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培育和踐行奮斗精神的三個維度

——重讀毛澤東《體育之研究》有感

馬純紅

2020年06月24日08:07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培育和踐行奮斗精神的三個維度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是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唯有奮斗,才能實現民族復興﹔唯有奮斗,才能實現人民幸福。回溯黨的歷代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偉大征程,奮斗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特有氣質和矢志精神。1917年4月1日,毛澤東用二十八畫生的筆名在《新青年》第3卷第2號上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全文共計6000余字,圍繞體育的要義、目的、作用、方法等,分“釋體育”“體育在吾人之位置”“前此體育之弊及吾人自處之道”“體育之效”“不好運動之原因”“運動之方法貴少”“運動應注意之項”“運動一得之商榷”等八個部分進行了闡述。《體育之研究》是毛澤東體育思想的代表作,深刻把握其中所內蘊的青年毛澤東憂國憂民的遠大理想、腳踏實地的處事方式、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對於我們秉持奮斗精神,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意義深遠。
  奮斗要樹立遠大理想
  毛澤東出生在政治黑暗、經濟困難,人們衣食無著的舊中國。少時的毛澤東身體並不大好,兩個哥哥因為身體不好,很小就夭折了,加之目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景象,青年毛澤東認為體育可以救國、強國。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毛澤東明確指出,“國力恭〈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認為體育有“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四大作用,提出隻有開展體育,積極鍛煉,才是健身之道、富國之道、強民之道,折射出青年毛澤東在宣傳體育精神背后的遠大理想。
  遠大理想是奮斗的目標。有了理想,人生的奮斗才有了前進的方向和不斷前行的力量。毛澤東認為人民體質與國家強盛的命運緊緊相連,為祖國強盛而推動體育事業發展、不斷增強人民體質是毛澤東畢生的遠大理想,並且為之奮斗終身。正是有了為國愛民這一遠大理想,人民體質的強弱直接牽動著毛澤東的心,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毛澤東都把事關人民的“變化民質”“增強人民體質”“健康第一”的相關思想貫通於其體育思想形成發展完善的全過程,貫穿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每一個時期與階段。
  奮斗要腳踏實地
  毛澤東在對傳統“守氣”的尚柔精神和體育的功效深入考究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三育並重”的觀點,“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於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體者,為知識之載而為道德之寓者也,其載知識也如車,其寓道德也如舍。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強調體育應和德育並重,並對當時學校重形式輕內容的形式主義教學形式進行了揭露和批評,“學校既起,採各國之成法,風習稍稍改矣。然辦學之人猶未脫陳舊一流,囿於所習,不能驟變,或少注意及之,亦惟是外面鋪張,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故愚觀現今之體育,率多有形式而無實質”。在毛澤東看來,體育鍛煉“不重言談,重在實行”,實現體育發展與強體實效需因時因地制宜,否則就會流於隻看表面不重實際的形式主義。
  腳踏實地是實現奮斗目標的途徑。隻有腳踏實地,堅持久久為功不懈奮斗,才能真正做到一張好的藍圖干到底,切實干出成效來。毛澤東認為,要想在當時中國這樣一個經濟還比較落后的國度裡開展體育活動,提高人民素質,增進人民健康,沒有廣泛的群眾參加和開展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根本無法實現。因此,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不同時期,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國力,扎扎實實地推動體育的發展。如在抗戰時期緊密結合軍事訓練開展射擊、刺殺、劈刀、投擲、越障礙、過獨木橋、跑步,跳高、跳遠、撐杆跳高、木馬等項目﹔在新中國成立后提倡開展做體操、打球類、跑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極拳等體育運動,形成人人願參與、人人能參與的全民體育健身局面,這正是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的光輝典范。
  奮斗要發揮主觀能動性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針對當時“體育果有如何之價值,效果雲何,著手何處,皆茫乎如在霧中,其無效亦宜”的情況,提出“堅實在於鍛煉,鍛煉在於自覺”,強調體育鍛煉中個體主動性的作用,即特別重視內因的作用。毛澤東指出,“外部之事,結果之事也﹔體力充實,內部之事,原因之事也”,“學校之設備,教師之教訓,乃外的客觀的也,吾人蓋尚有內的主觀的”,“苟自之不振,雖使外的客觀的盡善盡美,亦猶之乎不能受益也。故講體育必自自動始”,“欲圖體育之有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於體育之自覺不可”。毛澤東認為,體育鍛煉在於自覺,隻有發揮了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才能主動體驗體育的樂趣,認識到體育的價值,養成喜愛體育運動的習慣,並最終形成體育能力,達到健身強國的目的。
  主觀能動性是奮斗的內在動力。隻有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自覺地、有目的地、有計劃地付諸行動。毛澤東認為,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關鍵在於尊重實事求是的要求,掌握客觀規律進而把握和改造客體。如毛澤東在倡導人們游泳時,要大家摸索和掌握水與江湖運動的規律,並在游泳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去駕馭其規律,從而增進人與自然斗爭的必勝信念和享受其無窮的快樂。1954年,他在北戴河游泳時就曾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過,“風浪越大越好,這可以鍛煉人的意志,增強一個人戰勝困難的勇氣”,“秋風蕭蕭,洪波涌起,算不了什麼”。幸福不會從天而降,更不會憑空而來,新時代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發揮每一個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動性,通過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的思維與實踐,主動去謀劃,積極去落實,才能在致知力行中踐行奮斗精神、實現人生價值。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