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江炳
2019年12月12日10:20 來源:人民政協報
1931年農歷正月辭舊迎新之際,剛剛取得第一次反“圍剿”勝利的中國工農紅軍,由寧都、興國等地進至閩贛邊界的廣昌、南豐、建寧一帶,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駐扎在江西省廣昌縣的紅四軍派出紅十師第三十團進入建寧西北鄉村開展工作﹔其中一個30多人的工作隊,在隊長帥宏的帶領下從船頂隘開進桂陽村,打垮了當地的國民黨反動武裝,在桂陽成立了桂陽鄉農會,並組織成立了桂陽游擊隊。
桂陽游擊隊成立之初,隊員有30多人,分為3個班,隊長張國維、副隊長夏金良,隊址設在桂陽街的張氏祠堂。他們以大刀、梭鏢、土銃等為武器。不久,游擊隊找到了惡霸土豪埋藏的10枝新步槍,改善了裝備,其活動范圍也延伸到周邊多個鄉區,並配合紅軍部隊擊退了國民黨第五十六師的進攻。
同年4月,進入建寧的主力紅軍回江西參加第二次反“圍剿”,惡霸張秉剛乘機糾集各鄉民團向桂陽反扑,妄圖消滅桂陽游擊隊。游擊隊避其鋒芒,將武器埋藏起來,隊員分散隱蔽,等待紅軍的再次到來。
5月16日,第二次反“圍剿”戰斗打響。紅軍在毛澤東和朱德的率領下,連打幾個勝仗。27日,紅軍攻克廣昌縣城,向建寧挺進。桂陽游擊隊得到消息,迅速通知隊員集中起來,准備協助紅軍攻打建寧縣城。游擊隊集中后,出其不意迅速將張秉剛包圍捕獲,並按廣昌紅軍的命令,將其交給廣昌縣陳庄村的游擊隊押往寧都。
29日,紅軍攻打建寧,以桂陽游擊隊為向導,當日進駐裡心,30日佔領城外的枧頭村,31日從枧頭攻克建寧縣城,殲滅建寧縣城守敵國民黨五十六師5000余人,取得第二次反“圍剿”勝利。紅軍攻打建寧縣城時,桂陽游擊隊除擔負向導任務外,還出色地完成了從裡心到桂陽這一路程的紅軍傷員運送任務。
第二次反“圍剿”勝利后,游擊隊隊長張國維、夏金良等加入了共產黨,張貴明等年輕人加入了共青團,隊伍發展到60多人。為了加強桂陽游擊隊的思想政治工作,紅軍工作團派李克雄任指導員。6月下旬,桂陽游擊隊發展到100多人,編成一個連。7月初,游擊隊又與建寧的寧源游擊隊、楊林游擊隊及江西省南豐縣的傅坊游擊隊、廣昌縣的陳庄游擊隊等在桂陽村整編,合並組建為紅軍南廣建獨立團,全團700多人,桂陽游擊隊編為第三連,又稱之為桂陽連,連長張國維,指導員李克雄。
7月中旬,紅軍主力部隊撤回江西准備進行第三次反“圍剿”時,獨立團留在閩贛邊的南豐、廣昌、建寧打擊進犯蘇區的國民黨軍,掩護主力紅軍轉戰贛南﹔后經寧化,轉戰長汀、武平等地,到達瑞金,兩個多月中,經歷大小戰斗十余次。8月28日,獨立團在寧都、瑞金邊界的黃石館被國民黨軍孫仲連部的一個旅和地方武裝包圍,獨立團與敵激戰至第二天中午,才由第三連殺出一條血路沖出包圍。戰斗中,第三連連長張國維負重傷,陳友良、陳春仔、夏邦森、夏六仂、夏金旺等10余名桂陽藉的老戰士壯烈犧牲。10月,獨立團隨紅十二軍進入閩西,在武平攻打鐘紹奎部時,第三連表現得機智英勇,為戰斗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被紅十二軍軍長羅炳輝稱為“鐵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