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上將李達的風范

嚴國紅

2020年05月18日08:00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上將李達的風范

  李達是我軍1955年授銜時的上將,在長達30年的參謀生涯中,參與了著名的神頭嶺戰斗、百團大戰、上黨戰役、魯西南戰役以及渡江戰役等,曾輔佐過多位元帥。李達甘當助手,才能卓越,嚴於律己,生活簡朴,家風嚴明,為全黨全軍樹立了典范。
  多智善謀
  李達是我軍歷史上擔任參謀長時間最長的杰出將領,劉伯承元帥不止一次地稱贊他是“稱職的好參謀長”。
  1934年4月,李達協助紅六軍團首長組織指揮了沙市伏擊戰,僅用兩個多小時就一舉全殲了敵四十三旅。1943年8月,受劉伯承師長、鄧小平政委委托,李達指揮了林南戰役,在歷時9天的戰斗中,我軍共攻克據點80余處,殲滅日偽軍7000余人,解放人口40余萬。
  1953年4月,李達被任命為志願軍參謀長。當時我軍正在醞釀夏季戰役,當六十軍取得了斃、傷、俘敵共14800人的重大戰果時,李達親自與六十軍的作戰科長詳談,總結出了加強步炮協同等成功經驗,向參戰的各部隊推廣。當二十兵團部隊攻佔了敵層層設防的轎岩山陣地時,李達在尚未掩埋敵尸的情況下登上轎岩山,細心勘查了敵軍部署情況,找出了其特點。當時主持志願軍工作的鄧華代司令員將他譽為“諸葛先生”。
  多智善謀得益於李達嚴謹的工作作風。每次作戰,李達都細致制定計劃,一般情況下總是同時拿出兩三套甚至四五套方案供首長選擇,經常親自起草作戰命令。為了使自己的方案准確無誤、切實可行,他堅持調查研究的科學態度,深入前線掌握第一手材料,對部隊作戰地域的地形地貌都作認真全面了解和考察。長期積累下來,戰區的哪條山溝能放多少部隊、哪個村庄叫什麼名字,他都了如指掌,熟悉他的領導和同志稱他是“活地圖。”他81歲高齡時,還能對全國2000多個縣名背誦如流。
  精於職守
  李達不僅是優秀的軍事指揮員,還是新中國體育事業的開拓者。無論是哪個崗位,他都兢兢業業,精於職守。
  抗戰初期,作為一二九師參謀長的李達根據對日軍作戰的實踐和我軍的特點,對師司令部進行改造,在原來按國民革命軍統一模式設置的參謀、偵察、通信、副官4個科的基礎上增設了隊列科。后來,為加強對干部和部隊的教育訓練,又把隊列科分為隊務、訓練兩科。1942年,他為適應作戰和情報工作的需要,又將偵察科擴大為情報處。1945年后,他在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設了軍械科。中原軍區成立后,為適應軍隊進行大規模野戰和攻堅戰的需要,他又將軍械科升為獨立的軍械處。1945年夏天,他報請劉伯承、鄧小平同意,率先在晉冀魯豫軍區設立了軍政處,這在當時是一個創舉。
  1958年,李達調任國家體委副主任兼中國人民國防體協主任。到任后,他以高昂的工作熱情和扎扎實實的工作作風抓國防體育工作,他從組織建設入手,迅速在全國組建了一批國防體育俱樂部,配置了軍事體育訓練用器材,如摩托車、汽車、訓練用槍支彈藥等,並從空軍部隊調撥了一批飛機和航空、航海模型器材等,還從軍隊中選派骨干擔任教練和輔導員。從國防體育的目標任務、發展規劃布置到基層俱樂部的建設以及民兵訓練工作等方面,他都親自參加研究,做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在短短的時間裡,為國防建設培育了一批合格體育人才,為國防體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胸懷坦蕩
  對待同志,李達胸懷坦蕩,沒有一點架子,隻要是同志遇到困難向他提出來了,他總是全力幫助。他到紅二軍團工作的時間不長,賀炳炎就送給他“李菩薩”的外號,同志們都覺得這個外號十分貼切,與他的為人很相符。所以,“李菩薩”的美名迅速傳開了。
  李達是堅持原則的“菩薩”。他對下屬工作要求很嚴格,但態度親切,循循善誘,即使下屬做錯了事,他最嚴厲的批評就是說幾句“亂彈琴”,然后就引導犯錯的同志去總結教訓。曾經有一位參謀同志,在呈送給李達的戰斗報告的信封上把我軍部隊名稱寫錯了。此事發生后,這位參謀很緊張,擔心受處分。李達知道后告誡道:“上面失之毫厘,下面就會差之千裡,你在地圖上標錯了一根頭發絲般的曲線,實戰中就會產生不可想象的后果。”
  1934年9月,紅三軍與紅六軍團會合后,開展了反夏曦斗爭。夏曦在擔任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期間犯了肅反擴大化的錯誤,遭到很多人的痛恨,要求把夏曦扣押起來審查。針對這一情況,李達向任弼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夏曦的錯誤是人民內部問題,並建議稍停反夏曦斗爭,更不能扣押審查。黨組織採納了李達的建議。后來夏曦擔任紅六軍團政治部主任,痛改前非,勤勤懇懇為黨工作,直到黑水關殉職。
  不計名利
  李達對工作一貫埋頭苦干,從不計較名利地位。一些他過去的下級,后來提升了,甚至職務比他高。他從內心裡為他們高興,見到他們時,總是勉勵他們好好為黨工作,保持革命的本色。他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有了成績不爭功,出了問題不推諉。每次總結作戰經驗,他總是把功績歸於黨、歸於大家,而把缺點和錯誤當作自己改進工作的動力。
  早在紅二方面軍和援西軍工作時,李達就已經擔任了參謀長職務。在紅軍整編為八路軍后,他起初僅擔任一二九師的參謀處長,一年后才擔任參謀長,其間他的情緒絲毫未受到影響,照舊一心一意地埋頭工作,盡職盡責。
  1943年9月,李達兼任太行軍區司令員。在將近兩年時間裡,他指揮部隊取得了許多戰役戰斗的勝利。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黨中央決定成立晉冀魯豫軍區,李達二話沒說,仍回到軍區參謀長的崗位上。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實行軍銜制,李達被授予上將軍銜。可他卻像根本沒有這回事一樣,從未向家人提起自己的軍銜。所以,孩子們都不知道爸爸究竟是什麼軍銜。
  女兒在學校經常聽同學們談論誰的父親是中將,誰的父親是少將,她便也想問問父親的軍銜。一天,女兒問李達:“爸爸,你是什麼將?”李達回答說:“小孩子打聽這干什麼?我是什麼將——芝麻醬。”孩子們過了許久才從報紙上知道,父親的軍銜是上將。
  嚴教子女
  對待子女,李達在疼愛的同時也嚴格要求。他教育子女的方針有三條:一是自力更生,不准用他的名義謀私利﹔二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三是艱苦奮斗,吃苦耐勞,勤儉節約。他從不肯為子女的事情動用權力。
  新中國成立初期,李達在陝西老家農村的大兒子找到了父親,想找一份工作。李達深知兒子經歷的苦難,以他的影響力,給安排個工作是十分容易的事,可他卻教育兒子安心去當農民,於是,大兒子又回到農村。20世紀50年代,李達還送給大兒子一輛架子車,鼓勵他在老家搞好農業生產。
  李達的大女兒在新疆軍區邊防部隊工作多年,李達從未向軍區領導打過招呼,而軍區領導中,有好幾位都是李達在戰爭年代的老戰友或者部下。直到李達到新疆軍區檢查工作時,秘書把大女兒找來,軍區領導才知道此事。后來,女兒和女婿調到了烏魯木齊的軍區總醫院工作,李達見到他們時還詢問了此事:“你們不是在邊防工作嗎?怎麼調到烏魯木齊來了?”得知女兒女婿是組織上因為工作需要調來的,沒有找任何關系,李達才放了心。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