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陳賡與報紙的故事

顏慧

2020年03月30日08:11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陳賡與報紙的故事

  在我軍高級將領中,陳賡是一位具有濃厚傳奇色彩的人物。無論在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還是熱火朝天的建設時期,都留下許多流傳至今的故事。其中,陳賡與三份報紙的故事就很有代表性,折射出他智慧、勇敢、幽默、樂觀的本性。
  “嚇唬”周逸群師長的道具
  革命戰爭年代,隨時都充滿著流血犧牲的危險,陳賡不但置生死於度外,還不忘苦中作樂、險中作樂,戰友們稱之為“陳賡式”幽默。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當時在武漢唐生智第8軍警衛團的陳賡和一批軍事骨干被迫退出。7月25日,周恩來作為南昌起義前委書記,從武漢秘密乘船前往南昌,陳賡隨行護送。南昌起義爆發后,為從政治上加強賀龍領導的第20軍,黨組織抽調骨干組建第3師,周逸群任師長,作為師黨委委員的陳賡被派往第6團任第1營營長。
  8月24日,起義軍在會昌與前來攔截的蔣介石嫡系錢大鈞部遭遇,陳賡在掩護部隊后撤中,不幸左腿三處中彈,膝蓋筋骨被打斷,脛骨、腓骨被擊傷,無法走動。后面的追兵已近在眼前,危急關頭,陳賡脫掉軍衣,順著山坡滾進了一條雜草叢生的小溝,后被兒時伙伴、同營戰友盧冬生救起。戰友們抬著陳賡到會昌縣城,隨后又送到瑞金。
  9月24日,起義軍南進佔領汕頭。陳賡被送進日本人在汕頭開的博愛醫院繼續治療腿傷。26日,國民黨軍艦在英、日、美、法軍艦的助威下,炮轟起義軍。留在汕頭的第3師,在師長周逸群的率領下英勇抗擊,但終因敵眾我寡,於10月1日被迫撤離汕頭。陳賡在盧冬生的陪伴下,兩人死裡逃生來到香港,但香港當局正在大肆拘捕起義軍官兵,陳賡決定到上海去找黨組織。
  當時的陳賡,隻有僅夠買兩張從香港到上海貨艙船票的錢。當輪船停靠汕頭時,港口還處在戒嚴期,撤離的周逸群穿著普通老百姓的衣服急匆匆地上了這艘輪船。原來,他在被國民黨軍俘虜后並沒有被認出來,最后成功逃出。一家慈善團體送給他一張船票。一上船,他就往貨艙裡鑽,找了一個很偏僻的角落,臉朝向艙壁側身躺下。恰在此時,陳賡發現了周逸群。他拿著一張報紙遮著臉,煞有介事地說道:“也不知道這報上的消息真實不真實,說有一個共產黨頭目周逸群可能要從汕頭上船。”周逸群聽到這話猛然一驚,待他定睛一看,原來說話的人是陳賡,狠狠地搗了他一拳,隨后兩人哈哈大笑起來。戰友相逢,兩人好不高興。於是,他們乘坐這艘輪船,結伴一起去上海找黨組織。
  拒絕蔣介石勸降的護具
  一張普通報紙,在陳賡手裡可謂“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對同志、對敵人完全不一樣。陳賡曾是蔣介石的救命恩人,在北伐戰爭時期任過蔣介石的警衛連長,1925年在廣東華陽一戰中蔣介石被困,陳賡背著實在走不動的蔣介石跑了幾裡地並安全護送其上船,使蔣介石逃過一劫。蔣介石叛變革命后,兩人的政治立場發生了鮮明的對立。
  1932年7月,蔣介石調集30萬大軍發動對鄂豫皖根據地的進攻。陳賡返回鄂豫皖蘇區任紅四方面軍第12師師長。當時,鄂豫皖蘇區主要領導人張國燾提出“採取堅決的進攻策略”,在沒有得到中央允許情況下,決定紅四軍主力向西轉移。8月15日,陳賡率12師和兄弟部隊,與蔣介石嫡系第一軍主力在七裡坪展開激戰。陳賡負傷,子彈打中右小腿骨。10月中旬,紅四軍主力終於突破重重包圍,越過平漢鐵路向豫西進軍。陳賡由於傷勢嚴重,組織上批准他赴上海治療。腿愈后,1933年3月中共臨時中央決定派陳賡去江西中央蘇區工作。
  在離開上海的前一天,陳賡不幸被捕。蔣介石決定將陳賡押到南昌,由他親自勸降。當陳賡被帶進一間寬敞客廳后,就聽到樓梯上響起嘎吱嘎吱的皮鞋聲。蔣介石為了保持他的“尊嚴”,故意用浙江話大聲喊叫:“陳賡哪裡?陳賡哪裡?”陳賡一聽到聲音,隨手抓起旁邊的一張報紙,把臉遮擋起來。蔣介石見狀雖覺無趣,卻仍故作姿態,走到陳賡右邊,陳賡把報紙轉到右邊,蔣介石一看,又走到陳賡左邊,他又把報紙擋到左邊。蔣介石一時下不來台,便以有要事處理為名匆匆離開了。后來,在黨組織的營救下,陳賡順利逃出。在離開南昌時,陳賡發誓:再來,我就帶十萬部隊來!1949年4月,陳賡率第四兵團渡江進入江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贛東北,兵鋒直指南昌。6月6日,闊別南昌17年后,陳賡第四次來到這裡。在當天日記中,陳賡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前三次入城,或為亡命客,或者站不住,或為階下囚,但均表現了我黨之艱苦奮斗。無有前三次,則無今日人民之光榮,特志之,以紀此行。”
  掌握軍工學院動態的工具
  抗美援朝戰爭使我黨充分認識到技術裝備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毛澤東把還在朝鮮戰場的陳賡電召回國,任命他為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該校因校址在哈爾濱而被廣泛稱作“哈軍工”。
  為加強調查研究,盡快掌握辦學特點規律,陳賡決定創辦一份校報。1953年7月10日,陳賡向毛澤東匯報完軍事工程學院籌建工作后說:我們准備辦一張校刊,請主席給欽定一個吧!毛澤東思考了一下說:南京軍事學院的報紙叫《軍學》,你們的報紙就叫《工學》吧!隨即,他在宣紙上揮筆題詞“工學”兩字交給陳賡。
  9月1日,《工學》報創刊。報頭顯著位置是毛澤東的訓詞:“今天我們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能夠掌握和駕馭技術的人,並使我們的技術能夠得到不斷地改善和進步。軍事工程學院的創辦,其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個迫切而光榮的任務。”
  《工學》創刊后,陳賡多次囑咐校報負責人:“你們一定要把《工學》辦好!”“院黨委的工作會議,總編輯可以列席。”每次開會之前,陳賡都會先詢問“《工學》報記者來了沒有”,足見他對校報工作的重視。那時,從院長陳賡到各級干部,從老教授到普通學員,幾乎人人都看《工學》報。可以說,《工學》報已經深深地融入了軍工血脈,成為軍工學院全體官兵的精神食糧。
  陳賡常說:“我們學院是全軍知識分子最集中的單位之一,我們應該成為貫徹知識分子政策的模范。”《工學》報就成了他了解辦學情況的一個重要窗口。學院籌備之初,突出的矛盾就是缺乏“做飯做菜”的師資力量。為選調有真才實學的專家教授,陳賡多次到周恩來總理那“要人”。周恩來指示教育部黨組幫助解決,親自主持召開兩次解決“軍工”師資問題的會議,很快在全國各地抽調了一批學有專長的專家教授。“哈軍工”逐步成為軍中名校,為我軍培養了大批軍事專業技術人才。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