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生動寫照

王友明

2020年02月17日08:30    來源:央視網

原標題: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生動寫照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國家記憶》欄目最近播放的《紅色沂蒙》,分三集講述了紅色沂蒙的珍貴記憶:劉少奇同志來山東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發動減租減息、開展群眾運動,實現山東抗日根據地的破繭化蝶﹔以鋼八連為代表的人民軍隊保衛沂蒙鄉親的犧牲奉獻、沂蒙百姓以自己親生骨肉換取八路子弟的大義之舉,揭示水乳交融的軍民魚水關系﹔在冰冷河水中用肉身架橋的蒙陰32名婦女、以沂蒙六姐妹為代表的紅嫂擁軍支前,共筑銅牆鐵壁、生死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該系列紀錄片資料挖掘深入精准、史實選取典型翔實、採訪敘述生動深刻、專家點評精准到位,真切地展現出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的磅礡偉力。觀看此片,沂蒙人民的奉獻犧牲、壯懷激烈,無不令人感動、令人淚目,使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不禁要問,是什麼神奇的力量鑄就如此壯美強大的沂蒙精神?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總攬全局、協調各方

  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沂蒙革命根據地,也就沒有沂蒙精神。黨的全面領導,首先體現在毛澤東同志和中共中央對沂蒙革命根據地做出的重要決策。無論大革命時期沂蒙地區黨組織的建立發展、黨的政治主張的宣傳和群眾的動員,還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先后發動的蒼山、龍須崮、沂水和費城暴動等一系列武裝斗爭,都是在黨的領導下開展的。但是,也正是由於地方黨組織的領導力量還不夠強大,加之與中央相距較遠、聯系不暢,中央精神得不到全面貫徹,沂蒙地區的革命斗爭發展相對緩慢,道路曲折坎坷。面對日本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面對國民黨政府在抗戰中的妥協退讓政策,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及時作出到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的戰略決策,而沂蒙地區在毛澤東同志和中共中央心目中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分量。1938年4月,毛澤東同志作出“派兵去山東”的決策。其次,中央對沂蒙革命根據地的干部支持。政策確定以后,干部是決定的因素。沂蒙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發展,固然離不開沂蒙地區大量本地干部的努力,但中央對沂蒙地區干部的支持,是一個極其關鍵的因素。1938年中央就分三批派200多名干部到沂蒙,1939年3月陳光、羅榮桓率領八路軍一一五師一部東進山東,1939年6月徐向前、朱瑞率領八路軍第一縱隊挺進沂蒙,此后的抗大一分校進入沂蒙地區,等等,中央源源不斷地為沂蒙派出干部,加強對沂蒙革命根據地的領導。該紀錄片反映的劉少奇同志受毛澤東同志和黨中央派遣率領薛暮橋等大批優秀干部到沂蒙,對扭轉山東根據地困難局面、突破困局起到關鍵性作用。再次,建立黨的各級組織。中共中央華東局、中共山東省委、蘇魯豫皖邊區省委、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在不同時期進入沂蒙或在沂蒙成立,各戰略區黨委、地委、縣委以及區鄉村基層黨組織成系統、成體系建立。與此同時,根據地政權建設穩步推進。在沂蒙根據地先后成立全國第一個省級抗日民主政權——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全國第一個省政府——山東省政府。到1945年,沂蒙根據地共建立6個地級專署,28個縣民主政府以及各救會、農救會、婦救會、青救會等各種群眾團體組織,從組織上確保黨的領導。

  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堅定信念、明確方向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是毛澤東同志的名言。信仰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是精神之鈣,思想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堅定的前提。心理學將人的精神狀態也可以叫做心態,劃分為三個層次:態度、激情和信念。吳善桐等沂蒙地區黨政軍民11起類似於狼牙山五壯士那樣英勇獻身的跳崖壯舉,反映的是他們有對敵人的恨、對人民的愛的態度,有奮不顧身、慷慨赴死的激情,更有懷揣初心、為理想獻身的堅定信念。而這種信念更基礎、更根本、更長遠。在沂蒙地區,我黨我軍的理想信念教育、政治教育是全方位的、貫徹始終的,是包括黨政軍群各個方面的。1942年劉少奇同志到山東採取的第一個措施就是開展整風,統一思想,堅定理想信念。沂蒙黨政軍群各級組織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和組織群眾工作,開展根據地的文化建設,大力發展出版、文藝、教育等文化事業。 比如,一批重要報刊如《大眾日報》《戰士報》《山東畫報》等先后在沂蒙創刊,每個專區都有地方性報紙,很多縣還有油印的小報﹔抗大一分校來到了沂蒙,黨政軍辦起了濱海學院等多所學校﹔女子識字班,冬學、夜校在沂蒙根據地紛紛建立,出現了“村村辦學,戶戶讀書”的新景象﹔宣傳隊、劇團、工作隊、斗爭會等,以文化人,啟發民智,宣傳、教育、改造農民,提高群眾的階級意識和革命覺悟,在思想意識、價值追求、情感認同上與黨同心同向,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從骨子裡愛黨愛軍,擁軍支前、奉獻犧牲。

  堅持群眾利益至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沂蒙精神不僅僅是屬於沂蒙地區人民群眾的,也包括了從歷史到今天在沂蒙地區的所有黨政軍群各類各級組織、黨員干部、人民團體、民主黨派、愛國民主人士等等在內共同努力奮斗和歷史積澱,從很大程度上講,中國共產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而之所以發揮出這種作用,其不二法門就在於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幸福這一初心不變,視人民群眾為衣食父母,堅定不移打擊敵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堅定不移為了群眾、依靠群眾、走群眾路線。民國時期山東尤其沂蒙地區匪患嚴重,有資料顯示,1912—1935年間,山東省內107縣中的85個縣份都曾有土匪武裝盤踞,勢力較大的土匪武裝共有372股。[張金保: 民國時期山東土匪問題論析——以社會調控論為視角的探討,山東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2007碩士論文第1頁。]劉黑七、趙嬤嬤、於三黑、王洪九、李殿全、石增福等等,慣匪、巨匪、女匪、悍匪、散匪,你來他去,此消彼長,殺人越貨,綁票搶掠,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日本發動對華侵略戰爭后,在沂蒙地區實行“三光政策”,不斷進行大掃蕩,還制造了臨沂大屠殺等一系列針對平民百姓的血腥屠殺。國民黨挑起的內戰,瘋狂向沂蒙革命根據地進攻,尤其是在重點進攻階段,將沂蒙地區作為重點中的重點,國民黨“五大主力”一下子聚齊了三個,尾隨國民黨軍隊而來的“還鄉團”配合國民黨正規軍對沂蒙解放區瘋狂“反攻倒算”,魯南區90%的村庄被洗劫。誰能解救民眾出水火,誰能提供有效的社會治理,誰能為人民帶來安寧的生活,誰就能夠贏得人民的支持擁護。正如該紀錄片中反映的“鋼八連”,在連長鄢思甲帶隊下趕至被500余名日偽軍圍困的抗日堡壘村臨沭縣朱村,經過近一天的激戰終於救下被日軍圍困的朱村群眾,擊斃日偽軍40余人,八連有24名戰士犧牲。紀錄片容量所限,不可能全面展開,其實像沂水武善桐那樣為解救群眾而跳崖與敵人同歸於盡這樣的故事,在沂蒙地區不下十余起,其壯烈不亞於“狼牙山五壯士”,甲子山戰斗、留田突圍、大青山戰斗、解放臨沂、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南麻戰役、清匪反霸,無不壯懷激烈,感人至深。僅八年全面抗戰,沂蒙抗日根據地就有10萬名共產黨員和八路軍戰士英勇犧牲。沂蒙人民從身邊倒下的一個個共產黨員,一個個犧牲的戰士身上,明白了共產黨、八路軍是“為中國人打仗”“為窮人打仗”,跟著共產黨走才能改變自己的苦難命運。而減租減息、土地還家、發展生產、民主政治、社會治理、文化建設等等,更是給沂蒙人民帶來了亙古未有的翻身解放和幸福生活。動人心者莫先乎情。根據地曾經多次發起“滿缸運動”,每天把群眾家的水缸挑滿,把院落、街道打掃干淨,農忙時節幫群眾搶收搶種。根據地還嚴格執行《山東八路軍擁政愛民公約》規定的“不拿群眾東西,不讓馬啃樹皮,把老百姓利益當做自己的利益”。甚至在稱呼上,黨政軍干部對鄉親以“大娘”“大爺”“大哥”“大姐”相稱。可以說,沒有沂蒙地區黨政軍等的艱苦斗爭、流血犧牲以及視人民為衣食父母的真摯情懷,就沒有沂蒙人民的基本生存環境、生活改善和做人尊嚴,就不可能激發出沂蒙人民火山噴發般對黨的無限忠誠和熱愛。

  堅持聽黨話跟黨走,艱苦奮斗、無私奉獻

  沂蒙人民百萬人擁軍支前,十萬人血洒疆場,家家有紅嫂,村村有烈士。紀錄片反映的孟良崮戰役中李桂芳率領32名婦女縱深跳入冰冷的河水中肩扛門板做橋墩的動人場景﹔“沂蒙母親”王換於創辦地下托兒所,先后撫養了80多名革命后代健康成長、無一夭亡,而她自己的四個親孫子因為營養不良先后夭折。有許多紀錄片沒有反映出的比如冒死幫助4名抗大學員躲過日軍搜查的戚大娘、為掩護5名八路軍傷員故意暴露和犧牲自己的高大娘、手持菜刀斧頭誓死保護婦女隊干部的韓大娘,等等。群眾用自己的生命換取革命戰士的生命,用自己親生骨肉換取革命后代的生命。在今天的人們看來這些似乎無法理解,甚至有的感到有違常理和人性。對這些怎麼看?如何回答?除了前述對群眾的教育、對群眾的關懷等,還有無其他令人信服的解釋?在此筆者舉一個王隱的《晉書》中記載西晉“五胡亂華”時期鄧攸南下避亂的例子。“‘攸以路遠,斫壞車,以牛馬負妻子以叛,賊又掠其牛馬。攸語妻曰:‘吾弟早亡,唯有遺民。今當步走,儋兩兒盡死,不 如棄己兒,抱遺民。吾后猶當有兒。’婦從之。”古人尚且如此,飽受儒家思想影響和紅色文化侵染的沂蒙人民做出如此壯舉還有什麼不可理解的呢!正如紀錄片中王換於的孫女於愛梅回憶她的奶奶說的一句話,“這些孩子是烈士的后代,讓咱的孩子在家吃粗的,咱的孩子沒了,還可以再生,但咱可不能讓烈士斷了根!他們上前線是為了誰?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咱老百姓啊!”多麼朴素的語言,多麼高尚的情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臨沂時強調的,“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沂蒙兒女,沂蒙精神早已浸透於我們的血液當中,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基因,我們當為之自豪,更要倍加珍惜,不斷發揚光大。

  (王友明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科研部副主任)

(責編:趙晶、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