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誰是最可愛的人》背后的故事

作家魏巍訪談錄

班永吉

2020年06月11日09: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70周年,適逢魏巍誕辰100周年,我不由地想起了自己文學之路上的老師魏巍。他為我的散文集作序、題寫書名,他的人品、文品影響著我。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我重新整理2003年6月在紀念《朝鮮停戰協定》 簽訂50周年前夕,採訪著名作家魏巍的談話記錄,以作紀念。

2003年6月22日下午,一場夏雨洗滌了北京西山八大處,空氣分外清新。

在一位戰士的引領下,我從北京軍區大院的西門進入,沿著盤山水泥路,來到半山坡上的一座小院。

精神矍鑠的魏巍老人得知我要來採訪,早早就在一樓客廳裡等著。他穿著一條舊式綠軍褲,兩道壽眉給人祥瑞和藹之感。客廳的牆壁上挂著畫家李琦的畫作魯迅肖像,兩側是魏巍書寫的“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上雲卷雲舒”條幅。西牆上是一個大的鏡框,框內裝裱的是他的另一幅書法作品——毛澤東詞《沁園春·長沙》。

魏巍,1920年3月生於河南鄭州,原名魏鴻杰。17歲輾轉來到山西臨汾趙城馬牧村,考入八路軍第一一五師軍政干部學校,入學時把名字改為“魏巍”。入學一個月后,一一五師軍政干校並入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1938年初,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轉移延安並入抗日軍政大學,魏巍被編入抗大三期政治隊學習,並於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他作為八路軍記者團成員,來到晉察冀邊區,被分配到軍區政治部宣傳部編輯科,編輯《抗敵副刊》。后又被分到部隊,經歷了平津戰役及整個華北解放戰爭。北平解放后,被任命為華北野戰軍騎兵第六師第十六團政委,隨部進軍陝西、寧夏,參加解放大西北和剿匪斗爭。

1950年5月,魏巍從寧夏奉調回京任解放軍總政治部學校教育科副科長。同年12月,他主動請纓,第一次赴朝鮮調查了解美軍戰俘的情況,隨后留在戰地採訪部隊。

1951年3月,他從朝鮮回國,調任《解放軍文藝》 副主編。同年4月11日,他撰寫的戰地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 在《人民日報》 頭版發表。毛澤東主席讀后批示“印發全軍”。朱德讀后連聲稱贊:“寫得好,很好!”《誰是最可愛的人》 在朝鮮戰場的志願軍內部乃至全國都產生了極其強烈的反響,鼓舞了前方將士的斗志和士氣,激發了國內支援抗美援朝運動的熱情。自此,“最可愛的人”便成為志願軍官兵的光榮稱號,寫給最可愛的人的慰問信雪片似的從祖國四面八方飛過鴨綠江。魏巍的名字也由此傳遍全國。后來,《誰是最可愛的人》 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從1950年到1958年,魏巍3次赴朝。在志願軍撤離朝鮮的時候,他還寫了《依依惜別的深情》 等文章。這些朝鮮通訊后來被匯編為《誰是最可愛的人》 一書,結集出版,並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魏巍是第一屆、二屆、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作協榮譽委員。他長期在部隊工作,曾任總政創作室副主任、北京軍區文化部部長、北京軍區政治部顧問等。他的長篇小說《東方》 獲首屆茅盾文學獎、首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和首屆人民文學獎,長篇小說《地球的紅飄帶》 獲“人生的路標”獎及人民文學獎。

那次採訪中,魏巍深情地回憶了50多年前的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

1950年12月中旬,魏巍接到任務,到朝鮮去了解美軍戰俘的政治思想情況。此次與他共同執行任務的有新華社顧問、英國共產黨倫敦區書記夏庇若和新華社的陳龍處長。他們在志願軍總部與政治部主任杜平見面后,就前往碧潼戰俘營了解美軍戰俘情況。魏巍等3人在那裡接觸了許多美國士兵和軍官,同他們進行了談話。這些俘虜中不少是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官兵,多數表現出厭戰情緒,不願遠離故土,不理解也不願意參加那次戰爭。

魏巍等人完成了調查美軍戰俘情況的任務,給總政寫了一份報告,可大家都還想到前方陣地去採訪。於是他們頂著嚴冬的風雪,冒著敵機、敵炮的轟炸奔赴漢江南岸。夏庇若等同志到了漢城,魏巍則到了前線部隊。

在志願軍軍營裡,魏巍耳聞目睹了許多撼人心魄的事情,他決心留下來繼續採訪,挖掘更多感人故事。此次在部隊採訪歷時3個月,他看到志願軍戰士在面臨艱巨的任務和艱苦的環境時所表現出的英勇、頑強的精神,比起我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所表現的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種英勇精神的普遍性更是空前的。傷員隨隊作戰的人數比住院療養的還多,這在世界戰爭史上並不多見。

在朝鮮時,魏巍無數次想,我們的戰士為什麼那麼英勇,硬是不怕死呢?那種高度的英雄氣概是怎樣產生的呢?他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志願軍中各種崗位上的同志。

魏巍老人回憶說:“他們由於崗位與能力的不同,認識有些差異,但是都有著共同的一點,即對於偉大祖國的愛,對於朝鮮人民深刻的同情,和在這基礎上做一個革命英雄的榮譽心。於是,我了解了在黨的教育下這種偉大深厚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思想和感情,就是我們的戰士英勇無畏的最基本的動力。”

記得2003年,魏巍告訴我:“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50周年,在全國舉行一些紀念活動非常有意義。前幾天遼寧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給我來信,要我寫點東西,我給他們寄去了我寫的一幅字:‘抗美援朝的勝利,是中華民族最輝煌的紀念碑。’ 嚴格地說,應該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最輝煌的紀念碑。”經過3年浴血奮戰,中朝人民勝利了,東方勝利了!美帝國主義第一次遭到了沉重的打擊,世界人民拍手稱快,美國國內輿論大嘩。侵略者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受住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嚴峻考驗。

“近100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經歷了許多災難和不幸,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戰爭史上的華章。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國共兩黨合作下取得的。而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卻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奪取的。那時中國人民剛剛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不久,西藏還沒有解放。立足未穩,戰爭的創傷還沒有恢復。敵我力量懸殊,我們的武器裝備也不好,美強我弱。我們還未曾與美軍直接交手。我們處在恢復百孔千瘡經濟的艱難時期,美帝國主義打來了,你能夠說,現在我們沒有力量,要先把經濟搞上去,不去支援朝鮮?唇亡齒寒呀,不能!所以,‘抗美援朝、保家衛國’8個字成了全國人民的強大精神動力。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有四個方面的決定因素:一是毛澤東的英明決策和指揮,如果不具有毛澤東那種異於常人的膽略,是不會做出這種果斷的決策的﹔二是我們的將士無比英勇﹔三是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四是與朝鮮軍民的親密合作。正是這四方面的因素,才充分發揮了正義戰爭的威力,越戰越強,最后才達到了完全的勝利。”

我分明看得出魏巍老人眼神裡有一種對信仰的堅定和執著。

魏巍老人接著說:“記得楊得志司令員和我談話時說到:我們對軍事形勢要有正確的估計,當前,美軍攻下我們的陣地是不可能的,上甘嶺的戰斗就是一個例子。而我們志願軍卻可以攻破敵人的陣地,金城戰役就是一個例子。所以美國不能不同意停戰。”

“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軍民並肩奮戰,擊敗了美帝國主義的猖狂進攻,保衛了中朝兩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也保衛了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戰爭,空前沉重地打擊了美帝國主義,使這個當時最強大、最凶惡的帝國主義遭受空前未有的失敗。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與中國人民所表現出的不怕帝國主義,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膽識與豪氣,不僅向全世界宣告了東方人民的新生及其不可戰勝的力量,同時它將永遠鼓勵我們中華兒女,牢記歷史,繼承先輩精神,並以之去建設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去正確認識和對待世界上發生的種種事情,並百倍地提高警惕,以防止和反對帝國主義隨時可能發動的侵略戰爭。”

從1953年板門店停戰協定簽字開始,到20世紀60年代,有30多個國家與中國建交,中華人民共和國真正邁開了登上國際舞台的腳步,這其實也為1971年美國總統特使基辛格訪華和我國在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下進入聯合國鋪平了道路。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中國贏得了近70年的和平建設環境,也為后來的改革開放贏來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使得中華民族以嶄新面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以鮮血澆灌友誼之花的中朝兩國,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建立的親如一家的深情厚誼,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比擬,也沒有任何一種力量可以動搖,那浸透志願軍烈士鮮血的三千裡錦繡江山可以作証。在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宏偉史詩中,中朝友誼一定會續寫新的篇章。

原載:《黨史文匯》2020年第6期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