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新
2020年04月21日08: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劉志丹(1903—1936),名景桂,字子丹、志丹,陝西保安(今志丹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支隊總指揮、陝甘邊區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紅十五軍團副軍團長兼參謀長。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后,歷任中國工農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任、北路軍總指揮、第二十八軍軍長等職。1936年4月紅軍東征中,劉志丹在山西省中陽縣三交鎮(今屬柳林縣)英勇犧牲。劉志丹是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是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確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2009年9月,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追求真理 救國救民
劉志丹從小生活在舊中國貧瘠落后的陝北,親眼目睹民不聊生、餓殍遍野的淒慘景象,對當時社會的黑暗狀況十分不滿。五四運動后,在新文化、新思想的影響下,劉志丹閱讀進步書籍,崇尚科學民主,反對封建壓迫,立志救國救民。
1922年,劉志丹考入榆林中學,受魏野疇、李子洲等共產黨員教師影響,如飢似渴地閱讀《新青年》《 向導》 等革命進步書刊,逐漸接受了馬克思主義。1924年冬,劉志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他說:“ 加入黨,就要為共產主義信仰奮斗到底。作為個人來說,奮到底就是奮斗到死。”
1925年秋,劉志丹被派到廣州黃埔軍校學習,1926年先后進入步兵科、炮兵科學習,10月畢業。大革命失敗后,他奔走各地組織起義暴動,最終在陝甘兩省邊界地區建立起紅色武裝,成為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重要創建者。他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獨立掌握武裝斗爭領導權的重要性。他曾說:“我們沒有槍杆子,隻靠筆杆子不行。結果人家一翻臉,我們就隻有滾蛋。”
發動起義 創建陝甘根據地
1928年5月,劉志丹同唐澍、謝子長領導渭華起義,是我黨在北方地區舉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武裝起義。起義部隊公開打出工農革命軍的旗幟。
1928年冬,劉志丹任中共陝北特委軍委書記。鑒於當時陝甘地區各派軍閥的爭斗與擴張形勢,在陝北特委會議上,劉志丹提出“變敵人的武裝為革命的武裝”的重要思想,即以“紅色”“ 白色”“ 灰色”三種形式開展武裝斗爭,創建革命武裝。“三色論”是劉志丹對軍隊創建的大膽設想。他主張既要發動工農群眾,建立黨獨立領導和指揮的人民軍隊,也要派共產黨人到白軍中開展兵運工作。同時,派人爭取、教育和改造綠林武裝,為創建人民軍隊准備群眾基礎和武裝力量。
他將這一創建軍隊的理論成功付諸實踐。在創建根據地的斗爭中,劉志丹採取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三者相結合的方針。他認為,隻有進行武裝斗爭,才能開辟農村根據地,建立蘇維埃政權﹔隻有進行土地革命,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鞏固根據地﹔隻有建立起鞏固的根據地,革命斗爭才能有所依托。
1930年9月,劉志丹組建起一支100余人的南梁游擊隊,揭開陝甘邊區武裝斗爭的序幕。“正月裡來是新年,陝北出了個劉志丹。劉志丹來是清官,他帶上隊伍上橫山……”
“千裡雷聲萬裡閃,上來些紅軍鬧共產。共了安邊共橫山,南梁川裡扎營盤。紅旗插上寨子灣,劉志丹名聲傳得遠。紅軍打仗真勇敢,白軍見了嚇破膽。打土豪來分田產,咱們窮漢把身翻。跟上咱們的劉志丹,為咱窮人打江山。”這些流傳在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歌謠,充分反映了人民群眾對劉志丹領導創建根據地的擁護之情。
1932年12月,劉志丹將所部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年底正式建立紅二十六軍,這是陝甘地區建立最早的一支正規紅軍隊伍,是進行武裝斗爭、開展土地革命和創建革命根據地的骨干力量。
1935年1月,劉志丹率紅二十六軍北上到達陝北安定縣(今屬子長縣),同謝子長領導的紅二十七軍會合。陝甘邊與陝北兩地區的紅軍會師,是西北地區紅軍發展的裡程碑。同年2月,劉志丹先后被任命為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委員、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前敵總指揮。從此,紅二十六軍、二十七軍在劉志丹等的統一領導下,逐步成長壯大為中國工農紅軍的重要力量,西北革命根據地也不斷發展壯大。
率部東征 血沃呂梁
1936年3月底,劉志丹率紅二十八軍參加東征,挺進晉西,連續重創閻錫山部隊。
4月14日,劉志丹率部圍攻敵人控制的中陽縣三交鎮。戰斗中,他身先士卒,親臨前線指揮。在陣地前沿察看敵情時,他看到敵人在遠處小廟旁的一座碉堡內不斷用機槍掃射,紅二十八軍的戰士們數次發起沖鋒,都沒能成功,傷亡很大。就在他准備調整部署、集中力量攻打這座碉堡時,碉堡內的敵人突然向他所在陣地猛烈掃射,劉志丹中彈犧牲。
毛澤東得悉劉志丹犧牲后痛惜地說:“我到陝北隻和劉志丹同志見過一面,就知道他是一個很好的共產黨員。他的英勇犧牲,出於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為黨為國的精神永遠留在黨與人民中間,不會磨滅的。”
后來,又在干部大會上語重心長地說:“一個人死了開追悼會,群眾的反映怎樣,這就是衡量的一個標准,劉志丹同志犧牲后,陝北的老百姓傷心得很,這說明他是真正的群眾領袖。”
劉志丹十分重視軍民一致、官兵一致等重要建軍原則,強調愛民、愛兵。他作風民主、平等待人,關心群眾疾苦,深受官兵和群眾擁戴。他犧牲后,廣大官兵和人民群眾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1936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在瓦窯堡為他舉行追悼大會。1943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舉行劉志丹將軍移陵公祭典禮。毛澤東題詞贊譽劉志丹為“群眾領袖,民族英雄”,朱德題詞“紅軍模范”,周恩來題詞“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志丹”。這都代表了黨和人民對劉志丹光輝一生的崇高評價。
美國著名記者斯諾曾到陝甘寧邊區採訪,了解了普通百姓心中的劉志丹后,稱贊道:“劉志丹是個現代俠盜羅賓漢,對有錢人懷有山區人民的一貫仇恨。在窮人中間,他的名字帶來了希望﹔可是在地主和老財中間,他成了懲奸除惡的天鞭。”
原載:《黨史文匯》2020年第4期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