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毛澤東詩詞中的江河湖海

汪建新

2020年06月12日07:55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江河湖海

  毛澤東出生於山水相依的韶山沖,就連他的名字都充滿著水的潤澤。“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毛澤東是仁者,也是智者。毛澤東迷戀山嶺峰巒,也鐘情江河湖海。水賦予他躍動的靈感和才思、澎湃的激情和斗志、敏銳的詩情和智慧。對毛澤東而言,水是歷史館,水是風物志﹔水是思想庫,水是教科書﹔水是比武台,水是運動場,包含了深邃的人生感悟、悠長的歷史積澱和厚重的文化底蘊。毛澤東吟詠的江河湖海氣韻生動,或湍急、或流深、或洶涌、或壯闊,要麼紀實敘事,要麼寫景抒情,要麼明志喻理。這些作品氣勢恢宏,想象豐富,思想深刻,意境高遠。
  觀滄海:子曰逝者如斯夫
  《論語·子罕》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李白有“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的感觸,蘇軾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辛棄疾有“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的長嘆。毛澤東在體察流水中研讀歷史、體驗歷史、創造歷史。他將孔子哲語直接入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他痛恨血吸虫病長期肆虐,“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他回到韶山,“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他重上井岡山,“江山如畫,古代曾雲海綠”,這是對錦繡河山的贊美,也是對歲月悠悠的詠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毛澤東在江河湖海中回溯歷史長河,把握時代潮流,成就千秋偉業。
  在《祭黃帝文》中,毛澤東以“冑衍祀綿,岳峨河浩”頌揚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綿延不絕,中華大地五岳巍峨,長江黃河奔騰浩蕩。毛澤東在橘子洲頭獨立寒秋,凝視“湘江北去”,思索“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天問。他在“茫茫九派流中國”的武漢長江邊,化解大革命失敗后“一時不知如何是好”的蒼涼心境。“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岩上杭”“贛江風雪迷漫處”“贛水那邊紅一角”“贛水蒼茫閩山碧”,毛澤東在贛南閩西的廣大農村地區“喚起工農千百萬”,點燃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他用兵如神,創造“紅軍不怕遠征難”的人間奇跡。面對“千裡冰封”“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的靜穆黃河,他不斷集聚中華民族在沉默中爆發的磅礡力量。他決勝千裡,指揮“百萬雄師過大江”“宜將剩勇追窮寇”,取得人民戰爭“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輝煌戰果。“飲茶粵海未能忘”“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毛澤東進京“趕考”,運籌帷幄,親手締造新中國。毛澤東佇立“一片汪洋都不見”的北戴河沙灘,“往事越千年”,感懷“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的歷史雲煙。毛澤東俯瞰汨羅江,嘆惋愛國詩人屈原“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沖向萬裡濤”的千古遺恨,同情青年才俊賈誼“高節終竟受疑猜”“空白汨羅步塵埃”的人生悲劇。他登上“一山飛峙大江邊”的廬山,“冷眼向洋看世界”。他環顧“小小寰球”,縱覽“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的世界潮流。
  抒情懷:我自欲為江海客
  《賀新郎·別友》一詞中,“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台風掃寰宇”一句,曾有一件手跡寫為“我自欲為江海客,再不為昵昵兒女語”。謝靈運《自敘》詩:“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蘇軾《送曹輔赴閩漕》詩:“我亦江海人,市朝非所安。”毛澤東以江海客自喻,水情思纏綿,水情趣盎然,水情感難忘。“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用心潮翻滾表達思念愛妻之深切。“滄海橫流安足慮,世事紛紜從君理”,社會動蕩不足為慮,人世紛擾總能化解,顯示出胸有成竹的自信與從容。“五嶺逶迤騰細浪”“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分明是在寫山形,落筆卻成了詠水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深受水文化滋養的毛澤東,有大江奔騰的性格,有大海浩瀚的胸襟,有狂濤巨瀾的激越。
  毛澤東在《講堂錄》中寫道:“司馬遷覽瀟湘,泛西湖,歷昆侖,周覽名山大川,而其襟懷乃益廣。”他自幼就不滿於“隻喝井裡水,永遠養不長”的閉塞,“獨坐池塘如虎踞”,渴求個性自由。他通過觀察、鑒賞、領略水的柔性、神奇與曼妙,不斷豐富自己的視野、閱歷和涵養。他驚羨“洞庭湘水漲連天”的磅礡,欣賞“漫江碧透”的清澈,推崇“寥廓江天萬裡霜”的曠達,迷戀“風起綠洲吹浪去”的野趣,沉醉“浪下三吳起白煙”的浩渺,向往“熱風吹雨洒江天”的生機,憧憬“江草江花處處鮮”的繁榮。在觀賞錢塘潮時,毛澤東從“千裡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台”的奇觀中,聯想起“鐵馬從容殺敵回”的雄師勁旅,令人拍案叫絕。
  展宏圖:地動三河鐵臂搖
  《老子》講:“上善若水。”古往今來,江河給中華民族帶來巨大福祉,但也造成了無窮無盡的災難。毛澤東深諳治水與興國安邦的關系,早在1934年1月,他就在《我們的經濟政策》一文中明確提出了“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的著名論斷。毛澤東詩詞涉及改造自然的詩句,其具體內容都落在治水上。比如,血吸虫病致使“綠水青山枉自多”“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人們“送瘟神”的舉措之一就是開挖新渠,填平淤塞舊溝,徹底改善水源環境。
  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率中央機關從陝西省吳堡縣川口渡口東渡黃河,面對洶涌波濤,他一字一板地說:“你們可以藐視一切,但是不能藐視黃河。藐視黃河,就是藐視我們這個民族。”為了使黃河安瀾,對黃河心存敬畏的毛澤東始終致力於“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品讀《念奴嬌·昆侖》時,人們大多驚嘆於“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的神奇想象和“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宏大抱負,卻時常忽視了“夏日消融,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的現實關切,而這恰恰是激起毛澤東意欲重整河山的直接誘因。
  新中國誕生伊始,毛澤東就把治理長江等大江大河納入議事日程。他曾多次實地考察長江水情,並親自參與三峽工程的規劃、設計與論証。1956年,毛澤東暢游長江時,對“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表示欣慰之余,提出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宏偉藍圖。2003年,三峽工程首批機組正式並網發電!
  強體魄:會當水擊三千裡
  毛澤東自幼便在韶山的南岸塘中游水嬉戲,游泳成了他一生的業余愛好。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中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在長沙求學時,他常下湘江游泳。他還貼出《游泳啟事》:“鐵路之旁兮,水面汪洋。深淺合度兮,生命無妨。凡我同志兮,攜我同行。晚餐之后兮,游泳一場。”《沁園春·長沙》“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是毛澤東酷愛游泳的生動寫照。他后來回憶說:“當時我寫的詩有兩句還記得:‘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
  1954年盛夏,毛澤東直面“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毅然下海迎潮搏浪,吟成《浪淘沙·北戴河》。1955年6月20日,盡管雨季水漲、江水混濁,他依然到湘江游泳,體驗“春江浩蕩暫徘徊”的喜悅。1956年5月底、6月初,毛澤東暢游長江,抒發“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暢快與愜意。1961年9月,毛澤東邀到訪的蒙哥馬利游覽長江,觀看他在長江游泳,並為他手書《水調歌頭·游泳》。1956至1966年間,他一共18次暢游長江。
  1957年7月,毛澤東在青島期間先后5次下海游泳。1957年9月11日,毛澤東觀看“錢塘秋濤”后,在錢塘江游泳。1958年1月南寧會議期間,他到邕江冬泳。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毛澤東在廬山電站大壩的將軍河游泳。1960年初,毛澤東會見尼泊爾首相柯臘拉伊,說想去游恆河。1960年6月,毛澤東對老友斯諾說,期盼去密西西比河游泳。1974年底在長沙,81歲的毛澤東還5次到游泳館游泳。這是他與水最后的親近與搏擊。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