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白區一柄碧血“紅刃”

——回望中共早期革命活動家馮任的無畏人生

記者 胡 萍 李 芳 文 /圖

2019年11月20日15:46    來源:江西文明網

原標題:白區一柄碧血“紅刃”

1926年2月中旬,馮任和姐夫黃文華在南昌合影(照片為黃敏提供)。

馮任起草的《共產黨守則二十二條》(后改為《怎樣做個好共產黨員》)。

圖為漢口六渡橋碧雲裡12號。1930年6月17日上午,馮任在這裡接頭時,因叛徒出賣被捕。

“我們怎樣才能做個好黨員呢?一定要做到以下二十二條:服從黨的命令、遵守紀律、犧牲個人、對黨忠實、嚴守秘密……”91年前,也就是1928年3月,白色恐怖籠罩下的江西,一份針對當時全省黨員隊伍現狀起草的《共產黨守則二十二條》(后改稱《怎樣做個好共產黨員》),成為當時江西省委對全省黨員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教材。起草這份文件的就是當時的省委常委、江西省委第一任秘書長馮任,他也是黨史上很早就提出“要做個好黨員”思想的人。

馮任長期從事黨的地下活動,在白色恐怖中與敵人進行了英勇的斗爭,為黨的白區秘密工作作出了很大貢獻。是什麼樣的理想信念讓他無所畏懼,敢做驚天動地事、甘做默默無聞人?2019年10月,記者來到馮任烈士的家鄉,通過實地採訪、翻閱史料,這位我省早期黨團組織重要領導人、中共早期革命活動家25年的無畏人生逐漸清晰了起來。

於黑暗中尋找光明

2019年10月,秋日暖陽下,都昌縣土塘鎮馮家坊村,一塊空地上的殘垣斷壁和一棟老屋靜靜地佇立著,無聲地訴說著當年這戶馮姓鄉紳人家的故事。1905年11月2日,一個男嬰在這裡出生,取名馮任。天資聰穎的馮任酷愛讀書、善於學習,深得父母疼愛,鄉鄰稱贊。

讀書使馮任開了心智、明了事理,但在那黑暗的舊中國,眼見鄉民生活貧苦,馮任卻無法從那些舊式書籍中找到幫助鄉民的答案。

轉眼,馮任已長成為一位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青年。懷著遠大的抱負,16歲的馮任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南昌江西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開始接受新文化、新思想。

有一年家鄉受災,窮苦農民隻能靠野菜、糠粑度日,而都昌縣知事劉燮臣卻不顧人民死活,照樣征糧派款、追繳舊欠田賦,激起公憤,當地掀起了一場“驅劉”風潮,劉燮臣隻能躲到南昌。消息傳到南昌,在省城讀書的都昌學生憤憤不平,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激烈討論了起來。這時,馮任站出來,擲地有聲地說:“現在是民國,既曰民國,民眾就有權管理國家。中國就是壞在劉燮臣這班貪官污吏手中,我們青年人要拿出自己的主見,不能讓他們胡作非為。”一番話讓大家熱血沸騰,學生們立即奔赴省督署控告劉燮臣。在多方努力下,劉燮臣終被驅逐,再也不敢回都昌。

當時的校園中多種思潮激蕩碰撞,而馮任作為趙醒儂、方志敏發起組織的“南昌文化書社”的忠實讀者,閱讀了大量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書刊、雜志。1923年3月,馮任參加了由共產黨員袁玉冰、趙醒儂組織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積極進行社會活動。

化為“利刃”插入白區

1926年10月的一個深夜,九江長江邊,五千噸級貨輪“江永輪”號發生爆炸,貨輪上軍閥孫傳芳部1500名士兵和大批軍需物資被炸毀,這一事件加快了北伐戰爭勝利的進程。時年21歲的馮任正是這起事件的策劃者之一,這位年輕的革命者,已是地下工作戰線的“老同志”。

馮任的地下工作生涯開始於1924年南昌明星書社。明星書社名義上是書社,實際是黨中央設立的文化機構和聯絡機關。每當開展秘密活動時,馮任就和其他同志一起,擔負起掩護活動順利進行的任務,也是這一年,馮任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長期在敵人眼皮底下工作,馮任養成了嚴謹精細的作風和機智勇敢的革命膽略。

1929年10月,馮任以省委巡視員的身份,赴贛南巡視。在此期間,黨組織遭受了嚴重破壞,馮任在贛州無法找到紅四軍前委和贛南特委,隻好帶著家眷坐船沿贛江返回南昌。

途經吉安時,遠遠地隻見碼頭上國民黨軍警荷槍實彈、戒備森嚴,憑著多年的經驗,馮任判斷城內一定出了狀況。為了弄清情況,馮任帶著妻子和女兒,冒險下了船。

剛進入城內,就迎面碰上他以前的房東正帶著國民黨特務滿街抓人。房東沖上來一把揪住馮任,“就是他!就是他!”急於討賞錢的房東,大聲叫了起來,四周的特務立刻圍了上來。

這時,馮任臨危不懼、鎮定自如,機智地說:“你認錯人了吧,我從未見過你。”

房東被馮任威嚴的氣度所震懾,一時竟忘記了馮任的姓名。盡管如此,特務還是對馮任夫婦進行了嚴密的搜查,但是一無所獲,隻能把他們放了。然而,特務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省委要求馮任親手交給毛澤東、朱德的那封《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正藏在馮任不滿兩歲的女兒的尿片裡。指示信的內容涉及一些重要機密,一旦落入敵手,后果不堪設想。

擺脫搜查的馮任繼續探查情況,當得知省委已遭到破壞時,他又冒著極大的危險趕回南昌。此時省委多位領導人被捕,同志們都勸馮任離開避一避風頭。但馮任想到的是省委的工作和尚不知情的同志們的安全,他協助省委書記沈建華恢復省委的部分工作,並立即通知下屬黨組織負責人轉移,並及時將情況報告中央,努力把損失降到最低。

越是艱險越要向前

南昌“八一”起義后,起義部隊撤出南昌,國民黨反對派開始對共產黨人進行瘋狂扑殺。在如此險惡環境下,已是省委常委的馮任堅決執行黨的決議,留守南昌繼續從事地下活動,他裝扮成醬園坊的伙計,白天以坐店收款為掩護,晚上或到市裡開展工作,或在煤油燈下起草報告、文稿,同時協助省委聯絡各地失散的同志,整頓恢復黨的組織。這不是馮任第一次在黨組織處於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替黨分憂了。

1929年3月,中央作出指示,要改造吉安黨部,馮任主動要求退出省委常委,去贛西特委工作。在贛西的半年時間,他從實際出發,把城區工作與農村工作、組織工作和武裝斗爭結合起來,很快打開了局面,黨組織發展迅速,全贛西黨員發展到了2200余人。贛西這個聯系中央、省委與紅四軍前委、湘贛邊特委、贛南特委的“樞紐”重新運轉了起來。那時,馮任看到特委委員曾如柏在特委遭到破壞后仍用原名,很不放心,於是將他的姓名改為曾山,這也是曾山同志名字的由來。

馮任長期在白區工作,被捕——自首——叛變的事在當時不斷出現,可謂提著腦袋干革命。為了不使革命利益因上級黨組織判斷失誤而造成損失,馮任多次秉筆上書,直抒己見。1929年,馮任前往上海,代表江西省委向中央匯報工作,他以個人名義向中央呈送了一份《關於目前政治形勢和中央工作致中央的意見書》,坦誠地陳述了自己對當前政治形勢和中央工作的看法,並指名道姓地對當時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宣傳部長李立三提出了批評。馮任還寫了《三個時代的江西省委》,對三個時代的江西省委工作中的缺點、錯誤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無情的批評。

用生命保衛同志安全

1930年2月初,大革命失敗后的武漢成為全國白色恐怖最嚴重的城市。一艘由上海開往武漢的輪船緩緩停靠岸邊,從船上走下了一位記者打扮的青年男子,他就是化名王亦吾的馮任,黨內使用名字方明。受黨中央委派,馮任以上海太平洋震旦通訊社駐武漢記者的公開身份來到武漢,擔任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兼農委書記,協助湖北省委書記歐陽洛開展工作。

不久,歐陽洛被捕犧牲。戰友的犧牲更加激發了馮任的斗志,馮任受命代理省委書記,他以身許黨,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1930年6月17日上午,馮任來到位於漢口的湖北省委接頭地點碧雲裡12號,想要傳達省委指示、部署工作。然而,由於叛徒出賣,這裡已經暴露了。

一個特務頭目問叛徒:“你認識他嗎?”

叛徒當場指認:“他叫王亦吾,是個重要分子。”

特務從馮任身上搜出了湖北省委兩份文件、一份《紅旗》黨刊和300元錢,馮任被捕。

敵人抓到馮任后,如獲至寶,進行了反復的、慘無人道的嚴刑審訊,並揚言:家屬隻要千元作保,即可獲釋出獄。馮任熟知敵人的凶險狡詐,任憑敵人瘋狂折磨,始終咬定自己是共產黨員,是從上海來的交通員,其他什麼也不知道。

1930年7月10日,馮任被敵人槍殺,年僅25歲。

在他犧牲前的判決書上,敵人宣布的所謂“罪狀”,不過是這麼幾句話:“迭經審訊,據王亦吾供稱擔任交通工作,傳達重要文件,實行擁護紅軍、煽惑國軍組織兵士總合暴動”。

國民黨當局無法從這個堅強的共產黨人口中獲得半點所需要的東西。在《武漢警備司令部十九年度辦理共案分類一覽表》“省委類”一欄內,馮任留給敵人的隻有“王亦吾,即馮任,二十五歲,江西,職業報”寥寥15字。馮任用自己的生命保衛了黨組織的安全,實踐了他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誓言。

紀念,為了更好地前行

翻開《馮任紀念文集》,扉頁上,蕭克將軍為此書所題的“鄱陽湖中山水秀,馮任精神永不泯”幾個大字躍然紙上。書的主編,原九江市黨史研究室秘書科科長殷育文年過8旬,他與馮任烈士的隔空對話已進行了60余年。

早在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為工作原因,殷育文開始接觸馮任的部分史料,馮任身上展現的求真務實、孜孜不倦,胸懷坦蕩、實事求是,不怕犧牲、默默奉獻的精神讓殷育文敬佩不已。

1994年,出版《馮任紀念文集》被列入九江市黨史工作規劃,但馮任長期從事地下工作,其革命活動非常隱蔽,又犧牲得過早,要搞清楚馮任的生平業績和主要革命活動談何容易。殷育文擔任了此書的主編,經過3年多的調查訪問,挖掘整理,研究分析,反復考証,這本35萬字的書籍終於面世,馮任短暫而光輝的一生得以還原在世人面前。回想這些往事,殷育文說:“研究馮任我受益匪淺,這對我是一種最好的教育。”

在烈士家鄉都昌縣土塘鎮馮家坊村,村裡專門建了馮任烈士紀念室。“向革命烈士致敬”“傳承紅色基因,緬懷革命先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條條鮮紅的橫幅挂在雪白的牆壁上,格外醒目。每年,都有大量干部群眾、學生來此祭奠瞻仰,那一個個深深的鞠躬,那一次次深情的仰望,都在表達對英烈的緬懷,都在從先烈的事跡和精神中汲取強大的力量。

“大爺爺是我們永不熄滅的指路燈。”馮任烈士的侄孫馮紹華聽著烈士的故事長大。長大后的馮紹華逐漸體會到這位革命先烈的初心與信仰,並將這種精神轉化為奮斗的動力。如今的馮紹華擁有一家年產值5000萬元的針織企業,解決了不少當地村民和貧困戶的就業問題,為家鄉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放眼今天的馮家坊村,幢幢小洋樓掩映在紅花綠葉之中,一輛輛小汽車穿梭在寬闊的鄉間道路上,寬敞明亮的教室內書聲琅琅,村前廣場上老人們安詳地散步聊天……在縣城南山公園的革命烈士陵園內,馮任烈士紀念碑靜靜地矗立在山坡上,俯瞰著波光粼粼的鄱陽湖,俯瞰這一派生機勃勃的新時代美景。

1905

出生於江西省都昌縣土塘鎮馮家坊村

1921

入讀江西省立第一師范

1924

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7

擔任江西省委秘書長 同年12月16日增補為省委常委

1929

主動要求退出省委常委,任贛西特委書記

1930

3月,代理湖北省委書記﹔4月,任湖北省委常委、秘書長﹔7月10日,壯烈犧牲

記者手記

“控賊”“幄籌”“紅刃”……翻看馮任烈士的文稿,這一個個筆名仿佛一柄柄刺破暗夜的利刃,隔著歷史的煙雲仍能感受到它們主人的力量。

這位平凡的革命者,既沒有驚天動地之舉,也沒有叱咤風雲的業績,卻有著驚人的革命毅力和卓越的組織領導才能,他總是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平安之時恭謙退讓,事事以黨的利益為重,以人民的利益為先。

“同志們!這個偉大工作,俟諸異日吧,我已有這個計劃,隻要我的頭,還在頸上!”馮任烈士發出的,決不是停留在嘴上的豪言壯語,這是對信仰的忠誠,是一位共產黨人發自靈魂的告白。

默默無聞地工作,又默默無聞地犧牲。馮任用他短暫的一生表現了一位共產黨員堅定信念、坦蕩無私、無所畏懼的胸懷和高尚的共產主義情操。這些高貴品質至今仍閃爍著時代光輝,將永遠值得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學習。

總策劃:張天清 衷淑英

執行策劃:江西日報政教部 江西省革命烈士紀念堂

(責編:常雪梅、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