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從對逝者的追思中找尋初心、忠誠與擔當

——宋任窮誕辰110周年

2019年09月23日15:0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10年前的7月11日,在湖南省瀏陽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裡,誕生了一個男嬰。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裡,全家隻靠著父親宋國珍勤耕苦作,冬天,全家大小用手工做鞭炮,勉強維持生活。17年后,這個少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半生在槍林彈雨中穿梭,立下赫赫戰功﹔后又為中國原子彈制造、困難時期東北經濟建設、改革開放等事業做出卓越貢獻。這個誕生在瀏陽河畔的男嬰,就是后來我們所熟知、敬佩、愛戴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國上將之一宋任窮。

110年后的7月11日,北京八寶山墓園中,宋任窮同志的子女、親朋和曾經跟隨他一起工作、負責保衛和服務工作的等一行十余人,再次來到這位有著傳奇人生的逝者墓前,悼念這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訴說著對宋任窮同志的哀思。

簡短的儀式,素淨的鮮花,一切都如同宋任窮同志生前對自己和身邊人生活上要求一樣,沒有任何繁文縟節,沒有絲毫的浮夸之氣。而在場的每一個人,卻又在這朴素當中,真真切切地體會到逝者留下的巨大精神財富和強大精神力量,時至今日依舊鼓舞、激勵著每一個人的內心,為他們指引著前行的道路。

在宋任窮同志誕辰110周年之際,我們不妨與他們一起。重新回顧這位偉大的革命家傳奇、精彩而有趣的人生故事,重溫他的優秀品質、高尚風范,在緬懷中堅定信念,在追思中去尋找力量。

一生“窮像”

——不忘初心、心系人民

宋任窮同志生前有件很特別的“藏品”,是一幅他自己的肖像畫。畫作僅巴掌大,畫上是戴著棉軍帽的宋任窮側面像。這是1947年12月的一天半夜,在冶陶召開的土地會議上,廖承志同志即興為宋任窮畫的一幅速寫,陳賡開玩笑地在旁邊題寫了“窮像”二字。寥寥數筆,宋任窮珍藏了大半生。

今時今日,當我們再次回味這幅作品時,卻覺得陳賡同志的這一神來之筆,更像是對宋任窮同志一生艱苦朴素品格的概括和縮影。

宋任窮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底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經歷了大革命的洗禮、親歷了創建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實踐,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五次反“圍剿”斗爭﹔長征開始時出任軍委干部團政委,自瑞金九堡出發和團長陳賡同志率干部團及工兵營過於都河,戰湘江為長征的紅軍架設橋梁,長征過程中率干部團參加了強渡烏江、激戰土城青岡坡、攻克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搶渡大渡河、南渡烏江等一系列重要戰斗。抗日戰爭爆發后,宋任窮率部挺進冀南,開辟平原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宋任窮在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中,組織帶領數百萬民工日夜趕送前線軍糧、物資,籌集渡江船隻,為戰役勝利提供了重要后勤保障,后擔任南京市委副書記、南京市軍管會副主任,協助劉伯承同志進行接管工作。在新中國誕生之際,中央決定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宋任窮再度挑起團長的重擔,親率1.7萬名老區骨干和來自江蘇南京、安徽各地的進步知識青年,告別親人,跋山涉水,挺進西南邊陲。在長達20多年的革命戰爭中,宋任窮同志舍生忘死、南征北戰,其中經歷的千難萬苦,是我們今人難以想象的。

如果說宋任窮同志前40年的艱苦一方面是來自客觀環境,那新中國成立后的他,則是以克己慎行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廉潔奉公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

宋任窮始終未忘記自己也是一個老百姓,曾不止一次的要求不搞吃喝招待,堅持不要讓群眾稱“官銜”,到基層“蹲點”時時刻刻想到群眾,堅持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1977年10月,由於文化大革命后期的無政府狀態,嚴重地影響到了七機部的科研、生產領域,使之陷於停頓狀態。中央雖幾次派工作組進駐七機部,仍未解決問題。在此困難情況下,中央決定急派當時還處在被打倒狀態、沒有作組織結論的宋任窮出任七機部長。宋任窮出任七機部長后立即前往科研生產第一線,一項項解決科研、技術人員和工人群眾實際遇到的問題。在來到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郊的我國第一個固體火箭發動機研制生產基地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車間班組,和兩手沾滿煤灰的鍋爐工握手,在充滿刺鼻化學藥味的工房和操作工和藹交談,到低矮的“干打壘”同職工家屬圍著火爐,盤膝而坐,問寒問暖。得知基地的生活條件簡陋,看到職工的生活很艱苦,春節裡吃的還是窩頭。宋任窮奔波協調,讓基地全部職工實現了糧油“特供”待遇,即細糧供應比例由40%提高到80%,食油由每人每月四兩提高到每月一斤﹔逢年過節,還通過專列為基地調運大米、海魚。

當時國家正是百廢待興,計劃經濟、計劃分配仍如“鐵板”,宋任窮同志在這一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到1978年12月離任,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裡,宋任窮始終依靠七機部的廣大科研人員、工人、干部,關心群眾的疾苦和困難,一切從實際出發,拔亂反正,使一個處於派系斗爭,科研、生產癱瘓,陷於混亂狀況的七機部走上正軌,為我國的航天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嚴於律己的同時,宋任窮同志對家人的要求也極其“苛刻”。宋雲飛是宋任窮的女兒,大學畢業后不久便結婚了。由於體弱,懷孕后搬到娘家暫住,圖個照應。分娩時正是凌晨兩點,陣痛難忍,丈夫忙著送她上醫院。司機就住在對面樓上,丈夫想叫醒他幫個忙。宋雲飛連忙制止。說:“我爸爸從不准用公車辦私事。”

丈夫不服氣:“這回是特殊情況嘛!”

“他會這麼說,人家父親沒有轎車怎麼辦?還是坐自行車去吧。”

結果,因為孕腹太大自行車也上不去。深更半夜,丈夫硬是攙扶著臨盆的妻子,一邊艱難地挪步一邊不停地呻吟,走了半個多鐘頭,堅持捱到了附近的海軍醫院。

熟悉宋任窮的人都交口稱贊他的家風好,稱贊他的兒女不像高干子弟。宋任窮聽了,臉上並無高興之情,而是痛心地說:“難道高干子弟非得要與眾人不同嗎?就不能與平民百姓的子弟劃等號嗎?”

圖注:宋任窮(右)與夫人鐘月林(左)

在退居二線之前,宋任窮甚至不允許親屬給自己過生日。直到他去世后,這一要求和教導還影響著他的子女。2015年是宋任窮夫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鐘月林同志的百年誕辰。他的子女沒有舉辦任何紀念活動,而是默默地在鐘月林同志的故鄉於都,為於都二中捐贈了一座宿舍樓,表達自己的懷念之情。學校裡的師生特別高興,說上課再不用從課桌上爬進爬出了,山區路遠的學生也可以住校了。

圖注:宋任窮同志在生前一直關心希望小學

宋任窮同志艱苦朴素、清廉無私的人格,影響了無數他身邊的人,模范踐行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他在總結革命斗爭勝利經驗時曾經說過,隻要真正和群眾在一起,真正想著群眾,就什麼困難都能克服。宋任窮用堅守了一生的“窮像”,踐行了一名共產黨人“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的信念。

主動請纓

——勇於擔當,扎實穩健

1956年,周恩來總理向時任軍委總干部第一副部長的宋任窮提出,希望從軍隊干部裡抽調一名中央委員到地質部任副部長,協助時任地質部部長李四光的工作。宋任窮經過考慮后對周總理說:“你看我去可以嗎?”

總理說:“你能出來當然好,不過你要考慮清楚,要是出來,軍隊裡的待遇就都沒有了,工資要降低,副官和警衛也都沒有了,隻能有一個秘書。而且此事我還要請示主席。”

周總理在請示主席后,主席的決定是不讓宋任窮去地質部,而是專門成立原子能委員會,由宋任窮負責搞原子彈。

周總理向宋任窮轉達了主席成立原子能委員會的指示, 宋任窮也向周總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我們真正要搞原子彈的話,應該考慮成立一個集理論研究、科研生產、探礦、試驗結合為一體的工業部,這樣才能保証從科研到生產制造的快速高效保密的研制試驗結合,而委員會的環節體制不適於此。

周恩來認為這個建議提得非常及時,便於1956年7月向中央提出《關於原子能建設問題》的報告,建議成立“原子能事業部”。

意見也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首肯,11月正式提交一屆人大常委會議通過。同月成立第三機械工業部(后改為第二機械工業部),宋任窮任部長。

就這樣,宋任窮肩負起了新中國原子能事業的重擔。雖身經百戰,但此前從來沒有和“原子彈”這個領域打過交道的宋任窮深知自己知識儲備上的不足。近半百的他開始廢寢忘食的學習,決心一定要把這塊“硬骨頭”啃下來。

宋任窮上任伊始,抓了三件事:隊伍組建、地質找礦和科研基地建設。這其中第一位的就是“組隊伍”。

搞原子彈需要大批的科技人才,宋任窮多次到中國科學院“走親戚,攀親家”,無數次給中科院黨組書記兼副院長張勁夫打電話,屢次登門拜訪。后來,還採取了“移花接木”的辦法,通過教育部從蘇聯、東歐學習的中國留學生中挑選100多名,改學原子能科學技術專業﹔從國內各有關高等院校相近專業的高年級學生中選調200多名,集中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蘭州大學,改學原子能專業知識。以這幾批學生為骨干,迅速組成一支年輕的原子能科技隊伍。

隨后,宋任窮又團結帶領部黨組成員,研究制定原子能事業發展方針和規劃,組建原子能事業領導機構,為原子能事業順利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資、技術和人才基礎。1960年在蘇聯撕毀協議撤走專家后,宋任窮率領二機部全體科技人員工人干部奮戰在礦山開發、濃縮鈾提煉、原子彈研制生產的各個領域。二機部在1960年向中央做出了1964年實現首次核試驗爆炸的整體研制規劃。宋任窮也於1960年,在廣州親自向毛澤東匯報了二機部的計劃是定於1964年底前進行首次核爆炸。四年后,中國如期實現了原子彈爆炸實驗的成功,轟動整個世界。

宋任窮同志就像是一塊屬於國家的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也像是一個“救火隊長”,隻要是國家有困難需要他,他就會義無反顧地沖在最前面,並且以實事求是、扎實穩健的工作作風,去克服一切擋在前路上的艱難險阻。

1960年,在國民經濟出現嚴重困難時,中央調宋任窮同志去東北工作。他每年以大量時間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走遍了東北三省100多個縣。在他的主持下,東北三省省委精心組織、周密籌劃,積極恢復生產、渡過難關,使東北地區形勢一年年好轉,到1965年就出現了物價穩定、市場繁榮、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的良好局面。

習近平同志曾在“紀念宋任窮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的講話中說:“宋任窮同志一生擔任過許多部門、單位和地方的領導職務。每到一個新的工作崗位,每承擔一項重要任務,他都注重從實際出發,從調查研究入手,摸清情況、找准問題,研究對策、狠抓落實。”並號召大家,學習宋任窮同志“善於從實際出發開展工作,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

被揪“辮子”

——信念堅定、對黨忠誠

鮮為人知的是,宋任窮同志在加入共產黨后,還有過一段在國民黨的部隊裡“當兵”的神奇經歷。

1927年,剛剛參加革命不久的宋任窮,就被時任江西省委書記的汪澤楷委任為“信使”。他帶著密信,歷經險阻在江西蓮花縣賓興館找到了部隊,順利將其交給了當時秋收起義的領導人毛澤東委員,並向他匯報了江西省委對起義部隊下一步行動的建議。次年冬,敵人重兵圍剿井岡山根據地,留在井岡山堅持斗爭的彭德懷與滕代遠等為了保存實力,決定主動撤離井岡山,去開辟新的根據地。同時決定將湘南籍戰士臨時組成一個連負責斷后,並指定由宋任窮和康健負責。然而不久后,這支連隊就在通過太汾圩的山口時,被埋伏在山上的國民黨部隊打散。宋任窮和大部隊失去了聯系。

孤身一人的宋任窮,很久沒能找到部隊。於此同時,敵人還在到處懸賞共產黨和紅軍的人頭。一旦身份暴露,隻有死路一條。思來想去,他決定先回家,等打聽到消息再說。身無分文的宋任窮踏上了乞討回鄉的路。

在戰亂的年代裡,“叫花子”可不是好當的。各地都有幫派、有地盤,關鍵還要有討飯的“獨門手藝”,當地“丐幫”的手藝是耍蛇。宋任窮干脆在當地拜了兩位耍蛇的藝人為師,一路“賣藝”回到了家鄉。

這段經歷,讓毛澤東同志都印象深刻,直到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年困難時期還記憶猶新。有天晚上,毛澤東把六個中央局的書記叫到他臥室說:“你們都喊困難,向中央要錢、要糧,我看你們再困難,也沒任窮同志當初要飯耍蛇困難。任窮,你說對吧?”

離家不到一年的宋任窮不曾想到,回家后聽到的第一個消息是,家中接連有三位親人故去。母親離世、大哥被敵人殺害,二哥也死了。哀痛萬分的宋任窮更加急於尋找組織。當他打聽到他的入黨介紹人熊振華在廣州時,便向一個皮匠借了20塊大洋,趁夜摸黑離家前往廣州,沿途做點小生意維持生計。不巧,在到廣東韶關時,遇上蔣桂戰爭,過不去﹔又准備去上海找黨,卻聽說上海黨組織被破壞。

焦急萬分的他路經株洲,看見了國民黨部隊的招兵告示。宋任窮忽然靈機一動,計上心來:國民黨部隊不是專打紅軍嗎?我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參加他們的部隊,不僅可以找到紅軍,而且還管飯吃。於是,這位當時隻有二十來歲的小伙子,顧不得給國民黨“送人頭”的危險,改名宋固,興致沖沖地報名參加了唐雲山的國民黨軍獨立第十五旅。打算以后趁該部與紅軍交火時伺機回到紅軍隊伍裡。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個月后,這支部隊還真就開赴江西“剿匪”。前線上的宋任窮看到對面的紅軍時欣喜不已,但並沒有立馬“叛逃”,而是對他周邊的國民黨士兵說:“我在紅軍裡有熟人,那是咱們窮人的隊伍。”幾番勸導之后,不僅自己跑了回來,還帶了10余名國民黨士兵一起,向紅軍繳械。更巧的是,接受他們投降的正是他在紅軍任連黨代表的部隊,都是熟人,又見到了高自立、周昆、歐陽健等老戰友。

從此,宋任窮巧計歸隊的故事,在紅軍中傳為美談。毛澤東曾經風趣地對宋任窮說:“諸葛亮草船借了曹操十萬支箭,你借用國民黨的軍裝找到了紅軍,宋任窮同志真是厲害喲!”

直到粉碎“四人幫”后,宋任窮同志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依舊如往日一樣兢兢業業。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宋任窮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他深感責任重大,把進一步落實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錯案、處理歷史遺留問題作為組織戰線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首要和緊迫任務之一。

宋任窮要求所有工作人員:“一定要做到善始善終,要對每個同志的政治生命負責。我們不能隻看到面上的問題已經解決了百分之八九十,隻要還有一個錯案沒有得到糾正,那麼,就這個同志來說,他的問題就不是解決了百分之八九十,而是百分之百地沒有解決。”他日夜操勞,親自主持研究制定了數十份有關政策規定的文件,經黨中央批准后貫徹執行﹔親自參加接待工作,聽取申訴和意見﹔親自主持研究重大案件的平反和復查結論。

經過整整四年夜以繼日、艱苦認真地工作,使一大批久經考驗的老干部重新走上領導崗位,一大批有專業才能的知識分子得到正確使用,調動了廣大干部積極性,為從組織上保証實現黨的工作重點轉移作出重要貢獻。

從冒著生命危險找到組織,到經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到新中國成立后克服一切困難發展核工業,再到重返崗位后兢兢業業地工作……宋任窮同志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曾語重心長地說出了始終支撐他的一個信念。這一信念同樣能夠給予我們無窮的力量,值得每一位共產黨人所銘記:“革命戰爭年代,沒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革命意志,不能設想我們能夠在人民中扎下根,並成長壯大起來﹔同樣,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沒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革命意志,也無法設想能夠挑起領導祖國建設和發展的重擔。共產黨員隻有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才不會為困難所壓倒,才能無往而不勝!”

(文中資料由宋任窮同志子女提供,另有部分來自人民網、新華網及相關史料。王越 整理寫作)

(責編:任一林、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