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銀安
2019年12月19日10:09 來源:人民政協報
1950年,河北省臨城縣郝庄村村民趙煥文為了尋找於1938年參加革命的兒子趙憲觀的下落,直接給周恩來總理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說:兒子不甘做亡國奴,懷著一腔對日寇的仇恨,參加了冀西游擊隊,決心為民族為國家獻出自己的一切。時新中國剛成立,抗戰以來聯系幾無,不知兒子趙憲觀下落,又聽傳稱他被俘去台,心憂如焚,無奈迷惑中冒昧向您詢問其原因,謹請百忙中的好總理抽時予以澄清。將永銘總理之大恩。
為了使這封信能讓總理收到,趙煥文及家人從郝庄村出發,走了大約百裡山路來到臨城縣城郵政所,用挂號信詳細填寫了地址姓名,親手寄出。
信發出后約兩個月后的一天,郝庄鄉政府派人找到趙煥文,請他到鄉裡來一趟。趙煥文不知緣由,馬上起身和鄉政府人員直奔鄉政府。到達后,鄉政府的負責同志接待了他,並向他轉交了周總理的回信。趙煥文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與喜悅,流著淚說:“好總理,好總理!想不到能給一個山區村民這樣快回信啊!”
回家后,他把老伴和孩子們叫到跟前,手捧這封回信,兩眼凝視信封上周總理親筆寫的“趙煥文啟”的優美字跡,久久舍不得打開。幾經猶豫,趙煥文終於打開了信封,看到了周總理優美的字跡和寫滿16開信紙的語句。其內容為:“煥文先生大鑒:二月十二日大函奉悉。囑查詢令郎下落事,茲已得劉師長伯承、鄧政委小平復電,‘趙憲觀同志(民國)二十七年八月加入共產黨,工作積極負責,堪稱優秀青年干部,曾參加我冀西游擊支隊,歷任宣傳員、政治指導員等職,不幸於(民國)二十九年因傷寒病故,實堪惋惜。遺體葬於河北省廣府縣井鎮’等語。足見令郎系本黨優秀青年干部,絕未發生其他情事,台端所得傳聞均非事實。茲將函復,敬悉勉抑悲懷為盼。專此敬祝。春安。周恩來二月二十一日。”
周恩來總理的復函,言簡意賅,語重心長,表達了對我黨優秀青年干部趙憲觀在部隊不幸病故的痛惜和對其家屬的慰問,更澄清了不實傳聞,使壓在趙煥文心上的石頭一下子落了地。不久,當地縣委、縣政府和民政部門,據周總理復函精神,認定趙憲觀為抗日革命戰士,趙煥文為革命軍人家庭。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