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莉
2020年03月13日08:13 來源:學習時報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甘肅高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時說,“我心裡一直牽挂西路軍歷史和犧牲的將士,他們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滅的貢獻,永載史冊。他們展現了我們黨的革命精神、奮斗精神,體現了紅軍精神、長征精神,我們要講好黨的故事、紅軍的故事、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使我們這些西路軍幸存將士的子女備受鼓舞。發生在1936—1937年間紅軍西路軍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光輝歷史上的重要一頁。為了深入了解這段歷史,我曾在2018年秋天與家裡的哥哥姐姐等10人一起,自駕河西走廊,沿著西路軍走過的足跡,遍訪了臨澤、古浪、永昌、高台等縣的西路軍紀念館,行程5200公裡。親臨那片土地,感悟和觸動更深刻,把沿途的見聞和西路軍將士的故事講出來,能夠使我們更加深切緬懷先烈,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我們此行走的是當年我們父親王文模將軍跟隨西路軍走過的路線。時任紅30軍88師265團后勤股長的父親參加了西征途中主要節點會寧會師、平大古涼戰役、三進三出倪家營子、血戰梨園口等戰役和戰斗。
西征部隊第一個任務是執行寧夏戰役計劃,其主旨是力求在1936年12月佔領寧夏南部,而佔領寧夏是全盤政治軍事計劃的開端:寧夏人口120萬,在西北為最富有地區,方便打通與蒙、蘇的國際聯系﹔如將其與陝甘蘇區連成一片,得之,老蘇區易於鞏固﹔寧夏與涼州(今武威)、永登接壤,可向甘西發展﹔與綏遠(今內蒙古中部地區)交界便於東進抗日﹔寧夏戰役計劃是當時的政治軍事斗爭之主要一環。
紅軍《西行歌》歌詞中有:“我們是鐵的紅軍,鋼的力量,工農的兒女,民族的希望。不打通國際線路,不是紅四方面軍!”但很快,由於種種原因,寧夏戰役計劃被迫中止。隨后開始執行著名的“平大古涼戰役計劃”,紅軍總部要求渡河的西征部隊“佔領大靖、古浪、永登地區,必要時應迅速佔領涼州地區”。
智奪永昌城
我們在永昌聽到了紅軍依靠攻心戰術智取永昌城的故事:1936年11月,當西路軍30軍先鋒隊來到永昌城下時,一場大雪剛剛落下,縣城4座城門全部封堵,由西北軍閥馬步青的騎兵師和縣衙門的人把守。永昌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座古城,有數百年歷史,縣城中心的鐘鼓樓是一座永昌人引以為自豪的明代建筑,古城悠久歷史的象征。30軍軍長程世才在攻城前告誡戰士們,為了保護文物古跡,在同敵人交戰時,盡量多用大刀和刺刀,少用槍炮,而且在強攻的同時,採用各種策略瓦解敵人,爭取和平攻取永昌城。因此,紅88師試圖採用攻心術來瓦解敵人。經過紅軍喊話,城牆內的馬家軍已經有人開始動搖,盡管敵縣長蓄意挑舋,西路軍將士沉著冷靜,繼續採用攻心術,在喊話的同時,神槍手一槍打死了負隅頑抗的敵連長。紅軍方面喊話說:“紅軍是窮人的隊伍,如果你們放下武器投降,我們不會傷害你們,但如果你們繼續抵抗,則后果自負。”城牆邊的喊話很快瓦解了守城馬家軍的斗志,敵守城指揮官和士兵們扔下武器棄城而去。隨即永昌城門大開,紅軍得勝入城。
西路軍屯兵永涼地帶,南迫青馬,北鎮寧馬,像是在甘、青、寧馬家軍勢力之間釘進了一隻楔子,這使得“二馬”(西北軍閥馬步芳和馬步青)聯手要消滅紅西路軍。1936年12月2日,敵人利用紅軍戰線過長,兵力不足的弱點,集中力量向永昌縣城及周圍紅軍陣地猛攻。12月6日,敵軍主力發動猛烈進攻,企圖迫使紅軍撤出永昌城。敵人還派了三四架飛機前來助戰,在飛機大炮的猛烈火力掩護下,以兩個多旅的兵力連續發動猛攻,守城的紅88師頑強抵抗來犯之敵,及時進行反擊,給敵人以重大殺傷。12月7日,敵人又向城東十裡鋪至二十裡鋪的沈家庄、王家前后庄、苟家西庄、郭家磨庄進犯。交戰雙方力量對比,馬家軍6倍於紅軍。
隨后在1936年11月18日至12月27日深夜的40余天中,紅西路軍一直在永昌縣境內與數倍於我的敵人浴血奮戰,由於與敵力量對比懸殊,戰斗的過程艱險悲壯,雖然重創了敵人,紅西路軍的傷亡損失也非常慘重。
“三進三出”倪家營
紅四軍30軍88師“三進三出”倪家營是紅西路軍的另一段重要史詩篇章。倪家營又稱汪家墩,位於張掖縣城以西六七十裡,地形南高北低。汪家墩碉堡位於倪家營鎮汪家墩村,距臨澤縣城30裡,建於清同治年間,墩高9米,西邊長各11米,牆基厚2米,頂寬1米,有垛口,內設兩層半。由於墩子處在倪家營中上部,地勢較高,因此西路軍就將它作為前沿陣地。周純麟將軍時任營教導員,他帶領9連130多名戰士在此阻擊敵人,激戰一晝夜,最后僅剩9人堅守陣地,30軍政委李先念譽之為“鐵釘9連”。
汪家墩作為戰時指揮部所在地,戰斗尤為激烈。我父親所在的紅88師265團素有“夜老虎”之稱,他們在倪家營利用黑夜組織了許多次襲擊,打得馬家軍驚魂不定,夜晚不得安寧。在1937年年初的一個夜裡,265團偵察到敵人有二十輛大車軍火放在雷家庄,有約一個排的兵力守衛,265團立即選派二十幾個戰士組成突擊隊,借著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色掩護,潛入敵人前沿陣地,全殲了睡夢中的守敵,隨后紅軍戰士引爆了軍火,雷家庄發出了震天動地的爆炸聲,火光映紅了半邊天。
從1937年1月3日至4月初,西路軍三進三出倪家營,與數倍於我的敵人殊死戰斗,基本用盡了自身最后的一點力量。
兵殤梨園口
梨園口紀念碑記錄的是另外一個更加慘烈的戰斗——西路軍兵殤梨園口。古詩雲:“胡雁南歸秋鳴咽,征馬北去鐵騎寒。”梨園口是青海通往河西走廊的必經之地,也是進入祁連山腹地的路口。這裡歷來是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地。突圍的西路軍隻有穿過梨園口,才能進入祁連山。
梨園口有大小兩個山口可以進山,大口子即響山口,小口子南面的小村庄是梨園堡。梨園堡在地勢稍高的一個平台上,既可控制大口子,又可控制小口子。1937年3月11日午夜,西路軍以父親所在的紅30軍265團打頭,89師掩護總部,9軍殿后,從三道柳溝開始突圍,指戰員們奮勇突擊,撕開了敵人的包圍圈沖破兩道封鎖線,殺開一條血路,向梨園口方向前進。祁連山邊緣的山頭既不高,又不陡,而是呈緩坡狀。這樣的地形無隘可守。馬家軍的騎兵在山坡地帶運動如履平地,一個沖鋒就能直接沖到山頂上來。在紅軍佔領了高地后,敵人3個騎兵旅及3個步兵團,全部出動包圍過來。他們以步騎配合,輪番攻擊,反復沖殺,紅9軍佔領的陣地,很快被敵騎兵沖得七零八落。不多時,紅9軍的800壯士和婦女團一部英勇戰死在梨園口,23歲的軍政委陳海鬆在亂槍之中英勇犧牲。在敵人的猛烈進攻下,梨園口的防線被攻破,當晚,西路軍總部率余部邊戰邊退,進入祁連山腹地。
李先念在描述梨園口戰斗時寫道:“西路軍在梨園口與敵血戰一天后,凶殘的馬家軍騎兵已經殺紅了眼,狂嘶的戰馬掀起的土霧漫卷在梨園河谷,明晃晃的戰刀泛著冷光,敵人瘋狂的喊殺、叫囂聲撕扯著人的心肺。……敵人的槍彈一排排地射來,許多指戰員倒了下去,鮮血染紅了通道……”
梨園口公路邊的一個空曠的山窪裡,我們看到一座高聳的紀念碑,碑體正面題寫著:“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梨園口戰斗遺址”16個大字。這高聳的紀念碑,是無數英魂用錚錚鐵骨和滿腔熱血鑄就的。歷史不會忘記,在20世紀30年代的河西走廊,英勇的紅西路軍將士在這裡戰斗,流血犧牲。我們站在梨園口戰斗遺址紀念碑前,望著茫茫黃沙,沉沉蒼山,想象著當年交戰的情景。英雄們在這光禿的山坳裡激戰,既沒有遮掩,又沒有退路,那是怎樣的一種慘烈啊!這裡每一處土地上都回蕩過槍聲,浸潤過鮮血,掩埋過戰死疆場的英魂……
父親參加了這些戰斗,並且負傷。1937年3月13日,紅30軍88師265團為掩護總部向祁連山撤退,在梨園口阻擊敵人。與敵肉搏中,(父親)被敵兵刺刀扎進腰部負傷,在分散突圍中被俘,被關押在國民黨涼州第二監獄,又被關押在西安,后被組織營救到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再輾轉去了延安。每每父親回憶起這些往事,都會泣不成聲,血壓升高住進醫院,可見其中的慘烈、痛苦和悲壯已達到了不堪回首的程度。
慷慨悲歌,血染軍魂
就在西路軍浴血河西的最后時刻,為保存基干,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在石窩山召開會議,決定徐向前、陳昌浩回延安,新成立的西工委負責指揮余部轉戰祁連山。紅9軍余部被編為右支隊,在王樹聲將軍帶領下向東游擊,不久被打散。由李卓然、李先念率領的左支隊,翻越祁連山,穿過戈壁灘,經月余艱苦行軍作戰,終於進抵星星峽,與駐疆黨代表陳雲、滕代遠會合。抗日戰爭爆發后,這批骨干力量分批返回延安,開始了新的征程。21800多西路軍中,7000余人戰死沙場﹔6000多人被俘后被敵殺害﹔還有4700多人(包括新疆460人)經營救到了邊區,我們的父親即在其中﹔3000多人輾轉回到家鄉,1000多人留居當地。
西路軍的故事以1937年5月4日左支隊入疆,在中共中央代表陳雲、滕代遠帶領下前往迪化而結束。這些幸存將士中的一部分后來成為人民軍隊的高級將領,這其中包括我們的父親。
高台縣的紀念館是西路軍西北地區最大最高規格的紀念館。紀念館資料裡寫道:“西路軍所屬各部隊,是經過中國共產黨長期教育並在艱苦斗爭中鍛煉成長起來的英雄部隊。在極端艱難的情況下,在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殊死搏斗中,西路軍的廣大干部戰士視死如歸,創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業績,在戰略上支援了河東紅軍主力的斗爭。西路軍干部戰士所表現出的堅持革命不畏艱險的英雄主義氣概,為黨為人民的英勇獻身精神,是永遠值得人們尊敬和紀念的。”
高台紀念館鑄刻在牆壁上的英烈僅有200多位,其余皆為無名烈士,紅軍帽寓意著犧牲了的這些紅西路軍將士。在梨園口戰斗遺址,背靠烈士陵園的山坡上,我們看到血色的“西路軍魂”4個大字鑲嵌在綠樹和黃土之間,其雄偉悲壯的氣氛令我們潸然淚下。倪家營的宣傳牌上關於紅西路軍精神是這樣寫的:“紅西路軍精神是西路軍將士用生命和鮮血譜寫的中國革命史上的一段悲壯歷史,形成了忠誠理想、堅定信念,顧全大局、服從命令,生命不息、戰斗不止,團結一致、同仇敵愾,頑強不屈、忍辱負重為主要內容的西路軍精神。西路軍精神是國家、軍隊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紅軍長征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優良革命傳統和國魂、軍魂的重要組成部分,永遠是激勵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建設幸福美好家園而奮斗的強大的精神力量。”
我們為我們國家的和平發展而自豪。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我們父輩的鮮血沒有白流,我們的紅色基因還會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慷慨悲歌,血染軍魂!西路軍征程,是軍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一頁!西路軍已成為一個永不磨滅的番號,西路軍軍魂永遠鼓舞著我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
(作者系原中央黨校圖書館副館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