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聶榮臻在新中國誕生前后的奮斗

聶聆 段煉

2020年01月17日08: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紅岩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聶榮臻是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他在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中,表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遠見卓識、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博大胸懷。作為開國元勛,他為中國人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

顧全大局牽制敵軍平津保

指揮若定決勝千裡扭戰局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人民面臨著兩種命運、兩種前途,必須作出艱難的選擇。為了爭取革命的成功,實現人民的解放,中共中央作出重要的戰略決策:“向北發展,向南防御。”明確指出:“隻要我能控制東北及熱察兩省,並有全國各解放區及全國人民配合斗爭,即能保障中國人民的勝利。”

1945年8月,中共中央指示晉察冀分局,“我晉冀、平北、冀東三區部隊務速分兵北進,迎接外蒙軍及紅軍”。為此,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的聶榮臻以大局為重,按照黨中央的意圖,多次抽調部隊開赴東北戰場。

中共七大期間,在延安的聶榮臻就命令冀熱遼軍區抽調8個團又1個營,共1.3萬多人,外加2500名地方干部,協同東北抗日聯軍配合蘇軍對日作戰。回到晉察冀第二天,聶榮臻又發布了“冀熱遼部隊進駐承德、赤峰及山海關至沈陽線”的命令。按照部署,冀熱遼部隊配合蘇軍解放了遼寧、熱河全省以及吉林、黑龍江的西部地區,部隊迅速擴展到10萬多人。

與此同時,聶榮臻率晉察冀軍區部隊竭盡全力控制熱察,阻擊由綏遠東進之敵,並將華北國民黨軍大部牽制於平津保地區,掩護我東北軍隊的戰略展開。

1947年4月至7月,聶榮臻巧妙地捕捉戰機,集結主力部隊,先后發起正太、青滄、保北戰役,取得“三戰三捷”的勝利,扭轉了被動局面。隨后,部署發動清風店戰役,全殲蔣介石嫡系第3軍主力,生擒軍長羅歷戎。緊接著,晉察冀野戰軍部隊在他的指揮下,一舉攻克設防堅固的戰略重鎮石家庄,使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戰區連成一片,華北戰場的形勢發生了有利於我的巨大變化。

1948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將晉察冀、晉冀魯豫兩大戰區黨政軍領導機構合並,成立華北軍區,聶榮臻任司令員。華北軍區下轄三個野戰兵團。9、10月份,華北軍區第一兵團圍攻太原,第二、第三兵團為配合遼沈戰役,一個出擊熱西、冀東,一個出擊綏遠。1949年1月,聶榮臻作為平津戰役總前委三成員之一,參與了平津戰役的作戰指揮,領導部隊取得了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2萬人的重大勝利。

平津戰役打響后,新保安、張家口先后解放。這時,聶榮臻反復思考如何爭取和平解放北平的問題。他在回憶錄裡說:“現在,傅作義將軍賴以起家的王牌第35軍已經被我軍殲滅了,這對傅作義的打擊和震撼是極不尋常的。如果我軍再把天津攻下來,徹底打掉他逃跑的幻想,逼著他走上談判的道路,我認為,和平解放北平的前景是存在的,而且時機越來越成熟了。”此外,他還積極參與同傅作義所派代表的和平談判,為實現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

殫精竭慮安全保衛新首都

協助中央部署解放全中國

黨中央決定定都北平后,聶榮臻身上的擔子不斷加重,直到身兼六職——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三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平津衛戍司令員、北平市市長、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為了迎接新中國的誕生,聶榮臻不顧勞累,展開了緊張的工作。

一是迅速改編國民黨軍起義部隊。1949年2月9日、17日、20日,聶榮臻與林彪、羅榮桓先后向中央軍委報告情況,並請示改編傅作義部隊的辦法:傅方總部及兵團部、軍部一律撤銷,以師為單位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獨立師。士兵分別編入人民解放軍各部隊。對軍官願意回家者,按各級原薪發三個月餉,發給由北平至上海或其他地區同等路程的車票、船票費(包括家屬)。除不准帶走武器及公家物資外,私人財物准予全部帶走。按工作與職務需要,准予帶一、二名護兵同走。家居解放區的回家后可分得應得的一份土地,如本人系地主家庭,其土地財產不管已分或未分,均按土地法大綱第八條的規定處理,隻要今后遵守政府法令,不咎既往。軍官不願回家的分別送學校學習,或經集訓后擔任與解放軍職務相應的副職。軍官家屬與解放軍隨軍家屬同等待遇。技術人員直接編入解放軍任職。

2月1日,解放軍方面和傅作義方面組成聯合辦事處,辦理傅作義所屬部隊的改編和對傅部軍政官員的安置,以及各部隊、機關、廠礦、企業等完整的移交。聶榮臻對此抓得很緊,加之政策得當,工作細致,改編工作很快圓滿結束。

關於綏遠問題,聶榮臻按照毛澤東“綏遠方式”的戰略部署,妥善地處置各類問題,包括取消了對董其武部隊的政治攻勢,停止組織董軍嘩變與瓦解董軍的工作。傅作義任綏遠軍政委員會主席后,聶榮臻按照毛澤東的要求,積極為傅作義去綏遠做准備。他根據綏遠的形勢,選定了歸綏與包頭之間的美岱召為傅作義的駐留點,同時通知鐵路部門,給傅作義准備了裝甲專車,選派了最好的司乘人員。接著,聶榮臻又通知部隊,選調了戰斗力很強的一個營,負責警衛工作。他還命令沿途部隊,務必做好安全保障工作,使綏遠部隊的整編工作順利完成。

二是剿滅土匪。1949年4月,聶榮臻令華北軍區發布剿匪工作指示,要求軍隊克服對土匪的麻痺輕敵思想。5月,又指示軍區召開剿匪工作會議,制定剿匪方針:在依靠與發動群眾的基礎上,以政治攻勢爭取瓦解成股土匪﹔發動和組織群眾與軍事清剿相結合,而以發動群眾為基本環節,摧毀土匪的社會基礎﹔對土匪根據“首惡者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的原則,寬大與鎮壓相結合,以達到瓦解、分化、爭取的目的。6月,他又發布指示:剿匪決不是單純依靠軍事力量所能完成的任務,必須從發動群眾著眼,做到人人肅匪,村村防匪,軍隊與政府、民兵密切協同,才能徹底肅清匪患﹔剿匪要有靈通而確切的情報﹔剿匪兵力不宜太大,否則容易暴露目標,行動也慢,應以小部隊,在確切的情報保障下輕裝奔襲。如能做到這些,就會收到好的效果。

新中國成立之初,聶榮臻遵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指示,組織解放軍39個軍140多個師約150萬人的兵力,對國民黨在全國各地遺留下來的數以百萬計的土匪進行了清剿。經過一年左右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匪患基本肅清,為新中國定都北平提供了可靠的社會安全保障條件,為后來抗美援朝戰爭安定后方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是組織消滅國民黨軍殘余部隊。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當時,聶榮臻主持總參謀部工作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按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決定,組織好消滅約120萬國民黨軍殘余部隊的作戰部署。該年3月至12月,第一野戰軍向西北進軍,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30萬人,解放了西北全境。8月至10月,第三野戰軍進行福州、漳廈戰役,殲國民黨軍8萬人,華東沿海大陸全部解放。9月至10月,人民解放軍在湖南衡陽地區進行了衡寶戰役,殲滅白崇禧主力一部。10月,進行了廣東戰役,殲滅余漢謀部主力。11月、12月,貴陽、重慶解放,成都、廣西戰役打響,人民解放軍殲滅宋希濂、胡宗南部和白崇禧部主力。這幾次戰役,使國民黨軍90多萬人幾乎全部被殲,隻有很少部分逃到海南島和越南。

同年8月,國民黨長沙綏靖公署主任程潛、第一兵團司令官陳明仁率部起義。12月,國民黨雲南省主席盧漢、西康省主席劉文輝以及西南軍政長官綏靖公署副長官鄧錫侯、潘文華等先后宣布起義。到1950年3月,除西藏地區外,中國大陸已全部解放。

5月,第三、第四野戰軍先后解放萬山群島、舟山群島和海南島。至此,除台灣、澎湖、金門、馬祖等少數島嶼尚待解放外,人民解放軍已勝利完成了解放戰爭后期作戰任務。

擔任閱兵總指揮檢閱部隊

開國大典盛況空前揚國威

1949年8月,新中國即將誕生,中央軍委指定聶榮臻為開國大典的閱兵總指揮。9月中旬,他又被各界公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慶祝大會籌備委員會主任。

為了組織好開國大典的閱兵式,聶榮臻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多次主持會議,檢查落實有關開國大典及閱兵的工作。他要求參加閱兵的部隊抓緊時間,嚴格訓練,以高標准、高水平完成任務,並對各閱兵方隊如何組成,裝甲車、坦克、汽車如何同步行進,車輛出現故障時如何補救,飛機何時飛越天安門廣場,晚上怎麼放焰火等等,都作了周到細致的安排。

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下午3點,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於本日成立了!他在義勇軍進行曲聲中親自撳下電鈕,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

閱兵式開始,朱德總司令在閱兵總指揮聶榮臻的陪同下,乘敞篷汽車檢閱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受閱部隊列成方陣,邁著威武雄壯的步伐,由東向西分列式通過天安門廣場。與此同時,剛剛組建的人民解放軍空軍戰斗機、轟炸機,凌空掠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隨后,聶榮臻乘先導車,率領受閱部隊,接受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分列式開始,首先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是年輕的人民海軍方隊。接著,步兵師以三個建制步兵團和臨時編組的沖鋒槍、輕機槍、通信、重機槍、輕迫擊炮、重迫擊炮、戰防炮、山炮各一個營的陣容接受檢閱。炮兵師以75毫米野炮、105毫米榴彈炮、37和75毫米高射炮的陣容出現在天安門廣場。火炮由小到大,由低到高,依次前進,均用中型卡車或十輪大卡車牽引,頗為壯觀。戰車師由摩托化步兵、裝甲步兵和坦克兵各一個團編成。當戰車師進至天安門廣場時,空軍分別以雙機、三機編隊,一批批接連飛臨上空,與地面的戰車部隊遙相呼應。騎兵師尾隨戰車部隊行進。走在前邊的是三個騎兵團方隊,而后是一個騾馬拖曳的75毫米野炮營。各梯隊的軍馬毛色整齊劃一,或全紅,或全白,或全黑,三色相間﹔騎在馬上的指戰員,身著草綠色軍裝,手握鋼槍,腰挎戰刀。

閱兵式歷時兩個半小時,場面非常壯觀。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威武雄壯的陣容展現在國人面前,不僅為新中國獻上了一份厚禮,也給世界以震驚。

從這天起,北平改稱北京。

全力整治北京社會新秩序

率先垂范當好首都大管家

1949年11月20日至22日,北京召開第二屆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會上,聶榮臻被選為北京市市長,成為北京市第一任民選的市長。

聶榮臻當選市長當天,北京市第二屆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通過了關於封閉妓院的決議,以及《關於統一征收營利事業所得稅和營業稅提案》《關於開辦業余補習學校的決議》《關於救濟失業員工問題的決議》等多項決議、提案。當時,北京市的社會治安比較穩定,物價趨於平穩,人民群眾的吃穿問題也得到了基本解決,但在其他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聶榮臻無論大事小事,隻要是有利於人民的事都盡力去做。

是年冬,北京下了一場罕見的大雪,大街小巷全被冰雪覆蓋,一時間,交通事故迭起,給群眾生活造成了諸多不便。對此,北京市人民政府召開緊急會議,專門討論和布置掃雪工作。聶榮臻決定出動軍隊,參加掃雪。很快,軍隊和地方共同努力,路上積雪被鏟除一空,交通事故也降了下來,北京群眾無不交口稱贊。

聶榮臻常把自己比作人民的勤務員。他在與干部談話中曾說:在部隊中修個廁所,好像是小事情。不過,假如沒有這個廁所,隨地便溺,不但有礙衛生,恐怕也會在群眾中造成不好的影響。這事情還小嗎?這是關系群眾的事,是大事情。聶榮臻還談到像水、電、下水道等方面的建設。他說,這些都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沒有一件不是大事情。所以,我們都要很好地計劃,有組織有檢查地認真抓好,要反對官僚主義。

聶榮臻就任市長期間,十分重視改善首都的市政設施。他多次動員部隊、機關、街道居民等共同清理垃圾。僅1949年這一年,北京市就清除垃圾糞便60多萬噸,使環境得到了初步改觀。

由於城市污水排放系統落后,許多地方仍是明溝排污。這裡蚊蠅成群,臭氣熏天,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健康。聶榮臻盡管公務繁忙,仍親自籌劃北京市的給水、排水工程,帶領各級領導人和工程技術人員,實地調查研究,制定治理方案。

1950年,在他的領導下,北京市人民政府克服了多種困難,對全市22個下水道系統中的6個排水系統工程進行了治理整頓,其中包括龍須溝由明溝改為暗溝的工程,使首都城市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高瞻遠矚奠基國防現代化

嘔心瀝血打造一流解放軍

新中國成立后,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任務擺在了我軍面前。在解放戰爭后期,聶榮臻就開始考慮這個大課題。

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第一步,就是進行大規模的精簡整編,裁軍150萬。聶榮臻提出,在精簡工作中要注意保留經過戰爭鍛煉的戰斗骨干,保持新老成分的適當比例,對年大體弱的同志要妥善安排。聶榮臻指出:要把復員工作當作大事來抓,要做好復員戰士的思想工作,切實注意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既要防止完全從政治出發,把老戰士都留下來,又要防止完全從精裝出發,把久經考驗的老戰士都復員。由於中央軍委的正確領導和聶帥的慎思果斷,嚴密組織,我軍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復員工作,從1950年下半年開始,到1951年就基本結束了,而且進行得很順利。

戰爭年代,全軍的編制極不統一,要建設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這種狀況必須改變。確定統一的體制編制,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聶榮臻和總參謀部的同志一起,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研究了許多國家軍隊的體制編制,從我軍的實際情況出發,本著便於指揮、便於機動、便於作戰、便於武器裝備相統一的原則,提出了我軍的體制編制方案,供中央軍委決策。在精簡整編的同時,聶榮臻還在軍委領導下具體參與了各軍兵種的組建工作,先后組建空軍、海軍,並逐步建立起炮兵、裝甲兵、防空軍和工程兵、防化兵。

為了打造一支一流的人民軍隊,聶榮臻還抓了對軍隊建設有長遠意義的兩項工作:一是建立各級各類軍事院校﹔二是對全軍指戰員進行文化教育。在組建各軍、兵種的過程中,聶榮臻深切感到專業技術人才的缺乏。1950年3月10日,他向毛澤東建議,建立一批工程兵、炮兵、裝甲兵學校,以培養急需的專業技術干部﹔各軍區設立步兵學校或高級步兵學校,培養初級和中級軍政干部。這些建議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一批院校很快組建起來。

1952年,中央軍委決定,要把文化教育作為全軍訓練的中心任務。聶榮臻積極熱情地投入到組織工作中。到1953年,部隊基本上掃除了文盲半文盲,干部的文化程度普遍得到提高,為掌握先進武器裝備和科學技術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精心組織抗美援朝大作戰

竭盡全力保障后勤贏勝利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6個軍共18個師,分別從安東、長甸河口和集安等處跨過鴨綠江赴朝鮮前線,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籌劃朝鮮前線的軍事行動,是聶榮臻在總參謀部的主要工作。作為主要領導人,這是他一生中最繁忙的時期。當時前方來的文電很多,戰場情況瞬息萬變,聶榮臻對每封電報都要過目,而且看得很細。他經常徹夜不眠,同總參謀部的同志們一起研究分析敵情,提出作戰部署意見,再上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批准后發往前方。

朝鮮戰爭爆發時,聶榮臻就想到要保護好鴨綠江大橋,這是中朝兩國運輸的戰略通道。恰好這時東北的同志來電,請示是否可以派一部分高炮部隊進入朝鮮境內保護大橋。聶榮臻當即向毛澤東、周恩來報告此事,經同意后作了周密部署。由於防范措施嚴密、及時,戰爭期間大橋一直沒有中斷通行。

聶榮臻非常重視情報工作,他常對總參的同志說,總參謀部要為中央軍委出好謀、劃好策, 就要當好“千裡眼”“順風耳”。在聶榮臻的直接領導下,總參的情報工作在朝鮮戰爭期間是做得比較好的,對敵情的判斷也比較准確。

第五次戰役以后,前線部隊發現在元山附近海域有兩艘敵艦活動,一時有些緊張。聶榮臻和情報部的同志分析后認為,這是敵人的偵察、威脅或佯動,不會有大動作。他把自己的分析向毛澤東作了報告,毛澤東批示“同意聶注”。

聶榮臻十分重視后勤工作。過去我軍作戰,糧食彈藥隨身帶,走到哪住到哪,打到哪吃到哪。但是,朝鮮戰爭不同了,現代戰爭是綜合實力的較量,后勤保障的水平與戰爭的勝負關系極大。聶榮臻認為后勤工作事關全局,他經常和總后勤部長楊立三協商,想方設法保証前方的需求。1951年1月,東北軍區召開后勤工作會議,研究志願軍的供應問題。聶榮臻隨同周恩來專程趕到沈陽聽取匯報,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

聶榮臻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組織國內部隊和各軍事機關干部分期分批入朝,輪換作戰。

輪換作戰從1952年秋天開始,不到一年的時間,全軍就有三分之二的部隊得到了實戰鍛煉,軍事機關干部在四個月的時間內就輪換完畢。入朝輪換作戰,使朝鮮戰場變成了培養干部的大學校,不僅使出國的部隊得到了休整,而且鍛煉了國內的部隊,獲得了現代化戰爭的經驗。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訂,標志著歷時三年的朝鮮戰爭結束。 

原載:《紅岩春秋》2019年12期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