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基本點

——重讀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李文強

2020年06月10日07:58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基本點

  鄧小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者。《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文,是鄧小平1984年6月會見第二次中日民間人士會議日方委員會代表團時談話的一部分。鄧小平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文中明確指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是不能成功的”,選擇“切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歷史的必然。在文中,鄧小平首次把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等內容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視野中統一起來。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從中國歷史發展的角度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一般都遵循從低級社會形態到高級社會形態的規律,具體到單個國家和民族,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道路。中國的發展經歷長期的封建社會,沒有經過資本主義的充分發展就進入社會主義階段。這是中國歷史的必然選擇,是中國人民的最終選擇。從1840年開始,中國落后的封建制度在新興資本主義國家面前失去了比較優勢。面對落后挨打的局面,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成為近代史上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為完成這一歷史任務,中國數個階級力量先后登上歷史舞台,嘗試了包括走資本主義道路在內的多種方案,但這些方案無一例外都失敗了。面對那種認為中國當時走資本主義是否也能站起來的疑問,歷史已經給出了答案,歷史不是沒有給資本主義機會,中國近代史上曾出現過幾次建立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機遇,但是資本主義制度沒有讓中國站起來。回顧歷史,鄧小平說,“國民黨搞了二十幾年,中國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証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是不能成功的”。實踐証明,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
  從社會主義歷史發展的角度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實踐的具體形態。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經從空想到科學再到實踐的過程,社會主義成為實踐以后是不是就一成不變了呢?歷史的發展証明,社會主義進入實踐以后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經常變化的。首先,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不同國家的實際相結合會產生具有不同特色的具體形態。“馬克思主義必須是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是切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次,對於某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具體形態來說,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主義的具體實踐也在發展變化,那種長期保持某種模式不變的社會主義最終因為模式僵化而失敗。
  從生產力的角度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根本動力。社會主義相比於資本主義更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但是,我們在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較長一段時間內並沒有認識到這個優勢,而是以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描述的社會主義甚至是共產主義的特征為依據建設社會主義。鄧小平認為,產生這一認識的根源在於,“什麼叫社會主義,什麼叫馬克思主義?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的”。鄧小平進一步指出,“如果說我們建國以后有缺點,那就是對發展生產力有某種忽略”。鄧小平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的論斷。這就改變了過去人們以社會主義特征為依據去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樹立從社會主義的本質出發去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觀點。雖然這時候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表述還沒有形成,但是把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本質層面的一個重要的基本元素已經顯現。注重生產力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社會主義作為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隻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為進入共產主義創造物質基礎。
  從消除貧富分化的角度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相比於資本主義的優越性不僅體現在發展生產力方面,還體現在分配原則上。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生產力的最終目的在於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鄧小平說:“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以使中國百分之幾的人富裕起來,但是絕對解決不了百分之九十幾的人生活富裕的問題。”在這裡鄧小平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是從否定造成資本主義貧富分化的分配制度開始的。“如果按資本主義的分配方法,絕大多數人還擺脫不了貧窮落后狀態,按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就可以使全國人民普遍過上小康生活。”從這些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后來社會主義本質論中關於共同富裕的思想萌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分配制度上首先要排除那種造成“百分之幾”富裕與“百分之九十幾”不富裕的資本主義分配方式﹔其次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也不是平均分配的大鍋飯方式,而是按勞分配,最終使全國人民“普遍”過上小康生活。“全國人民普遍過上小康生活”的真理性認識深刻蘊含著社會主義本質論中共同富裕的思想。
  從鄧小平1980年5月第一次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本質”的概念,到1992年南方談話對社會主義本質作出科學概括。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識和實踐探索不斷深入。1982年黨的十二大鄧小平在大會開幕詞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基本命題,1987年黨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這一概念。在這期間的1984年,鄧小平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文科學地回答了中國為什麼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什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目的是什麼等歷史性問題,這對幫助人們認識社會主義的本質起到很大作用。中國的發展實踐証明,中國既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也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隻能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