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韓城縣政協文史委
2019年12月12日10:19 來源:人民政協報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后,日軍分多股進犯華北,其中一股由平綏線進攻山西。11月8日,太原失陷,日軍侵佔了風陵渡北岸及黃河東岸,不時炮擊潼關、韓城、合陽等黃河西岸地區的中國軍民。
1938年8月新編第八師奉命由河南開往陝西韓城,守備南自芝川鎮北至師家灘一帶的河防,並以禹門為防守重點,阻擊日軍渡河向西進犯。
禹門,也稱龍門,地處陝西省韓城市,與山西省河津市毗鄰,相傳為大禹治水時所鑿,禹門以北的黃河河面狹窄,兩岸懸崖絕壁,黃河自中咆哮而下,自北向南洶涌流過﹔禹門以南的河面寬闊,視線良好,敵人很難逾越。
新八師師部駐韓城城內,以兩個團的兵力守河防,以一個團為預備隊,第一團守禹門一帶。該團第一營營長王樹驥率領一個加強營(即配屬該營重機槍、迫擊炮各一連)防守禹門口及黃河東岸的龍門山陣地。
1938年12月,黃河已經開始結冰。山西榮河方面的日軍開始炮擊芝川鎮我防御陣地,並開始渡河准備。12月25日,河津方面日軍集中了兩個聯隊和一個大隊的兵力,並糾集了多支偽軍、漢奸武裝,拼湊了四五千人,攜大炮20余門,在飛機的掩護下,分兵幾路同時發起進攻,准備一舉突破新八師駐守的黃河防線。
一路敵人從神前村方向向東禹廟渡口陣地猛攻,新八師河防部隊立即以密集火力還擊,並召喚部署在王家庄附近的野炮營開炮支援,打退了敵人的多次沖鋒。日軍見久攻不下,轉而用飛機對新八師陣地持續轟炸掃射,並利用大雪紛飛的天氣,讓進攻步兵身著白色服裝,在雪地上偽裝前進,企圖奪取禹門渡口和東龍門山陣地。戰斗中,第一營守衛龍門山麓岩洞的一個加強排官兵全部壯烈殉國,但禹門口陣地始終在第一營手中。另一路敵人以山頂雲中寺為攻擊目標,猛攻龍門山。第一營守軍居高臨下,利用防御工事,擊退敵人10多次沖鋒,消滅了大批敵人,但自身傷亡也達70%以上,其中守衛雲中寺的一個加強排官兵全部犧牲。
在隨后的戰斗中,第一營守軍由於傷亡很大,雲中寺及營部關帝廟的陣地一度失守。新八師副師長朱振民得到消息后,急命第三團三營營長冉雲翹率部翻山越嶺兼程前進,由師家灘渡過黃河,增援第一營。第三營趕到前線,從龍門山陣地側面對敵發起進攻。第一營官兵見援兵已到,立即發起反擊,兩營戰士於12月30日擊退進攻之敵,收復了龍門山陣地。
此后,新八師在鞏固陣地后,繼續憑險防守。日軍渡河進犯西北的企圖遭到失敗后,被迫退回黃河東岸的河津、稷山等地喘息。據當地群眾回憶,日軍焚化尸體達五六天之久。
此次戰斗,第一營官兵共陣亡271人,其中絕大部分是貴州籍戰士。新八師筑起一座大塚,用白綢子、白布包裹陣亡將士遺體,將他們合葬於龍門山南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