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唐延杰將軍二三事

吳昌榮

2020年01月23日10:14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唐延杰將軍二三事

一生戎馬、戰功赫赫的開國中將唐延杰,青年時期在黨的影響下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為中國人民求解放的道路,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功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致力於軍事教育事業和國防科研事業,為培養提高我軍干部的軍事素養和現代化作戰指揮能力盡職盡責﹔為我國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嘔心瀝血。

曾在安源當“學徒”

1922年,唐延杰13歲來到江西萍鄉安源,以一個“學徒”身份,在安源生活學習7年。他進廠兩個月,即爆發安源工人大罷工,成立了工人俱樂部,他目睹了工人的無窮力量。

以此為契機,他進入了剛剛成立的安源夜校,被編在甲班學習,每天晚上走六七裡路去上學,兩年期間從未缺課。夜校老師多為“共產黨員”,授課內容有:帝國主義豢養軍閥,壓迫中國人民,掠奪我國財富﹔袁世凱同日本帝國主義簽訂不平等條約“二十一條”等,兩年的學習,讓他增長了很多知識,也懂得了許多社會上的“事情”。

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第一次團課讓他印象非常深刻。老師問:“世界上是什麼東西最寶貴?”有的同學說:“光陰最寶貴。”有的同學說:“勞動最寶貴。”老師回答:“是勞動最寶貴,勞動能創造價值,勞動能創造世界的一切。”唐將軍后來回憶,這次團課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讓他認識到工人階級的偉大,共產主義思想在他的大腦中開始“啟蒙發芽”。

1923年9月,唐延杰由同廠學徒推薦介紹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年9月,安源共青團動員、組織青年工人到礦警隊當兵,他當即報名,新兵訓練他表現極好,被評為一等兵。“當兵”四個月后,他被推薦去武昌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官學校學習。到武昌后,他第一次見到了聶榮臻,並在聶榮臻的推薦下進入了葉挺獨立團。

殺彭德懷的坐騎

紅軍長征時,唐延杰擔任紅三軍團后方部部長,保障紅三軍團的后勤補給。長征時,紅軍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再加上行軍不便,吃飯成了一個最大的問題。1935年8月開始過草地時,紅三軍團已經斷了糧。彭德懷來找唐延杰,問有什麼好辦法。唐延杰沉思片刻說:“殺了它們吧。”“它們”是誰?就是軍團裡僅剩的6頭騾子,負責馱運重要物資,其中一頭還是彭德懷的坐騎。

彭德懷了解唐延杰,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會提出這個建議。彭德懷命人把騾子都給了唐延杰。

正是這6頭騾子,讓紅三軍團的將士們恢復了部分體力,終於走出了草地。后來,彭德懷感慨地對大家說:“唐延杰是我紅三軍團的蕭何,沒有蕭何搞后勤,劉邦能打勝仗嗎?”

參謀長也能打仗

唐延杰一生多次與聶榮臻搭檔,從他早年入伍到晚年離休,聶榮臻多次表揚唐延杰是“諸葛亮”。

1937年11月7日,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在山西五台普濟寺宣告成立,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委,唐延杰任參謀長。1939年8月至1941年8月期間,上級決定由聶鶴亭擔任晉察冀軍區參謀長,唐延杰改任副參謀長。唐延杰欣然授命,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職工作。1940年7月22日,聶榮臻接到了八路軍總部下達的關於大舉破擊正太路等交通線———即“百團大戰”的《戰役預備命令》。接到命令后,聶榮臻對聶鶴亭、唐延杰說:“總部的命令已經規定得很清楚,你們就據此擬訂部署計劃,立即下發,要各部做好准備。”聶鶴亭、唐延杰接到命令后立即行動,兩人忙了個通宵,把計劃制定出來,第二天經聶榮臻同意后,《關於進行正太戰役部署的命令》向軍區指戰員發出。同志們紛紛稱贊說:聶、唐合作,效率驚人!

9月26日,日軍獨立第四混成旅團大隊長清水喜代美率領1300多人從正太鐵路以北的盂縣出發,渡過滹沱河,在飛機掩護下進攻五台東南的柏蘭鎮。此時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和邊區黨委、政府機關,正在五台縣耿鎮、石嘴附近的一條山溝中,距離柏蘭鎮僅20余公裡。為了掩護領導機關轉移,唐延杰親自上陣,指揮第二軍分區部隊和軍區學兵營擔任掩護工作。9月29日,部隊在牛道嶺與敵人遭遇,唐延杰指揮部隊與敵激戰一天,殺傷了大批敵人,直到軍區機關和邊區黨政機關全部安全轉移后,唐延杰才和戰士們撤離陣地。

據曾任聶榮臻警衛員的謝光堂回憶,一次,部隊在山西五台山附近的山溝裡被日軍重重包圍。當時,聶榮臻和唐延杰都在部隊裡。“原來,我們的一個老百姓被敵人抓住了,好不容易才逃出來。但沒有想到,日本侵略軍就根據他的腳印一路追了過來。”部隊半夜趁黑突圍,日軍發現后窮追猛趕,當時為了掩蓋部隊在行軍中留下的腳印痕跡,唐延杰親自帶領偵察兵斷后,他指揮戰士們用床單包裹了黃沙,待大部隊全部通過后,把黃沙一路撒在道路上,掩蓋原有的腳印痕跡。

參與制定兩套方案

1949年6月,新政協籌備會議決定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7月,成立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新政協籌備會議常務委員會副主任周恩來為主任,中共北平市委書記彭真、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聶榮臻、新政協籌備會議代理秘書長林伯渠、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為副主任。籌備委員會擬定開國大典包括三大內容: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式;三是人民群眾的游行歡慶活動。

作為開國大典一個重大項目的閱兵儀式,是人民解放軍建軍迄至當時最盛大、最庄嚴的一次慶典。籌備委員會決定,以聶榮臻任閱兵總指揮,第二十兵團司令員楊成武、華北軍區參謀長唐延杰、中共北平市委副書記劉仁等為副總指揮,下設閱兵指揮所,楊成武兼任指揮所主任,唐延杰兼副主任,具體負責各項工作。開國閱兵事關重大,聶榮臻、楊成武日夜忙碌,緊張籌備,力求萬無一失。

唐延杰走上特殊領導崗位之后深感責任重大,在中央軍委的領導下,他多方求教,一絲不苟地協助聶榮臻、楊成武主持起草閱兵典禮方案。經過努力,閱兵方案順利通過,但閱兵地點放在哪裡,卻沒有當即定下來。圍繞確定閱兵地點的問題,楊成武、唐延杰等會同同志們進行了反復推敲和研究。終於在1949年8月拿出了兩套方案,提交周恩來。第一套方案:閱兵地點選在市中心天安門廣場﹔第二套方案:閱兵地點選在市郊西苑機場。兩套方案分別標畫了一張部隊位置及行進路線圖。周恩來反復權衡,於1949年9月2日凌晨寫下意見:毛主席、總司令、少奇同志閱: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閉幕后。閱兵地點以天安門前為好。自1949年10月1日起,天安門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

研究院長

1961年2月21日,唐延杰被任命為國防部第六研究院院長。建院初期,唐延杰最關注的問題是,研究機構怎麼建,科研工作如何開展。他反復學習中央的決定,到有關單位調研,同時召開行政技術座談會,研討研究院的攻關方向,確定了“六院集中優勢兵力,搶時間、攀尖端,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力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的方針。

在唐延杰的主持下,陸續建立了一批專業設計研究所,專門飛機、發動機、儀表、電器、附件、武器的設計研究﹔還建立了一批科學研究所,從事空氣動力、結構強度、救生、光學機械、自動控制等方面的應用研究。這些研究所集中了國內從事飛機設計多方面的技術力量,為自行設計殲擊機做了組織准備和技術准備。與此同時,唐延杰還狠抓設計隊伍技術素質的提高。他多次到研究所,講解工作的重要意義,動員科研設計人員扎扎實實地開展工作,為自行設計先進的殲擊機打下一個牢固的基礎。

1965年2月,六院與航空工業部(三機部)合並,唐延杰擔任三機部副部長兼六院院長。從1965年開始,唐延杰領導完成四個規模更大的科研實驗基地的建設,為我國新飛機和航空發動機的設計、實驗與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作者為江西省萍鄉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