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5日10:13 來源:吉林日報
韓仁和烈士
在磐石市的抗聯烈士墓
抗聯第一路軍軍歌
韓仁和的侄子韓立新(左)和楊靖宇的嫡孫馬繼民(右)合影留念
本報記者 畢瑋琳 通訊員 趙偉
2018年9月20日,吉林省磐石市委組織召開東北抗聯一軍研究會,應邀來磐石的17位抗聯將士后人中,包括楊靖宇將軍的嫡孫馬繼民,以及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參謀長韓仁和的侄子韓立新。首次相見卻似老友重逢,他們除了回憶先輩聯手抗擊日寇的感人故事,還特意向記者講述了韓仁和的事跡。在韓仁和犧牲79周年之際,讓我們以此文悼念烈士。
青年熱血報國
從東北軍、偽滿軍到加入抗聯
韓仁和將軍1913年生於吉林省永吉縣烏拉街一戶普通滿族人家,自幼深受父母和兄長的疼愛。為了將他培養成人,全家節衣縮食,送他進入當地小學讀書。他不負家人期望,學習勤奮刻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經過幾年的學習,他不僅文章寫得好,還練就了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同時還喜歡唱歌。但因家境貧寒,他隻讀完高小,就不得不中途輟學。為了謀生,他投奔東北軍當了一名士兵,很快升為班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他所在的東北軍被威逼利誘投降日軍,整建制改編為偽吉林警備第五旅步兵第十四團,他還是在迫擊炮連任班長,駐扎在家鄉烏拉街。當時,中共黨員曹國安(后任抗聯一軍二師師長)和宋佔祥(即宋鐵岩,后任抗聯一軍政治部主任)打入迫擊炮連,醞釀發動偽軍起義。他們利用各種形式向士兵進行抗日救國宣傳,使士兵們的反日情緒不斷高漲。他們還以交朋友、“拜把子”等方式,在士兵中秘密串聯,培養反日骨干,成立士兵反日會。韓仁和早就對部隊長官降日不滿,在曹國安和宋鐵岩的宣傳教育下,他進一步懂得了抗日救國的道理,很快由一個當兵吃糧的舊軍人,轉變為決心救國救民的覺醒青年,並決定和曹、宋共同發動起義。
1933年4月下旬,由於共產黨南滿游擊隊在磐石地區廣泛開展抗日游擊活動,偽十四團奉命移駐磐石縣煙筒山鎮,擔負守備吉(林)海(龍)鐵路的任務。5月28日是端午節,當天夜半時分,迫擊炮連所駐的“成德源”燒鍋大院突然喊聲四起:“日本鬼子來繳械啦!”兵營頓時大亂。曹國安一槍打死效忠日軍的偽連長,然后和宋、韓等共同率領起義隊伍會合南滿游擊隊,撤到抗日根據地——玻璃河套,韓仁和帶領的班是這次武裝起義的骨干力量。起義士兵受到了根據地軍民的熱烈歡迎,並被改編為南滿游擊隊迫擊炮大隊,韓仁和仍任班長。在黨的培養教育下,他成長很快,於當年8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具有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革命斗士。
跟隨靖宇將軍
成為親密戰友和得力的助手
韓仁和政治堅定、文筆好,成長很快並嶄露頭角。1933年9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成立時,他就被選中調到師部任秘書。從此,韓仁和便一直工作、戰斗在楊靖宇將軍身邊。
1933年10月,日偽軍向磐石游擊區發動了規模空前的“大討伐”。為沖破敵人圍剿擴大游擊區域,韓仁和隨獨立師主力進軍輝發江南。在楊靖宇的指揮下,獨立師奇襲三源浦、智取涼水河子、強攻八道江……勢如破竹,捷報頻傳。跟隨楊靖宇南征北戰,韓仁和不僅開擴了眼界,增加了膽識,而且從楊靖宇身上學到很多優秀品質和豐富的指揮經驗,進一步增長了政治和軍事才干。1934年11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正式成立,韓仁和升為軍部秘書長。1936年2月,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抗日同盟軍、東北反日聯合軍等抗日武裝統一整編為東北抗日聯軍,韓仁和擔任抗聯一軍軍部秘書處長。
在軍部,韓仁和主要負責政治宣傳、通信聯絡、起草文件等工作,除了一些重要的文件由楊靖宇親自起草外,許多文件都出自韓仁和之手,部隊的宣傳標語口號也大都由他草擬。他經常帶領戰士們用刀和木炭將標語刻寫在剝了皮的樹干上、路旁的石頭上、房屋牆壁上。由一軍刷寫的“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推翻滿洲國”“抗戰必勝”等標語在南滿的許多崇山峻嶺、交通要道、僻野山鄉隨處可見。日偽軍對此怕得要命,見了就抹就燒就砍,卻總也清不淨。至今在長白山的密林中,有些樹干上抗日標語仍隱約可見。
韓仁和多才多藝,按現在的話來說是個文藝青年。1936年7月,抗聯第一軍、第二軍合編為抗聯第一路軍,楊靖宇任總司令、王德泰任副總司令、魏拯民為政治部主任,總兵力6000人。成立當晚,楊靖宇豪情萬丈,在集安五道溝密營創作了著名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歌詞,韓仁和借用大家熟悉的舊有軍歌配上曲調,這就是雄壯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的來歷。
韓仁和擅長政治鼓動,經常在隊前講話。他講話條理清晰,內容豐富,語言生動,聲音洪亮。每次講話,都能引起戰士們的強烈共鳴,使戰士們深受教育和鼓舞。他還善於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他發現一個戰士情緒低落,經談心了解到這個戰士受其地主姑父的影響,對革命前途有些迷惘。韓仁和多次同這個戰士溝通談話,說明日本必敗、抗戰必勝的道理,終於使這位戰士又重新振作起來。
負傷不下火線
成為獨當一面的軍事指揮員
“七七事變”后,全國范圍的抗日戰爭爆發。為了配合全國抗戰,牽制日軍入關,1937年7月中旬,楊靖宇、韓仁和率領抗聯一軍直屬部隊150余人自桓仁西進,擬在聯絡第三師的途中,襲擊沈(陽)吉(林)鐵路線列車。7月16日下午,部隊在距黃土崗子不遠的大瓦子溝突與日軍部隊遭遇,隨即展開了一場惡戰。韓仁和鎮定自若,從容指揮部隊還擊,激戰長達6個小時之久,打得非常殘酷。戰斗中韓仁和左眼和左手中彈負傷血流如注,但他誓死不下火線,忍著劇痛頑強堅持指揮戰斗,直至將日軍全部擊潰。但他失去了左眼,左手致殘。
黃土崗子戰斗后,韓仁和不顧同志們的勸阻,堅決不離開部隊養傷,繼續隨部隊活動並參加指揮了多次戰斗。9月5日,在丹東市寬甸縣第五區馬鹿溝西南,襲擊了監修警備道路工程的偽警察隊。10月31日,在寬甸縣雙山子與四平街間伏擊了駐雙山子、四平街的日軍水出大隊和陸島小隊,擊斃水出大隊長和陸島小隊長,斃傷敵人40余名。12月4日和5日,在本溪縣南營房附近兩次痛擊日偽軍。東進桓仁,攻打了縣城附近的雅河口,繳獲大米數千公斤,解決了部隊的冬季給養。此后,韓仁和又和楊靖宇率軍部和教導團北上集安,以老嶺山脈為依托,經常伏擊日偽軍,襲擊敵人據點、警察署及“集團部落”,破壞日偽各種工程設施。
1938年初,抗聯第一路軍總部和中共南滿省委在集安縣老嶺山區五道溝召開高級干部聯席會議,即老嶺會議,韓仁和出席了會議。會議決定抗聯一軍從一、二師抽調部分兵力補充三師,准備再次西征。鑒於韓仁和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政治工作干部和軍事指揮員,會議決定由韓仁和出任三師政委,獨立指揮部隊作戰。
斗勇更善斗智
聲東擊西多打巧仗能打勝仗
1938年3月,得知日軍顧問小樾中佐從通化乘裝甲車去老嶺,督促梅河口至集安的老嶺隧道的開鑿進度,韓仁和帶領會說日語的朝鮮族戰士化裝成關東軍守備隊截獲裝甲車,抓獲並挾持小樾中佐大搖大擺進入工地,與外圍進攻的楊靖宇裡應外合,斃俘日偽軍100余人,解放勞工500余人,炸毀老嶺隧道,迫使工程停工2個月。敵人驚呼,集安已成為東邊道的“第一癌腫地帶”。5月,韓仁和協助楊靖宇指揮集安縣土口子戰斗,俘虜日本顧問小林、竹內等人,全殲守敵,繳獲頗豐。6月10日,韓仁和在小青溝截獲日軍給養並設伏跟蹤之敵,半小時全殲敵人一個營並繳獲大批武器彈藥。
正當韓仁和根據老嶺會議精神積極補充三師准備組織西征之時,原抗聯一軍一師師長程斌叛變投敵,將第一路軍的軍事機密和行動部署泄露給敵人。嚴峻形勢下,抗聯第一路軍和中共南滿省委主要領導於7月中旬再次會集老嶺密營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暫緩西征,主力部隊撤離集安老嶺游擊區,向東北部樺甸、濛江山區轉移。抗聯第一路軍改編為三個方面軍和一個警衛旅,任命韓仁和為中共東南滿省委委員、一路軍總司令部參謀兼警衛旅政委。二次老嶺會議后,韓仁和即率警衛旅隨總司令部北移。
1938年8月,韓仁和率警衛旅參加長崗戰斗,殲滅偽軍索旅第三十二團。10月,警衛旅和軍部被1萬多日偽軍三面包圍,抗聯隻付出16人的傷亡代價,就斃傷日偽軍700余人並成功突圍。12月,韓仁和隨楊靖宇突襲樺甸縣柳樹河子敵軍,斃傷敵百余人。他們經長崗戰斗、岔溝突圍,勝利實現了由集安向樺、濛山區的戰略轉移。
1939年4月初,楊靖宇、韓仁和率300余人到達長白山北麓的軍事重鎮敦化大蒲柴河,於7日深夜分別率部隊包圍了鎮警察和偽軍駐地。韓仁和指揮部隊對偽軍實施佯攻,同時,展開強大的政治攻勢,致使偽軍未敢出擊。楊靖宇則指揮部隊攻佔偽警察隊防區和敵野戰倉庫。此役繳獲大量軍械物資,殲滅日偽軍200余人。5月間,楊靖宇、韓仁和率領部隊來到樺甸老金廠至會全棧山路上。韓仁和親自背起電話機爬到路旁電線杆頂端接通電話,經偵聽得知老金廠守軍第二天上午10點派一個排去會全棧軍械倉庫取彈藥和被服,二人商定設伏。第二天上午,部隊在老金廠至會全棧間的老營溝溝口伏擊了這股敵人並將其全部繳械,然而在戰斗中楊靖宇卻不幸負傷。韓仁和派少年鐵血隊護送楊靖宇西渡鬆花江去樺甸、濛江交界處密營養傷,自己率領部隊由被俘偽軍帶路火速趕到會全棧,迅速沖進街裡拿下庫房,繳獲大量槍彈、糧食和服裝。
不懼艱難困苦
堅持抗戰到底直至壯烈犧牲
從1939年開始,日偽統治者把“治安肅正”的重點轉向東邊道,組建日滿軍警憲特“東邊道聯合討伐司令部”,向抗聯發動了更加殘酷的進攻。東北零下40攝氏度的冬天,抗聯戰士白天不能點火做飯,怕被發現﹔晚上不敢睡覺,怕被凍死,抗聯進入比江南游擊戰爭和紅軍長征還苦的困難階段。敵人還在經濟上對抗聯實行嚴密封鎖:強迫農民提前秋收以斷絕抗聯的糧食來源﹔將老百姓強行並入“大集團部落”並深溝高壘戒備森嚴實行“連坐”﹔對“集團部落”之外實行“無人區”,焚毀所有房屋實行焦土政策﹔對每家每戶隻允許存放3天口糧,使得抗聯除非硬拼否則得不到給養。抗聯戰士嚴重給養不足,進入人無糧、馬無草、傷員得不到救治的最艱難階段,部隊減員嚴重。
1939年10月初,抗聯第一路軍和中共南滿省委領導干部在樺甸縣頭道溜河召開會議,韓仁和參加了會議。會議根據當時的嚴重局勢,決定實行化整為零、分散游擊、自籌給養的斗爭方針。會后,韓仁和率領少年鐵血隊趕往濛江境內積極開展籌糧。許多百姓想方設法與抗聯聯系,將苞米藏到事先約好的地點並隻收半價糧款。韓仁和帶領隊伍白天隱蔽到深山老林裡,夜晚再下山把糧食背走。他們非常珍惜籌集到的糧食,但即使水煮苞米粒也頂多能吃個半飽。1939年的斗爭環境異常惡劣,韓仁和卻率領警衛旅取得了輝煌戰績:一年間共繳獲輕重機槍30余挺、步槍3000余支、手槍數百支、子彈20余萬發,有力地打擊了敵人。
1939年末至1940年初,敵人調集重兵追擊楊靖宇、韓仁和所部,以重金懸賞緝拿楊靖宇。為掩護楊靖宇及第一路軍總司令部脫離險境,1940年1月6日,韓仁和在濛江縣青江崗北毅然與楊靖宇揮淚告別,親率警衛旅60余人佯作部隊主力,大張旗鼓北上樺甸。敵軍主力被韓仁和率領的警衛旅吸引過去,楊靖宇總司令部得以在濛江縣西崗區隱蔽下來。可在1月21日,警衛旅參謀丁守龍在戰斗中受傷被捕叛變,向敵人泄露了我軍引敵脫險的計劃,敵人遂停止追擊韓仁和,調集重兵繼續圍剿楊靖宇總司令部。2月23日農歷正月十六,楊靖宇將軍壯烈殉國。3月中旬,抗聯第一路軍和中共南滿省委在樺甸縣頭道溜河開會,沉痛悼念總司令。韓仁和和全體同志庄嚴宣誓:繼承楊靖宇將軍遺志,堅持斗爭直到最后勝利。
此后,韓仁和率領警衛旅轉戰於京圖鐵路南北的五常、穆棱、東寧、寧安、汪清、安圖、和龍、延吉等地。7月3日,他率部夜襲五常縣香水河子日軍山茂“討伐隊”,斃傷敵人多人,繳獲輕機槍兩挺、子彈600余發。8月15日,率部襲擊汪清縣大興溝屯敵據點,斃傷敵人14名。9月18日,率部在寧安縣道鹿附近與敵激戰。10月11日,率部襲擊鏡泊湖北湖頭偽警察分駐所和自衛團,斃傷敵人4人,繳獲步槍1支和子彈30發。1941年3月13日,韓仁和率9人在寧安縣上灣溝與日軍發生激戰。雖然處於劣勢,但仍然頑強地與敵人拼搏,終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韓仁和犧牲時年僅28歲。
在韓仁和犧牲前后,第一路軍副總司令魏拯民於1941年3月8日在樺甸夾皮溝二道河子密營因病餓去世,一方面軍軍長曹亞范於1940年8月在濛江龍泉鎮被叛徒槍殺,三方面軍軍長陳翰章於1940年10月血洒鏡泊湖。隻有二方面軍軍長金日成帶領100來人退入蘇聯。
韓仁和在東北抗日戰場上奮戰8個春秋,縱橫黑吉遼。在吉林投身抗日、在遼寧英勇作戰、最后犧牲在黑龍江。他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永遠激勵人們奮進的凱歌,用血肉之軀在人民心中鑄起了一座永垂不朽的豐碑。
黨和人民沒有忘記這位革命先烈,吉林北山革命烈士紀念館、遼寧本溪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等多處紀念館,都陳列了韓仁和的英雄事跡。吉林樺甸的深山裡還完整保存著多處韓仁和抗聯密營遺址,民間還傳頌著他英勇抗日的故事。
2015年8月24日,韓仁和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本版圖片均由吉林市高新區管委會提供)
參考資料:
《東北抗聯征戰紀實》《吉林大地上的東北抗日聯軍》等專家簡介:
馬繼民,男,1965年3月生,現任東北抗聯文化暨楊靖宇精神研究會執行會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