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香山革命紀念館三件文物的故事

桂星星

2019年09月20日08:0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香山革命紀念館三件文物的故事

圖為毛澤東從西柏坡進京乘坐的同款吉普車。

圖為勞動大學通行証章。

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樣徽(正式使用版)。

毛澤東從西柏坡進京乘坐的同款吉普車

在香山革命紀念館展廳裡陳列著一輛1942年美國道奇公司生產的軍用吉普車,這是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從國民黨軍隊手中繳獲的戰利品,也是毛澤東從西柏坡進京時乘坐的同款吉普車。這輛車與普通吉普車相比車身較長,空間寬敞﹔駕駛員一側放置有備胎,沒有車門,隻有副駕駛位置有個豁口﹔發動機蓋為側開,形制十分特別。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離開中國革命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西柏坡,向北平進發。當時西柏坡村邊,一支由11輛中小吉普車和10輛卡車組成的龐大車隊整裝待發,毛澤東被安排乘坐在第二輛吉普車。從西柏坡到北平,由於道路彎彎曲曲,坑窪不平,造成行車時十分顛簸。但毛澤東全然沒有覺察到這些,他的心情非常愉悅,與隨行人員有說有笑。毛澤東問隨行人員:“現在又是3月份,為什麼老在3月份咱們有行動呢?你們記得這幾次行動的時間嗎?”在毛澤東的帶動下,大家興奮地討論起來:“1947年3月18號撤離延安”“去年3月22號,我們由陝北米脂縣的楊家溝出發,向華北前進”……毛澤東聽完大家的話,信心十足地說:“今天是3月23號,與去年3月22號隻差一天,我們又向北平前進了。三年三次大行動都是在3月份。明年3月份應該解放全國了。等全中國解放了,我們再也不搬家了。”

車隊駛入華北平原,廣袤的田野隨處可見正在勞動的人民群眾。見此情景,毛澤東感觸頗深:原來預計從1946年7月起,大約需要5年左右時間,便可能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現在看來,隻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整個解放戰爭如果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援,要想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正如毛澤東曾經指出的:“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隻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隻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

3月25日,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與中央機關、人民解放軍總部進駐北平。北平社會各界群眾熱情地迎接,毛澤東來到他們中間,高興地與他們握手,互致問候。見到各界民主人士,毛澤東感慨地說:“今天是你們歡迎我們,也是我們歡迎你們,並向你們表示感謝。希望我們繼續合作,在今后的政府工作和其他工作中,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之后的半年時間裡,北京香山成為黨中央所在地。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間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完成了人民解放的歷史使命,開啟了中國歷史發展新紀元的光輝篇章。

勞動大學通行証章

這是一枚印著“七一”字樣的勞動大學証章,章呈圓形,正面為“七一”字樣,反面有編號,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文字或標志,保密性較強,這是當時中共中央機關及中央軍委機關人員出入香山的通行証。這枚珍貴的証章還原了中央機關為了保密起見,代號使用“勞動大學”的歷史。

1949年1月19日,中央供給部副部長范離從西柏坡出發,到達北平已解放的西郊地區,為中央遷北平選址。經過調查,范離向住在頤和園的北平市市長葉劍英做了匯報。1月底,范離帶著葉劍英寫給中央軍委秘書長楊尚昆的信回到西柏坡向黨中央匯報。信中說:范、劉(劉達)二同志偵察和研究的結果,我們認為地區的選擇,以香山為適當,隻需牽動一家(慈幼院)就可基本解決。

為確定中央駐地,中央又派社會部副部長李克農一行13人赴北平全面調查。2月5日,李克農等到達北平,2月7日與北平市警備司令員程子華一起去香山勘察,即確定香山為中共中央、解放軍總部的駐地。

為了保密,中央機關對外用代號,稱“勞動大學”(簡稱勞大)。設立三個臨時辦事處:第一站設在城內弓弦胡同15號,稱“勞大籌備處”,由賴祖烈負責﹔第二站設在城外青龍橋,由王范負責,稱“勞大收發處”﹔第三站就是香山駐地,由邊紀中、田疇負責,稱“勞大招待所”。中央機關分駐在香山,中央軍委機關分駐在西山一帶,中央警衛和公安部門分駐在西直門、頤和園至香山一帶。為了便於聯系群眾,工會、青年團、婦聯等群眾團體駐在城內。

3月25日,毛澤東等率中共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入駐香山。毛澤東住雙清別墅,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住來清軒。香山成為中共中央指揮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解放全國和籌建新中國的指揮部。

如今,這枚証章成為中共中央在香山的重要歷史見証,默默向世人訴說著中共中央在香山的光輝歷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樣徽

這是1949年中央軍委作戰處參謀趙光琛參與設計制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樣徽(正式使用版)。趙光琛,1924年出生,河北束鹿縣人,1938年1月參加革命,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在八路軍第120師參謀訓練隊受訓,后赴晉察冀軍區工作。1948年,由晉察冀軍區選調到西柏坡中央軍委作戰部任參謀,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軍徽的設計以及帽徽的式樣制造等工作。趙光琛完好保存了兩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樣徽,一枚是未使用的式樣,一枚是正式使用的式樣,這兩枚樣徽是1949年4月由軍委副主席周恩來親自審定的。

1948年冬,在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國勝利之時,中共中央軍委和解放軍總部領導人在西柏坡討論軍隊正規化問題時,同時提出了統一軍旗、軍徽的問題,確定由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主持軍旗、軍徽設計工作,並由時任總政研究室副主任、第一研究室主任的黃鎮牽頭組成設計組。軍旗、軍徽樣式的匯集、綜合和研議工作交由軍委作戰部一局承辦。中央軍委作戰部參謀趙光琛也參加了這一重要工作。

3月25日,中央軍委作戰部隨中共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進駐北京香山。4月,周恩來批准了作戰部設計的八一軍徽的圖案。趙光琛負責制作軍徽標准樣品,他將圖紙拿到北平前門外西河沿的一家工廠,制作了一枚將五角星周邊和“八一”二字鍍成銀色的軍徽。周恩來看過后,覺得電鍍得太亮、太耀眼,行軍作戰時容易被敵人發現。后來朱德也提出了同樣的觀點。趙光琛又制作了一枚涂上黃紅兩色琺琅釉的軍徽樣品。周恩來審看后,讓趙光琛把軍徽綴在帽子上,戴上給他看看。趙光琛說:“帽徽后面穿鐵絲的鐵片還沒有焊上。”周恩來聽后,說道:“固定帽徽不要用鐵絲,鐵絲容易扎傷戰士的頭,還是用棉線固定好。”趙光琛把軍徽放在帽檐上,用手按了按。周恩來仔細端詳了一陣子,滿意地點點頭,說:“現在這樣可以了,就按這個上報中央,征求意見吧。”此后,趙光琛拿著這個樣品,去征求中央委員們的意見,朱德、聶榮臻、李先念等人都對這一軍徽樣式非常滿意。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開幕,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的名義,發布了《關於公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軍徽樣式》的命令,公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樣式為鑲有金黃色邊之五角紅星,中嵌金黃色“八一”兩字,亦稱“八一”軍徽,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由此正式誕生了。

(作者單位:香山革命紀念館)

(責編:吳兆飛、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