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革命文化傳承、創造與發展的若干思考

曾漢輝

2019年12月27日08:30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革命文化傳承、創造與發展的若干思考

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時代性。作為特定群體共享的價值觀念、共同信仰、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它總是在時代變遷中經歷著內核堅守與形式創造的雙向運動。因共同體格局而具有的民族性和因時間性格局而具有的時代性,正在這種文化繼承與創造的運動中生成。

革命文化的歷史來源和當代表現形態

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中創造的。它是在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積澱和孕育形成的所有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革命文化的歷史來源。革命文化的歷史來源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長期革命歷程。其中以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為標志,革命文化進入到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新階段。由此開啟新民主主義文化的發展時期,具體包括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蘇維埃革命時期)、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在不同時空機緣條件下產生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在歷史上表現為革命價值觀、革命理論、革命年代的生活方式以及革命文化的符號系統。

革命文化的當代表現形態。在以信息化、市場化、后工業化為主要特征的現代社會,革命文化必然因文化的民族性、時代性而表現出新的特點和新的形態,主要是:革命精神文化,以中國革命的精神譜系為代表,如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古田會議精神、蘇區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革命文化遺存,以眾多革命文物遺址和文獻為代表,如井岡山革命舊址群、古田會議舊址群、瑞金革命舊址群、延安革命舊址群、西柏坡革命舊址群及其與之相關的文獻﹔革命文化符號,以體現革命意識形態的符號系統為代表,如記載於革命刊物、票証、旗幟中的符號,以文字、圖形和建筑等形態表現的,廣泛傳播的舊址的形象。

革命文化的傳承價值和時代契合

革命文化的傳承既有文化固有的一般性(即文化的習得性),也有其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為價值內核的革命意識形態的特殊性。大體而言,革命文化的傳承價值包括政治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

政治價值。文化凝聚著一個政黨的治國理念和執政智慧,是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脈,引領著一個國家人民的價值取向。政治價值本身也是一種文化,它可以增強國家意識形態的構建力,增強全體人民的政治認同和價值取向,革命文化更是如此。如古田會議精神飽含著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它對於黨和軍隊的建設,起著提綱挈領,鑄魂強黨強軍的作用。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價值,能夠凝心聚力,強化意識形態,提振人們的精氣神,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文化的政治價值還在於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問題。

經濟價值。文化本身就是一種社會資源,它可以形成文化資本,具有資本的一部分屬性。革命文化依然如此,它的文字、文獻、符號、旗幟、標識及其舊址遺址的形象,本身具有一定資本價值能夠作為一定的商品具有經濟價值﹔同時可以依附在其他商品上,打上文化烙印也具有經濟價值,同時與旅游、創意等文化產業結合、給予相應的政策發展支持,能形成更強勁的經濟價值,造福於人民。革命文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強大動力源,是新常態經濟發展的一種媒介,若能形成“紅色文化”產業,那又是新的經濟增長點。

文化價值。革命文化蘊含了豐富的時代價值觀的思想滋養,是時代核心價值觀建設的豐厚土壤。一方面,革命文化是構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資源,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與具體化過程中,可從革命文化中吸取養分,吸取精神力量,同時革命文化也是培養社會主義價值觀,培育社會主義新人的沃土。它蘊含著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也蘊含著奮勇開拓和求實創新的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體現,它所蘊含的價值觀念、價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正是踐行核心價值觀必須具備的。另一方面,革命文化還蘊含了革命自信精神,它是“中國共產黨的革命領導團隊和革命群眾所具有的自我堅持、自我激勵、不屈不撓的群體心理狀態和精神品質”,它“貫穿於中國革命的精神譜系,也深深地融入到中國精神和中國價值之中”。在國家重構之后的建設、改革年代,特別是在新時代,革命自信向建設自信、復興自信的時代性轉變。因此,革命文化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根脈和源頭活水,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國強軍的精神支撐和文化標志。

社會價值。革命文化可以提供社會交流和歷史記憶,增進社會團結和諧和社會階層的融合與交往,能發揮重要的社會功能的作用。人是最活躍的因子,具有差異性和多樣性,當年的革命者也是來自於不同的階層,不同的家境、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學識、不同的認識的人群,但是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信念讓他們走在了一起,調和了觀念,修復了思想的裂縫,構筑了共同的追求,打造了共同的理念,朝著共同的目標奮勇前進。革命文化喚起了千百萬的人民為了推翻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而拋頭顱洒熱血。尤其是革命文化背景下的統戰文化更是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革命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路徑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既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一般原則,也是革命文化活力再現的有效原則,具體而言,推動革命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路徑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學習、保護和研究革命文化,為傳承革命文化提供社會文化環境。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豐厚的政治資源。紅船所孕育的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中國的精神之源﹔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的井岡山精神﹔古田會議所確立的“思想建黨、政治建軍”依然是我們黨和軍隊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而中央蘇區時期無數革命先輩用獻血和生命鑄就的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質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新升華,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而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理想信念為火炬、以正義事業必勝為定力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國精神譜系中的重要環節,都是我們的精神之源、力量之鈣,作為共產黨人作為革命者絕對不要喪失革命精神。推動革命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首要前提就是要在社會各階層特別是黨員干部之中、在學術團體之中、在青年學生之中,加強對革命文化的學習、宣傳和研究,使之在國家治理的核心主體和承接力量中實現精神力量的代代相續,成為一種可持續的文化記憶和文化力量。

保護、管理和利用革命文物,為革命文化可持續利用提供保証。革命文物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革命文物的保護特別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客觀公正宣傳歷史。既不能過分夸大某一段革命歷史,也不能過分矮化另一段歷史,要盡量原汁原味、原原本本地講述復原歷史原貌。宣傳和黨史文獻、檔案相關權威部門對涉及革命歷史的展陳、講解,宣傳及其宣傳品都應該設級審定,隻有設級審定才可以公開宣傳、公開講解,要從意識形態上把嚴關口,不能褻瀆我們的光榮革命歷史。二是要確保保護經費。對於革命文物的保護,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的開辦運營,應該全國統籌、全國一盤棋,按照中國革命精神譜系中重要節點、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相關文物保護的要求統一確定保護項目工程、統一項目標准、統一工程要求、統一撥給經費,確保革命文物的保護、革命舊址的開放運營。不能把重要革命文物、重點保護設施、展示重大革命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博物館(紀念館)所需經費壓給地方壓給基層。三是建好管好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革命博物館(紀念館)是能夠在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加強精神文化建設、傳承紅色基因中發揮獨到作用的。隨著中央對基層革命博物館(紀念館)增量的扶持,博物館的開放運營有所改善,但是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一些具有重要革命歷史意義、具有重要節點作用的革命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功能設施滯后,經費缺乏、人員匱乏,甚至難以為繼。因此,對這些重要博物館(紀念館)要進行統籌協調,重點扶持、強化管理。

發展紅色文化創意產業,為革命文化發展提供強勁的市場經濟力量。革命文化的當代經濟價值決定了它能內化為商品,也能外化為商品的附加值,更能通過有效的策劃、創意、推動形成產業,助力和推動經濟的發展,這也是革命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有效路徑。紅色旅游就是革命文化創新性發展的一個結晶。它是以革命紀念地、紀念物以及所承載的革命精神為內涵,以現代旅游為手段,組織接待游客參觀游覽,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精神教育,愉悅身心、增長閱歷的旅游活動。

(作者系古田干部學院副院長、龍岩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責編:吳兆飛、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