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革命和紅軍發展的重要裡程碑

——井岡山會師紀念碑碑文敬讀

邱明

2019年11月15日08:03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中國革命和紅軍發展的重要裡程碑

2016年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時指出,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每次來緬懷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禮,心靈都產生觸動。回想過去那段崢嶸歲月,我們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們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傳承好他們的紅色基因。

回溯90多年前,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和朱德領導的南昌起義余部歷經千難萬險,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兩支英雄的部隊匯成一股革命鐵流,最終將紅旗從井岡山插遍了全中國。這一在我黨我軍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永遠銘刻在龍江河畔的歷史豐碑上,這就是井岡山會師紀念碑。

井岡山會師紀念碑位於井岡山市龍市鎮,於1977年10月動工興建,1980年5月4日建成開放。碑高19.28米,碑座長5米,寬4米,寓意1928年5月4日朱毛紅軍會師。碑身左右是由紅色大理石鑲嵌而成兩面巨大的軍旗,碑頂正面鑲嵌著鐮刀斧頭,象征兩支部隊在黨的領導下勝利會師,建立一支堅強的人民軍隊。碑座后面刻有毛澤東手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碑座兩側刻有朱德題寫的兩首詩篇:“紅軍薈萃井岡山,主力形成在此間。領導有方經百煉,人民專政靠兵權。”“革命雄師會井岡,集中力量更堅強。紅軍領導提高后,五破圍攻固戰場。”正面“井岡山會師紀念碑”8個鎦金大字的碑名由葉劍英題寫。底座正面是紀念碑文。碑文全文如下:

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遭到失敗,中國革命處於十分危急的關頭,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高舉馬列主義旗幟,繼續堅持革命斗爭。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同志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同年九月九日,毛澤東同志在湖南領導了秋收起義,創立了第一支工農紅軍,隨即進軍井岡山,在以寧岡為中心的羅霄山脈中段進行武裝割據,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一九二八年四月,朱德、陳毅等同志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部隊和湖南農軍,艱苦轉戰,到達寧岡,與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的部隊勝利會師。五月四日,井岡山軍民在龍市舉行慶祝大會,宣告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成立。毛澤東同志任黨代表,朱德同志任軍長,陳毅同志任政治部主任,王爾琢同志任參謀長。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這兩支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是中國革命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從此,中國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轉到農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依靠農村積聚發展革命力量,最后奪取全國政權的正確道路。

立碑承志井岡山會師的偉大歷史功績。

公元一九七八年五月四日立

短短不到五百字的碑文,高度概述了井岡山會師的歷史背景、艱難歷程和偉大意義。

千流歸大海,奔騰涌巨瀾。朱毛會師是中國革命和中國人民軍隊建軍史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是中國革命和紅軍發展的重要裡程碑。經歷了大革命失敗后的中國共產黨人,重新從血泊中爬起,揩干淨身上血跡,掩埋好同伴尸首,又繼續戰斗。從南昌城頭一聲槍響,到秋收起義霹靂暴動,從引兵井岡艱難探索,到湘南起義炮火洗禮,毛澤東、朱德率領兩支起義部隊終於會師井岡,隨后合編成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后改為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領導的南昌起義余部,這支脫胎於北伐戰爭葉挺獨立團的正規軍,開始與農民土地革命運動實踐相結合,讓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實力大大增加,開始步入全盛時期。從此,毛澤東、朱德的名字緊緊地連在了一起,他們領導的紅軍被稱為“朱毛紅軍”,是令國民黨軍隊聞之膽寒的部隊。這支英雄部隊發展成中國工農紅軍的主力,先后創建了井岡山及中央革命根據地,歷經偉大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最終解放了全中國。歷史証明,沒有井岡山會師,就很難有人民革命武裝的匯聚、融合和壯大,也就不可能有星星之火燎原中國的偉大歷程。

斗轉星移,硝煙遠去,鐫刻在歷史豐碑上的紀念碑文,依然在傳頌著革命先輩的初心和使命,激蕩著人們的心靈,給后人以啟迪和傳承。

堅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魂。在革命處於最低潮、前景最渺茫的時刻,革命先輩理想信念不動搖,自願放棄觸手可得的高官厚祿和遠大前程,毀家紓難,舍身報國,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流血犧牲。在贛南安遠天心圩,朱德鼓勵將士們說:“1927年的中國革命,等於1905年的俄國革命。俄國在1905年革命失敗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暫時的,到1917年革命終於成功了。中國革命現在失敗了,現在也是黑暗的。但是黑暗同樣遮不住光明。隻要我們保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革命就能成功。”朱毛會師,共同舉起了一面堅持斗爭的鮮艷奪目的大旗,堅定了全國民眾堅定革命的信仰,為中國革命復興帶來了希望。銘記朱毛會師,就是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在各種風險和挑戰面前,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懈奮斗。

堅決聽黨指揮,筑牢強軍之魂。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發端於南昌起義,奠基於三灣改編,定型於古田會議,是人民軍隊完全區別於一切舊軍隊的政治特質和根本優勢。朱毛會師后第一件事就是成立軍委,將軍隊置於黨的堅強領導之下。從此,這支人民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在短短20多年時間裡,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朱毛紅軍在井岡山鑄造的人民軍隊聽黨指揮的軍魂,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軍隊根基之精髓和靈魂所系。加強黨的領導,聽黨指揮,永遠是人民軍隊戰勝敵人和困難的不竭動力。銘記朱毛會師,就是要把聽黨指揮的火種,把紅色基因和革命傳統,一代一代傳下去,為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為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創造良好條件,提供有力支撐。

堅持人民至上,筑牢初心使命。緊緊團結群眾、依靠群眾,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和發展的重要法寶。在會師大會上,毛澤東指出,我們不光要打仗,還要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有群眾支持,不怕打不敗敵人。他再次重申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把做好群眾工作作為黨和紅軍的三大任務之一。回顧朱毛會師這段歷史,為什麼我們黨在那麼弱小的情況下能夠逐步發展壯大起來,在腥風血雨中能夠一次次絕境重生,在攻堅克難中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根本原因就在於不管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義無反顧向著這個目標前進,從而贏得了人民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銘記朱毛會師,就是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站穩人民立場。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價值原點和力量源泉。初心與民心相向而生。有了初心和使命,我們黨才能贏得民心,才能獲得不竭的力量源泉。

(責編:吳兆飛、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