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常行民兵窯洞戰克敵

賈曉明

2020年01月02日13:22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常行民兵窯洞戰克敵

抗戰期間,機智靈活地創造發明了多種巧妙的游擊戰術,創造了無數戰爭史上的奇跡,窯洞戰就是其中的一種。窯洞戰是八路軍和太行根據地人民創造出來的一種游擊戰術。由於太行山區多屬黃土丘陵地貌,根據地軍民吸取平原地道戰的經驗,將所居住的窯洞進行深挖,改造成彼此相通、能藏能打、相互依托的隱蔽作戰網,在“敵人”掃蕩期間,便依托這些窯洞,保護自己、打擊敵人。

常行村位於陝西省長治市壺關縣,南西北三面緊靠山巒,東面是起伏地,呈簸箕形。這一帶產煤,挖煤遺留下來的窯洞很多。抗戰時期,常行村處於敵、偽、頑的交匯地區,也是共產黨、八路軍領導的抗日政府的前沿陣地,為了長期堅持對敵斗爭,更有效地打擊敵人,1943年7月,常行村就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基層支部和民兵游擊隊,堅持對敵斗爭,防御日偽的“掃蕩”。

1943年冬,常行村黨支部帶領全村群眾因地制宜,利用三面靠山、地下開採煤坑道縱橫的地貌特征,在村西南山的窯洞中,挖掘修筑了“民兵戰斗洞”,還從村中開了一個口子和戰斗洞巷道相通,在原來舊坑道的基礎上,加以改造修筑,筑成一條2500米長的“爪”字形坑道,坑道和窯洞共留三個出口,一個通氣孔,並對窯洞內部,特別是“歇場”(過去採煤工人休息、吃飯的地方)進行了整理,使之適合於按家按戶地存放東西和住人。

窯洞建成以后,民兵感到鑽窯洞太被動,日偽軍在村裡搶劫也不能控制,因此又在洞口附近筑了一個3丈多高的碉堡,火力可以控制全村。一旦發現情況,群眾躲進窯洞裡,僅留民兵在外面同敵人周旋。經此建設,常行村遂成為該地區堅持抗敵斗爭、防御敵人“掃蕩”“蠶食”的堅強堡壘。

在多次“掃蕩”未果后,1944年9月11日,不甘心失敗的日軍帶領投敵的國民黨保安五中隊以及偽軍一部共600余人,分3路連夜從陵川縣城出發,准備再次圍攻常行村。得知敵情后,在村政治主任徐海水、民兵隊長張小保、武委會主任徐順孩的組織下,常行村村民380人於當天夜間迅速轉移進入窯洞。隨后,徐順孩、張小保帶民兵分別阻擊敵人,讓敵人不敢貿然進村,為掩護群眾轉移爭取了更多的時間。

民兵隨后邊打邊撤,轉移至碉堡中堅守。5時許,日偽軍向碉堡發起第一次沖鋒,妄圖以二三十人一舉沖進碉堡。民兵以步槍和手榴彈斃敵6人,打退其第一次沖鋒。6時左右,日偽軍在火力掩護下發起第2次沖鋒。民兵沉著應戰,斃敵7人。不久,日偽軍又發起了第3次沖鋒,100多個敵人沖到院裡,民兵一場苦戰,手榴彈打完,地雷、石雷也打了100多個,斃敵30余人。日偽軍3次“肉團”式的沖鋒失敗后,改變了戰術,採取3人1組、5人1組的輪番佯攻,掩護其爆炸碉堡。當4個敵人抱著炸藥剛接近碉堡,張小保就照准敵人放下1個5斤重的鐵雷開火,4個敵人又被干掉。20時許,日偽軍發動了第5次沖鋒。此時,民兵子彈已剩不多,地雷、手榴彈已經打完,遂撤出碉堡,轉入窯洞。

民兵們剛轉移到洞內,碉堡便被日偽軍炸塌了。敵人進入碉堡的廢墟后,發現了窯洞,但誰也不敢進去,只是在洞口轉來轉去,有的趁機探頭張望,還叫漢奸到洞口喊話勸降。在洞內的民兵利用敵明我暗的優勢,不斷向洞外開火,讓敵人始終無法得逞。於是敵人便耍起詭計,到了夜間,假裝撤退,實際上埋伏在洞口,企圖誘使民兵出來,但被民兵識破。

第二天一早,敵人開始亂挖,終於挖開了一個缺口,於是把一捆捆柴草堵在洞口點燃,企圖用濃煙把民兵和群眾嗆死在洞內。由於坑道外高裡低的合理設計,濃煙並不向洞中擴散。敵人見此計不行,又向缺口裡扔手榴彈,但毫無效果,於是拼命尋找,又找到了一個洞口。他們立即把兩個洞口用石塊封死,以為村民們會被悶死。由於第三個洞口非常隱蔽,敵人始終沒能找到。第三天晚上,民兵利用敵人對南口警戒疏忽,不僅從洞內派人潛出求援,還從附近地裡挖了三筐蘿卜送進洞。

第四天,敵人向洞裡投放毒瓦斯,守在洞口的兩位同志不幸中毒,民兵們迅速將洞內煤土堆成隔牆,粉碎了敵人的又一毒辣伎倆。

14日晚,壺關縣武委會、獨立營和區干隊接到派出去的民兵把信送到區委后,配合界北各村民兵共計千余人直奔常行村向日軍猛烈開火,張小保和民兵們聽到槍聲,立即沖出窯洞。戰至15日凌晨,日偽軍落荒而走。常行民兵共斃傷敵人百余人,取得了窯洞保衛戰的又一次勝利。

(責編:王靜、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