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方志敏與閩浙贛蘇區的創立發展和壯大

游德馨

2020年05月20日08: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方志敏烈士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杰出的農民運動領袖,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是閩浙贛蘇區創始人及閩浙贛蘇維埃第一任主席。

方志敏、陳昭禮、黃道、徐履峻及其戰友們前仆后繼、共同創建的閩浙贛革命根據地(早期稱贛東北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著名的蘇維埃區域之一。在閩浙贛蘇區的斗爭中,方志敏領導蘇區軍民進行了創造性的工作,特別是在創建和建設根據地方面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豐富了毛澤東關於紅色武裝割據的理論與實踐。閩浙贛蘇區榮獲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授予的“蘇維埃模范省”光榮稱號,被毛澤東譽為“方志敏式”“有很好創造”“是堅強的蘇維埃陣地”。

兩次入閩作戰創建閩浙贛蘇區

1927年7月,陳昭禮、徐履峻受黨中央派遣到閩北恢復黨組織。成立崇安特支后,即在崇安、浦城邊境發動群眾,開展抗捐、抗稅、抗租、抗債、抗糧的“五抗”斗爭,組織農會,培養積極分子,准備革命力量。1928年1月,方志敏在弋陽召開贛東北的弋陽、橫峰、貴溪、鉛山、上饒5個縣黨組織的聯席會議,即窖頭會議。成立五縣工作委員會,方志敏為書記,邵式平、黃道、方志純為委員,並決定農歷年關在弋陽、橫峰組織農民暴動,通過了武裝起義綱領。橫峰全縣有一半地區、五六萬人參加,弋陽九區秋收暴動也迅猛地開展起來,后來人們統稱它為弋橫暴動。同年9月,崇安上梅農民在縣委書記徐履峻率領下舉行暴動,成立民眾局(蘇維埃雛形),以上梅為中心,很快由崇安發展到浦城邊境,共有508個村庄。但是由於閩北反動當局的強力反扑,潛伏的反革命陰謀復辟,一些投機分子開始動搖,反動豪紳帶領民團偷襲民眾局機關,徐履峻英勇就義。歷時30天的農民暴動受到挫折。1929年1月第二次崇安暴動,比第一次規模更大,范圍更廣。在反“清鄉”斗爭中,紅色區域不斷擴大,群眾武裝“崇安民眾隊”發展到16支,2000多人,500多支槍。1930年,趁著福建境內土著軍閥內斗抽走大部分兵力,崇安縣內空虛,縣委抓住機會,一個月內佔領了3個大鄉鎮和大部分鄉村,紅55團由原來的500人、100多支槍,發展到1200多人、700多支槍,自上而下建立了區鄉蘇維埃。5月1日崇安縣蘇維埃宣告成立,下轄18個區蘇維埃,243個鄉蘇維埃,人口20多萬。崇安的武裝游擊隊在建甌、鬆溪、政和、浦城等地活動游擊。至此,贛東北和閩北均建立了革命根據地。

1930年,方志敏、邵式平、黃道等利用軍閥中原大戰之機,積極擴大革命根據地和革命武裝力量。根據地由信江流域擴大到整個贛東北,紅軍由一個團擴充到一個軍。同年7月,中共中央決定將贛東北根據地與閩北根據地兩者合並,組建贛東北特委。贛東北特委開會研究決定由紅十軍政委方志敏、軍長周建屏率領紅十軍入閩作戰,以解除閩北根據地的困厄。1931年4月30日,紅十軍在武夷山的溫林關與閩北獨立團匯合,首先發起長澗源戰斗。長澗源雖然是一個小村庄,但卻是江西進入閩北的要道,又是反動派威脅閩北的一個據點。敵人把這裡的土屋都改建成碉堡,幾次強攻不下,部隊研究改為挖地道,用爆炸辦法炸毀土碉堡,全殲盧興邦部一個連。接著消滅赤石鎮守敵一個團和兩個營的大部,是初進閩北取得的一次大勝仗。由於紅十軍打出了軍威,崇安的守敵嚇破了膽,不戰而逃。閩北獨立團一舉攻克崇安縣城,消滅守城民團100人,活捉反動頭目。紅十軍這次入閩共進行了11次戰斗,仗仗皆捷,大大鼓舞了閩北人民的信心,奠定了閩北蘇維埃和紅軍勝利發展的基礎。

1932年7月,蔣介石調動約30萬軍隊,發動對鄂豫皖根據地第四次“圍剿”。這時,紅十軍接中央命令,通知二進閩北,擴大閩北蘇區,使閩北蘇區與贛東北蘇區連成一片,進而打通與中央蘇區的聯系。1932年9月10日,方志敏重任紅十軍政委,率紅十軍再次進軍閩北。部隊很快抵達武夷山北麓的紫溪與閩北獨立團會合。方志敏、周建屏同中共閩北分區區委書記黃道、閩北獨立團團長黃立貴、政委薛子正、參謀長李金泉等取得聯系。9月13日在此召開團以上干部會議,確定作戰計劃:紅十軍大部兵力攻赤石,小部分兵力配合閩北獨立團攻打星村,實現崇安全縣蘇區化﹔開辟新區奇襲浦城縣﹔打通贛東北與閩北相距30公裡的蘇區界地,使兩者連成一片。9月15日凌晨,周建屏率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很快就殲滅了星村的一個營白軍,接著去支援攻打赤石。這次攻打赤石因敵人碉堡堅固,方志敏採用圍困辦法,發動強大的政治攻勢和武器威力,迫使敵人投降。繳獲迫擊炮4門,重機槍8挺,步槍幾百支,特別是繳獲一部電台和報務人員。赤石、星村攻克后,紅十軍浩浩蕩蕩開進崇安縣城。崇安人民舉行萬人歡迎大會,方志敏向崇安人民報告攻打星村和赤石經過,動員群眾團結起來,為翻身而斗爭。並第一次用電台向中央報告戰績,很快得到臨時中央政府和中革軍委的回電,對紅十軍二次進閩首戰告捷表示祝賀,指示全體指戰員發揚連續作戰精神,去奪取新的勝利。

紅十軍在崇安稍事休整后,很快就要攻打浦城了。這裡是閩浙贛三省交界處,俗稱“金浦城”。城牆高2.4丈,城基1.8丈厚,雙層城門,非常堅固。敵人有兩個團駐扎在城內,是敵人進攻贛東北的指揮中心。打浦城原來計劃智取奇襲,后因消息走漏,敵有所准備,方志敏決定改為強攻。城外群眾趕制了一大批竹梯。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決定9月21日晨4時50分發起總攻。此刻紅軍數十發迫擊炮彈飛落在敵人指揮所的小營房上,敵副師長、副團長、團參謀長等全部被炸死在裡面,失去指揮,頓即亂作一團。紅軍敢死隊一鼓作氣沖上城牆,與此同時閩北獨立團團長黃立貴率領的一支敢死小分隊登上南門城牆。另一支紅十軍81團敢死小分隊登上了西門城牆。敵團長聶進彪和縣長孫毅見大勢已去,化裝成平民從東門逃脫。6時整戰斗結束,殲敵100人,俘敵600多人,繳獲重機槍5挺、輕機槍33挺、步槍700多支、各種短槍100多支、無線電台2部。獲得籌款50多萬元、黃金1000多兩。浦城勝利后,紅十軍立即幫助地方成立縣蘇維埃政府、工會、農民協會、貧民協會等。把所繳來的武器彈藥除電台外全部留給閩北獨立團,進一步壯大閩北革命武裝。紅十軍二次進閩,在22天的轉戰中,消滅敵人4個團,牽動敵人幾個師,打亂敵人整個部署。繳獲各種槍支1600多支及大批軍用物資,使閩北蘇區擴大到浦城、建陽、建甌、鬆溪、政和、光澤一帶。

1932年底全盛時期,閩浙贛根據地擴大到上饒、崇安、開化等20多個縣,擁有100萬人口、1萬多紅軍,周邊游擊區達52個縣,近千萬人口,是全國最早創建的六大革命根據地之一。1932年12月11日,臨時中央政府決定將贛東北省改稱為閩浙贛省,方志敏繼任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1933年12月,中共中央任命方志敏任閩浙贛省委書記、省軍區司令員。

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首創精神

方志敏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是早期閩浙贛省委書記、第一任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

在方志敏的正確領導下,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廣大軍民在對敵斗爭上、在根據地建設上、在蘇區黨的建設上都有許多創造,得到毛澤東多次表揚。在軍事斗爭方面,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大力發展人民戰爭,開展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勝利地粉碎國民黨軍的多次“圍剿”。在游擊戰方面提出“53字”戰術,即“出敵不意,攻敵不備,聲東擊西,避實就虛,集中兵力,爭取主動,打不打操之於我。扎口子,打埋伏,打小仗,吃補藥,吃得下就吃,吃不下就跑”。閩浙贛根據地是我軍開展地雷戰的發源地。地雷原來是閩北農民用來防備深山裡野獸的武器。上梅暴動后,為了避開反動派的報復,干部群眾都退到山裡去,為了阻止敵人進山“掃蕩”,在進山口埋設地雷,有效地打擊了敵人。方志敏發現后感到地雷威力大,便認真總結群眾的經驗,大力推廣。培養訓練骨干,省、縣、區、鄉蘇維埃成立地雷部,村普遍成立地雷組,各級辦地雷廠,開展地雷戰。1932年初步統計,一年內用地雷炸死敵人3000多人。到1934年初,全區組織了500多個的地雷小組。1934年4月,中央蘇區派人來參觀后,中央發文向全國各根據地推廣方志敏的地雷戰經驗。后來在抗日戰爭中,解放區軍民普遍使用地雷戰戰術打擊日本侵略者。

在根據地建設上,閩浙贛蘇區也有許多創造。首先創立股份制,發行紅色股票。實行對外開放的邊貿政策,形成幾條對外貿易的路線。1930年10月成立贛東北特區貧民銀行。方志敏親自主持制訂《臨時消費合作社條例大綱》,接著普遍建立消費合作社。財政收入方面,閩浙贛省由過去靠打土豪收入為主,改由蘇區發展國民經濟、增加貿易來增加財政收入。毛澤東知道后批示說:“我們財政政策的基本方針,明顯效驗已在閩浙贛邊區表現出來。”社會建設方面,創辦了一批學校、文化教育和衛生單位,首創列寧公園。加強黨的建設工作,制訂蘇區《共產黨員守則二十二條》:其中第一條就是服從黨的命令﹔第三條犧牲個人——提出革命就是拼命,要犧牲個人一切去向敵人拼命,革命才能成功﹔第十九條不得貪污——指出吃銅打夾賬,隻有請他滾出去(吃銅即吃銅元,打夾賬指做假賬)﹔最后一條永不叛黨。由於守則通俗易懂,聯系實際,對黨員的信仰、紀律、廉政都起到重要作用。創辦信紅軍事學校。成立蘇維埃工農檢查部,設立控告箱,提倡實名控告。成立不脫產的“突擊隊”“輕騎隊”進行檢查。毛澤東稱贊它是“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據地”和“模范的閩浙贛省”。

方志敏因為卓有成效的工作,於1933年3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與毛澤東、朱德等8人一起被授予紅旗榮譽勛章。1934年1月被增補為中共中央委員和中央臨時政府執行委員和主席團成員。

浴血懷玉山

1934年11月4日,方志敏收到中革軍委急電,把即將到達閩浙贛邊區的北上抗日先遣隊——紅七軍團,與當地的紅十軍合編為紅十軍團。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決定進行戰略大轉移。為策應中央蘇區主力紅軍戰略轉移——長征,1934年7月,中革軍委派遣紅七軍團6000人以北上抗日先遣隊的番號,由軍團長尋淮洲、政委樂少華、參謀長粟裕、政治部主任劉英帶領,從瑞金出發經福建的長汀、永安、古田、羅源、寧德、福安、浦城等20多個縣,行程3000裡,艱苦轉戰4個月到達閩浙贛邊區。為的是牽制圍攻中央蘇區的敵人,減輕壓力,配合中央紅軍長征。急電指出,這支隊伍到達后,紅七軍團改編的第19師,仍活動於浙皖贛新蘇區打擊“圍剿”之敵並發展新區。紅十軍改編的第20師仍留在老蘇區執行打擊“圍剿”之敵,保衛蘇區。並決定新組成的紅十軍團與閩浙贛軍區統一歸中央軍區項英司令員指揮,省委亦受中央分局領導。

紅七軍團與紅十軍合編后,中革軍委任命原閩浙贛軍區司令員劉疇西為軍團長兼20師師長,樂少華為軍團政委兼20師政委,尋淮洲為19師師長,劉英為軍團政治部主任兼19師政治部主任。閩浙贛軍區也作了調整,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方志敏兼軍區司令員,粟裕任軍區參謀長。當時,中央紅軍已經開始長征,按理南方各根據地必須在原地區長期堅持獨立斗爭,保衛蘇區。但是中央軍區於11月18日下令給紅十軍團,要求紅十軍團全部立即從玉山常山間挺出鐵道以北,威脅衢州,以創造皖浙邊蘇區。同時決定以方志敏為主席,由他和劉疇西、樂少華、聶洪鈞、劉英5人組成軍政委員會,隨軍行動。要求閩浙贛軍區的部隊到外線打大仗。這顯然是繼續貫徹“左”傾錯誤路線,是紅十軍團后來懷玉山失敗的主要原因。

方志敏經慎重考慮,深感此去要進入國民黨心腹地區,逼近蔣介石政權首府南京,蔣介石必然會調遣重兵,惡戰頻繁自不待言。他說:“我下決心去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黨要我做什麼,雖死不辭!”紅十軍團指揮部決定在譚家橋的烏泥關設戰場。這裡地形如口袋,敵一進入極易被圍殲。這時蔣介石得到情報——“方志敏手創之武力萬余眾,近日在皖南湯口鎮聚合,匪勢甚昌,北竄立巢,欲迫南京”。他立即指派贛浙閩皖邊警備司令兼第八軍軍長趙觀濤,率12師、21師、55師、57師及補充1旅、獨立43旅和四省保安團共20萬人,進行“圍剿”堵截。顧祝同下令:“此次戰役,我軍若有戰敗部隊,凡營以上軍指官一律斬首!”

12月4日9時許,國民黨軍進入紅十軍團伏擊區,戰斗打響,形勢對紅十軍團有利。但國民黨軍立即調整部署,集中兵力對付紅十軍團中戰斗力較弱的第20、第21師(他們多數打游擊戰,缺乏打大仗經驗),陣地被沖破。為扭轉不利的戰場態勢,19師師長尋淮洲親自帶隊奪回了制高點,自己不幸在戰斗中身負重傷,在部隊轉移途中犧牲。譚家橋戰斗失利,迫使紅軍不得不撤離戰場,撤出戰斗過程中樂少華、劉英先后負傷,部隊傷亡不斷增加。最后軍團部決定,全軍團繼續南下,返回閩浙贛蘇區。

在向閩浙贛蘇區轉移過程中,決定由方志敏、粟裕帶領傷病員,機關后勤人員共800人為先頭部隊,走在前面。軍團主力由劉疇西等人率領,在后邊打邊撤。先頭部隊多是非戰斗人員,力避與國民黨軍糾纏,沒有停頓地走到閩浙贛蘇區的邊上港頭才停下來休息。而劉疇西率領的軍團主力到達楊林后,顧及部隊疲勞,就地宿營,第二天才繼續前進。這一夜戰場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尾追之敵一個團趕上並佔領了堵截陣地,雙方發生激戰。紅十軍團以一小部分兵力掩護,大部分折回到外線,次日進入安全地域。此時方志敏看到敵情十分嚴峻,決定先頭部隊由粟裕帶領先走,並通知劉疇西率軍團主力迅速跟上。而劉疇西仍然顧慮部隊疲勞,當夜又就地休息,沒有到港頭與方志敏會合,以致失去突圍機會。在這種情況下,方志敏毅然從安全地帶折返敵人包圍圈,找到紅十軍團主力部隊。由於延誤幾天時間,各路國民黨追擊部隊共14個團,已全部趕到懷玉山地區。紅十軍團主力陷入重圍之中,與國民黨軍反復拼殺。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紅十軍團主力逐步被分割、沖散。部隊傷亡不斷增加,並已彈盡糧絕。經過七天七夜艱苦奮戰,除少數人突圍返回閩浙贛蘇區外,紅十軍團主要領導人方志敏、劉疇西等隱蔽在隴首封鎖線附近的山裡,在冰天雪地裡與敵人周旋13天之后,不幸被國民黨軍搜捕。

偉大的靈魂 不朽的豐碑

敵人搜捕到方志敏認為是個了不起的勝利,在金龍崗體育場召開慶祝生擒方志敏大會。方志敏昂然站立在台前,睜大眼睛掃視台下群眾,不少人為他威武不屈、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所感動,有的悄然淚下。上海《字林西報》記者採訪方志敏時,他大聲道:“朋友們、同胞們!為了盡兒子對祖國母親的保護義務,我和我的戰友,在敵人槍林彈雨中,創建了閩浙贛蘇區和紅軍﹔為了抗擊侵略者,保衛可愛的祖國,率先遣隊北上抗日。蔣介石卻出8萬元捉我,派出比先遣隊多20倍的兵力‘追剿’堵擊先遣隊,這是為什麼?我堅信,中國工農紅軍必將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軍隊……” 抓到方志敏后,蔣介石下手諭,對方志敏“勸說歸誠”。顧祝同、劉振清、王振寰、俞伯慶、趙觀濤等國民黨軍政要員都紛紛出面,拉攏誘降。但得到的是方志敏“視死如歸”四個大字。1935年2月6日,蔣介石親自出面勸降。在南昌委員長臨時行營的豪華小會議室裡,當方志敏由幾個人攙扶進來時,蔣介石起身迎接,安排在他身旁坐下,並向諸官員作介紹。接著“親熱”地說:“哎呀,志敏老弟,都怪我來遲一步,你受委屈了。我們雖然8年未見,但心是相通的,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都有熱愛祖國之心……”其他人你一言他一語,又是器重你,又是合作共建美好祖國,過去恩怨一筆勾銷等。方志敏說:“我已被俘,不存在合作條件。若要叛變革命叛變黨,當可恥叛徒,我方志敏永遠不答應,辦不到!”

方志敏在獄中除了應付、駁斥勸降者和接見記者之外,對國民黨審訊官員隻有義正詞嚴的回答:“我不愛爵位也不愛金錢”,並用大量時間和精力撰寫文章。1935年3月,他寫就《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約6萬字,真實地記述了一生的戰斗經歷﹔寫成《我臨死以前的話》約2000字,表達堅定信仰和對蘇維埃新中國建立的信心。4月,寫成《在獄致全體同志書》約5000字,從8個方面總結閩浙贛蘇區的斗爭經驗,囑咐同志們能為黨工作是十分幸運的。5月,在監獄“優待號”房間寫成《可愛的中國》約1.6萬字,表述如何愛護中國,拯救中國,成為愛國主義的千古絕唱。同月,撰寫《死——共產主義殉道者的記述》1.3萬字,表達共產黨員應該努力到死,奮斗到死。同月底,寫成《清貧》約1000字,提出“矜持不苟,舍已為公,卻是共產黨人具備的美德”“清貧、潔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這可以說是他一生真實生活的寫照。6月,寫了《獄中紀實》1.2萬字,控訴國民黨統治的黑暗和監獄的血腥﹔同月,寫成了《給黨中央的信》1300余字,報告獄中斗爭情況,建議加強黨的城市工作……這些文稿通過看守所文書高家駿(在獄中結交的朋友)的女友程全昭送到上海,交給胡子嬰轉中共上海特科,有的通過胡逸民夫婦送出。

方志敏信仰不動搖,意志不屈服,國民黨當局無視國內外要求釋放方志敏的呼聲,秘密於8月6日凌晨在南昌下沙窩對他下了毒手,方志敏英勇就義時年僅36歲。

毛澤東高度評價方志敏

毛澤東與方志敏直接交往有3次,都在大革命后期(1926年4月至1927年4月間),他們的革命情誼深厚,特別是在創建蘇區、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斗爭實踐中,思想相通,成果相襯。可以說方志敏是毛澤東最為關注、最為敬重、最為懷念的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

早在1925年3月,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初稿)中就指出:“中國無產階級的最大和最忠實的同盟軍是農民,方志敏從事農民運動比彭湃晚幾個月,比我毛澤東早幾個月。這三個人被公認為‘農民大王’。”

1930年1月,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將當時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列出“朱德毛澤東式”“方志敏式”兩種模式,指出“朱德毛澤東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據地的,有計劃地建設政權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無疑義地是正確的。”

1934年在第二次工農兵代表會上,毛澤東作政府工作報告,在“我們的經濟政策”部分多次稱贊閩浙贛邊區。他說:“1933年的農業,在贛南閩西區域比1932年增加百分之十五,而在閩浙贛邊區則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工業“在閩浙贛邊區方面,有些當地從來就缺乏的工業,例如造紙、織布、制糖等,現在居然發展起來,並且取得了成效”。對外貿易“閩浙贛邊區方面實行得較早”。

1937年在延安,方志敏被定位為民族英雄。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主席多次贊揚方志敏。1953年4月毛主席巡視浙江莫干山時對汪東興說:“方志敏同志有勇氣、有志氣,而且是很有才華的共產黨員,他死的偉大,我很懷念他。”毛主席在評點《新唐書·徐有功傳》時評價方志敏“以身殉志,不亦偉乎”。1964年11月9日,毛主席揮毫寫就“方志敏烈士之墓”7個大字,刻在南昌方志敏烈士墓前。1965年6月,毛主席重上井岡山時,對隨行的楊尚昆等人說:“方志敏同志是很有理想,很有氣魄的革命家。”他對中宣部部長陸定一說:“要多宣傳方志敏烈士。”

2009年9月,中共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委聯合評選,方志敏入選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方志敏烈士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他所領導的閩浙贛蘇區從對敵斗爭到政權建設與黨的建設都有嶄新的創造,得到毛澤東和黨中央的表揚和推廣。后來他雖然身陷囹圄,仍然旗幟鮮明地捍衛共產黨的尊嚴,保持革命氣節,隻爭朝夕地宣傳革命道理。他在獄中的光輝著作,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作為閩浙贛邊區革命根據地的福建省,各級領導干部更應該認真學習方志敏烈士的崇高思想,大力宣傳他的高貴品質和革命精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為共筑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作者系福建省政協原主席)

原載:《福建黨史月刊》2020年第2期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