派代表去探望慰問。話語剛落,坐在前排的毛主席回過頭來笑著說:“那你代表我們去探望吧,好嗎?”會場響起了一片笑聲,主席台上的周恩來同志應聲說:“主席提議何香凝代表我們去探望李維漢同志,大家同意不同意?”代表在一片掌聲和歡笑中通過了這項臨時動議,這親切友愛的場景給張敦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開會,少不了爭論,張敦禮印象最深的是在討論新中國國名時的爭論。毛澤東在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致詞時最后呼喊的三個口號中,有一個是“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萬歲!”在新政協籌備會起草各項文件的過程中,一些代表對這個原擬的國名“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雷潔瓊發言說,如果國名太長,用時不用全稱就要注明是簡稱。黃炎培和復旦大學教授張志讓的意見被整理成書面報告,提出:“我國國名似可將原擬‘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改為‘中華人民民主國’,簡稱‘中華民國’或‘中華民主國’。將來進入社會主義階段即可改稱‘中華社會主義民主國’。”清華大學教授張奚若也對原擬國名提出質疑,發表了第三種意見。張奚若說:“有幾位老先生嫌‘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的名字太長,他們說應該去掉‘民主’二字,我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好。”張奚若繼續說:“有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兩字了,豈有人民而不民主的呢?且‘民主’一詞democracy來自希臘字,原意與‘人民’相同。去掉‘民主’二字后,從以下解釋也很容易明白:為共和而非專制,是民主而非君主。‘人民’這個概念已經把‘民主’的意思表達出來了,不必再重復寫上‘民主’二字。”

  可在討論中,毛澤東卻支持沿用“中華民國”國號,理由是共產黨是救中國不是亡中國,新中國取代舊中國是新政府取代舊政府,不是新國家取代舊國家,共產黨反蔣不反孫。后來何香凝打了個圓場說:“‘中華人民共和國’裡面包涵了‘中華民國’這4個字,其實質是一樣的,‘民國’的‘民’就是‘人民’,中山先生一身為共和奮斗,這國自然就是‘共和國’了。”最終,毛主席聽取了大家的意見,不再堅持。

  小事背后是民主,許多重大的議題,都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各界人民代表通過民主協商和充分討論之后達成的共識。

  “70年過去了,共和國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正在迅速地發展。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過去,歷史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隻有正確地了解和珍惜歷史,才能正確地了解和珍惜今天,才能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91歲高齡的張敦禮道出了自己的心聲:“真正的共產黨人無論走多遠,都不能忘記從哪裡出發、為什麼出發、要走到哪裡。”(張敦禮 回憶 高志民 整理)

(責編:吳兆飛、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