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雪輝
2020年01月02日13:23 來源:人民政協報
大革命失敗后,面對強大的敵人,廣東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不懈地開展土地革命斗爭,給敵人以沉重打擊。1928年春,五華、興寧、龍川三縣的中共黨組織,按照東江特委指示,組織工農軍舉行“年關暴動”,並選擇霍山作為工農軍游擊斗爭的駐屯地之一。霍山地處廣東省龍川縣中部,方圓6平方公裡,海拔550米,山體巍峨險峻,且旁無延緩,宛如一座平地崛起的城堡。山上岩壑幽邃,並有泉水、洞穴點綴其間,其中最大岩洞為太乙岩,位於半山腰處,可以作為部隊休整之所,山上道路狹窄崎嶇,易守難攻。
工農軍進駐霍山后,為有力打擊敵人,推動革命斗爭發展,三縣黨員代表在太乙岩召開會議,商議成立中共五興龍縣臨時工作委員會,並推舉葉卓為書記,劉光夏(工農軍十二團團長)、藍勝青、古清海為委員。
4月3日,國民黨正規軍一個營,糾集五華、興寧、龍川三縣的縣警察隊、民團1000多人到霍山“會剿”工農軍。當時,霍山的工農軍指戰員隻有200多人,而敵人人數幾倍於工農軍且裝備精良。為保存革命力量,縣臨委決定實施突圍作戰,由劉光夏、藍勝青負責統一指揮。
當天晚上,工農軍派出一支尖刀小分隊,從太乙岩出發,攀過陡峭的山岩,迅速向霍山東北的船頭石地方突進。守衛在船頭石的是一伙民團,根本沒料到工農軍會從天而降,沒開一槍就被包圍繳械。小分隊在對俘虜進行了政治教育后把他們釋放,並派人前往聯絡埋伏在霍山外的地方革命武裝。
為掩護小分隊,工農軍主力隨即向北佯攻,和守衛山下的警察隊交火。駐扎在山南面的國民黨軍營長得報說工農軍開始向北突圍,立即率全營官兵沿著山路向北追擊,當追至一處狹窄路段時,突遭埋伏在這裡的工農軍戰士的猛烈阻擊。敵人依仗人多勢眾、武器精良,一面向山上開火,一面組織仰攻。由於山路狹窄,敵人又不敢點火把照明,無法進行大規模沖鋒,加上山勢險峻,重武器也無法架設,於是雙方形成對峙局面。
得到尖刀小分隊送來的情報后,埋伏在霍山外的東江游擊隊、龍川農民軍等救援部隊,也開始從外圍襲擊守山民團。敵營長聽到各處告急,不得不分兵救援。
就在太乙岩阻擊戰打響時,工農軍主力依照縣臨委部署的作戰方案,從太乙岩西南側經一線天、沿船頭石爬攀石棧,輾轉迂回到南面高地。這裡原本由敵人正規軍駐守,現在大部分兵力已被敵營長帶走,隻剩下二三十人,被工農軍一鼓作氣沖入營地,頓時潰散。於是工農軍主力從敵人的營地突圍而出。負責阻擊的戰士們得到工農軍主力突圍成功的情況后,於4月4日中午撤離戰場,迅速將長槍掩埋,並化整為零,分頭追趕主力部隊。知道此時,敵營長才知道連中了工農軍“多方誤敵”“聲東擊西”之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