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箭鳴
2020年05月11日08:55 來源:學習時報
交通大學1896年以南洋公學之名創建於上海,1921年命名交通大學后聲譽尤著,是錢學森、張光斗等一大批杰出科學家讀書與成長的搖籃。在長期的育人實踐中,學校亦曾走出黃炎培、鄒韜奮這樣的為數眾多、影響深遠的時代巨子。
1955年上半年,中央作出交通大學內遷西安的重大決定。1956年8月10日本是一個平常的日子,但對交通大學來說,卻注定要載入史冊。隨著喧天的鑼鼓聲,第一批上千名交大教職工、家屬和學生身負行李,冒著酷暑,心情激動地會集在徐家匯車站,在上海人民群眾熱烈而依戀不舍的歡送中登上開往西安的專列,歷經數年的大規模遷校由此掀起高潮。
交大遷校處於一個鼎新革故翻天覆地的時期。西遷師生員工的車票上,有一行字特別引人注目:“向科學進軍,支援大西北!”它鮮明地揭示了西遷創業的主題。交通大學的西遷,不是交大一所學校的內部事務,而是國家的重大抉擇,具有長遠戰略意義。
交大校長兼黨委書記彭康等的全校師生員工,把國家民族的要求與學校命運、個人發展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接到中央指示的當天,遷校工作就已經開始部署。一個月后,西安新校選址即告完成,半年后全面展開施工,一年后新校舍就已經可以接納師生員工了。1956年9月10日,交通大學在古城西安,借用當時最豪華的人民大廈舉行了開學典禮。此時到達新校園的師生員工和家屬已有6000余人,而后續人員還在不斷抵達,從上海每天有約150噸物資運抵西安。
彭康是交通大學西遷的核心人物。他准確領會中央精神,堅決果斷,行動迅速,既大力加強組織宣傳工作,又善於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不但出色地領導了整個西遷工作,更把自己的全部心血乃至生命獻給了西遷后的交大事業。時任副校長的陳石英,1917年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后即執交大教鞭,是德高望重的學校元老。他不顧65歲高齡,毅然出任遷校委員會主任,前后數年奔波操勞,付出艱辛努力。蘇庄原在高等教育部任副司長,遷校前夕調任交大副校長,一到校就在彭康領導下,具體組織開展遷校工作,1956年8月10日開往西安的專列即由他帶隊。
人們用“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來概括交通大學西遷精神。這16個字鐫刻在西行的逶迤征途上,是老一輩交大人用一腔熱血寫成的。
人們看到,始終走在交通大學西遷最前列的,正是那些聲望高、影響大的老教授。鐘兆琳教授從跟隨彭康校長踏勘新校址那天起,就認定了西遷這條路,他對開發建設大西北極為熱忱。妻子臥病在床,他就一個人來西安,天天吃集體食堂,在一片空地上建起電機實驗室。動力機械系主任朱麟五,副主任張景賢、陳學俊,齊心協力忘我工作,發揮學術帶頭人作用,為交大搬來最完整的一個系。各專業學科的主要帶頭人幾十位教授,成為西遷的中堅力量。不少人去往西安前都不約而同做了一件事:廉價處理掉在上海的住房和資產,義無反顧,慷慨西行。
人們看到,交大年輕教工和學生們熱情極為高漲,賦予遷校建校強大的青春活力。青年人是教師隊伍中最活躍的部分,他們打起背包就出發,很快成為西安交大教學科研中的一支骨干力量。西遷列車上,大學生們唱得最多的一首歌就是那首《我們要和時間賽跑》,期盼早日抵達目的地,早日學成本領報效國家。1956年畢業的大批高中畢業生,正是由於交通大學遷往西安而紛紛報考這所學校,他們拿到錄取通知書后直接在西安報到,投入開發建設大西北的火熱生活中。
人們不無驚訝地看到,一所龐大的60年老校路途迢迢地向西行進,竟是那樣的有條不紊、快捷有序、精確到位。在抵達新校園時,圖書資料、機器設備件件完好無損,教學用品全部在學生到達前搬運就緒。每個家庭的所有物品,都有人精心打包,安全運出,而當師生下了火車走進西安新家,所有的東西都已經擺放到位,打開就能用了。這一過程其實並不簡單,其中不知融入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
人們同時還看到,黨中央開展大量工作,確保交大成功西遷。西遷也得到了西安、上海兩地強有力的支持。上海先后調動了大量車皮,安排一趟趟專列運送西遷師生和物資。上海還動員服務業職工隨校西遷,從點點滴滴入手,解決師生員工生活上的難題。
為解決好遷校問題,根據當時西安、上海兩地經濟建設的實際需要,高教部在充分征求學校意見后,在1957年8月4日呈報周恩來的文件中提出:“交通大學分設西安、上海兩地,兩部分為一個系統,統一領導。兩部分根據西北及上海地區的需要,各擔負不同的任務。西安部分的任務為:完整地設置機、電方面的主要專業,逐步添設新技術和理科方面專業,並發展成為理工大學﹔上海部分的任務為:辦好機、電各專業,著重提高教學質量。”對此周恩來批示:“請即明令公布,以利進行。”
原本就蘊積在師生員工中的積極性再次噴發,遷校工作又大步向前推進。到1958年暑期,交通大學主力西移。在交通大學分設西安、上海兩地,由彭康校長實施統一領導兩年之后,根據新的發展實際,1959年7月,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西安、上海兩個部分各自獨立成校,分別成立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成為當時全國16所重點大學中的兩所。交通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彭康,由中央任命為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
肩負無比光榮的使命,腳下的路卻極為艱辛。草創時期的西安交大校園生氣勃勃,但一切都要從頭開始。下課去食堂要翻一條大溝,開會要坐在四面透風的草棚大禮堂裡,冬天的大教室要靠一個小爐子勉強取暖。現在10分鐘輕鬆走到的路程,當時竟要繞一個小時才能抵達。校園野草叢中兔子亂跑,入夜有狼叫。但與此同時,一棟棟巍峨的大樓拔地而起,一項項基礎設施逐漸完善,一個區域巧妙設計、分布合理、氣勢恢宏的現代化校園拂去面紗,展現在人們面前。在大西北和中西部工業方興未艾強勁發展的態勢下,學校機、電、動專業傳統優勢得到全面發揮,同時工程力學系、工程物理系、無線電系和一批反映當時最新科技發展的新專業相繼建成,前所未有地拓展了學校事業,使她成為祖國西部一顆璀璨的明珠。
西安交大秉承“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的育人傳統,堅持立德樹人,杰出和優秀人才不斷涌現,西遷后為國家培養大學生數十萬名。
(摘自2016年第4期《博覽群書》,原標題為《交通大學的西遷壯歌——西安交大與中國發展“一盤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