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千樹桃花凝赤血,工人萬代仰施英

趙世炎:信仰之火永不滅

李珩

2019年10月23日10:43    來源:重慶日報

原標題:趙世炎:信仰之火永不滅

趙世炎。(資料圖片) 李珩 翻拍

10月3日,游客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通訊員 陳碧生 攝

“龍華授首見丹心,浩氣如虹鑠古今。千樹桃花凝赤血,工人萬代仰施英。”1962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吳玉章寫下這首詩。吳老筆下的“施英”,正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趙世炎。

“趙世炎是重慶人,出生在酉陽龍潭。”10月22日,市委黨史研究室宣教處處長劉華說,他將青春和滿腔熱血都獻給了革命事業。1927年7月19日,趙世炎被敵人殺害,年僅26歲。

赴法勤工儉學

探求救國真理

龍潭古鎮,位於酉陽向東約40公裡,鎮上有一座清代磚木結構的四合院,院門上方是鄧小平親題的“趙世炎同志故居”七個大字。

這裡,正是趙世炎出生的地方。在龍潭鎮高級小學堂念書時,當老師講到祖國大好河山被帝國主義瓜分得支離破碎時,趙世炎氣得怒目切齒,默坐不語。

1920年5月,趙世炎赴法國勤工儉學,探求救國真理。為了團結廣大勤工儉學學生,他和李立三等共同發起創建了“勞動學會”,並利用一切機會,深入到工人群眾中開展工作,比如“五一”節組織勤工儉學學生到各地華工中進行演講,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

“這讓相當多的華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劉華說,在法國期間,趙世炎一直和周恩來、聶榮臻、李維漢等人保持著密切聯系,共商籌建黨團組織。1921年春,他與周恩來等發起成立旅法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1922年,他與周恩來等發起成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任中央執委會書記,隨后又任中共旅歐總支部委員和中共法國組書記。

組織工人罷工

重視革命思想教育

1927年3月21日,轟動中外的上海工人階級第三次武裝起義。這次起義取得完全勝利,成為中國革命史上光輝的一頁。此次起義就是由周恩來、趙世炎等領導和組織的。

時間回到1926年,黨中央任命趙世炎擔任江浙區委兼上海區委(含江蘇、浙江、安徽三省和上海市)組織部長和上海總工會黨團書記。一到上海,他便深入工人中去了解情況,組織工人罷工,准備武裝起義,迎接北伐。但由於斗爭經驗不足,上海工人第一次和第二次武裝起義都失敗了。

1927年3月21日中午12時,上海總工會下達了罷工命令,八十萬工人宣告罷工。下午4時,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開始。在趙世炎的指揮下,滬東糾察隊發起猛攻,攻克了戰斗最激烈的閘北地區。

時隔不到1個月,蔣介石背叛革命,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在惡劣環境下,趙世炎十分重視對干部進行革命思想教育。有一次,他對參加會議的人說:“看,我們開會的人,一次比一次少了,你們怕不怕?”大家回答:“不怕!”“對!革命嘛,就是這樣,要經過艱苦的斗爭和流血犧牲,反動派的監獄再多,也不能把所有的共產黨人全關起來。隻要有一個人,我們的事業就會發展,最后勝利一定是我們的!”

受盡種種酷刑

置生死於度外

趙世炎早已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但他總是把同志們的安危放在心上。每次開完會,他總是笑著說:“讓我先離開,把‘泥巴’(指國民黨特務、暗探)帶走,以免麻煩你們。”

1927年7月2日傍晚,大雨滂沱,意外的一幕發生了:由於叛徒的出賣,國民黨特務合圍了趙世炎位於四川北路志安坊190號的住所。當時趙世炎正外出未歸,家裡隻有趙世炎的妻子夏之栩和岳母夏娘娘,敵人就在家蹲守。

當岳母夏娘娘從窗口望見趙世炎向家裡走來時,不顧敵人的阻止,迅速將窗台上用作信號的花盆推了下去。但由於風雨太大,花盆的響聲沒能引起趙世炎的注意,一進門就被捕了。

面對敵人,趙世炎十分鎮定。敵人逮捕了趙世炎。臨下樓時,趙世炎回頭深深地看了一眼妻子和岳母。夏之栩永遠忘不了他當時的眼神:“從他的態度和眼神裡,我看到了他獻身革命的大無畏精神,感受到一個共產黨員的凜然正氣。”

趙世炎被捕后,先被拘押在英租界的臨時法院,后又轉到龍華淞滬警備司令部軍法處。敵人使盡種種酷刑,趙世炎始終堅貞不屈,一口咬定自己是湖北人,叫夏仁章,因家鄉鬧土匪,攜家業巨款,避難來上海做生意……敵人從他的神態、衣著、家庭狀況中,找不到任何革命者的証據和破綻,軍法處長也感到真假難辨,不禁懷疑是不是抓錯了。

可是在韓步先、張葆臣兩個叛徒的指認下,趙世炎最終暴露了身份。面對敵人的審訊,他總是大義凜然:“你們隻能捉到我一個施英,但要想從我口裡得到半點機密,那是枉費心機!”

志士不辭犧牲

信仰堅定激勵后人

“趙世炎的身份既已公開,自知必死,但他仍堅持戰斗,把監獄當戰場。”劉華說,在牢房裡,趙世炎總是鼓勵大家“一定要頑強地斗爭,不要害怕,越怕越沒有希望。”“革命就是要流血的,要改造社會必須付出代價。”

臨刑前的那天晚上,敵人問趙世炎還有什麼話說。趙世炎拿過紙筆,寫了滿滿8頁遺書。他滿懷信心地說:“志士不辭犧牲,革命種子已經布滿大江南北,一定會茁壯成長起來,共產黨最后必將取得勝利……”趙世炎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使反動派十分驚恐。淞滬警備司令楊虎等人看了趙世炎的遺書,膽戰心驚地說:“這個人太厲害了,非殺不可,不然我們將來要吃他的苦頭。”

1927年7月19日,趙世炎被敵人殺害,年僅26歲。

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布爾什維克》雜志隨后發表悼念文章,稱頌“趙世炎是上海無產階級真實的首領,是有名的上海工人三次暴動的指導者”“趙世炎的犧牲是中國革命最大的損失之一”。

英烈已逝,但信仰之火永不熄滅。“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之‘鈣’”。”劉華說,正如趙世炎同志那樣,所有黨員都應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練就共產黨人的鋼筋鐵骨,鑄牢堅守信仰的銅牆鐵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責編:常雪梅、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