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南
2020年06月24日08:2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在魯西南地區,當時老百姓中至今傳頌著一個傳奇人物的故事,他馳騁沙場多年,出生入死,為鞏固和發展魯西南抗日根據地建立了卓越戰功,並榮膺“魯西南半壁屏障”的稱號,他就是曾任八路軍一一五師隴海支隊司令員、定(陶)曹(縣)支隊司令員等職的王道平。2015年8月,國家民政部公布了第二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王道平的英名赫然在列。
“武林盟主”成了正規軍
1937年1月的一天上午,天氣異常寒冷。連日來,怒吼的北風卷著紛紛揚揚的大雪,攪得魯西南大地白茫茫一片。在曹縣縣城東南部東張樓村的一座四合院內,一個50歲上下、滿嘴胡楂、身披一件粗布大襖的中年人,坐在一張八仙桌前,正同身旁的幾個年輕人悄悄地說著什麼。這個中年人正是王道平,他正在以走親訪友為名秘密發展抗日武裝。
王道平原名王喜太,1886年出生於山東省曹縣磚廟鎮王閣村,外號“王四瘸子”。他自幼好交朋友,講義氣,在魯西南民間頗有影響力。王道平於辛亥革命時投軍,不久因勝利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憤然返鄉。北伐戰爭時,他參加了國民革命軍,任二十一軍特務團團長。
1930年,王道平看到國事日非,軍隊中腐敗盛行,遂又解甲歸田,奔走於鄭州、開封、洛陽、張家口等地,廣交江湖好漢。1936年初,他在張家口結識了共產黨員於子元。在於子元的啟發教育下,他認識到隻有共產黨才能帶領勞苦大眾打敗日本侵略者,並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6年底,王道平按照和於子元共同研究的計劃,從張家口返回曹縣,著手組建抗日武裝。在家鄉,王道平利用自己過去積累的人脈,秘密做起串聯工作。不久,他們拉起一支100多人槍的武裝,號稱“飛兵游擊隊”。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后,日軍長驅直入,國民黨軍隊不戰而逃,大好河山淪落敵手。在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王道平食不甘味,寢不成寐,他激憤地說:“我們要來個刀對刀,槍對槍,誓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去。”
當時,魯西南的情況非常復雜,有真正的抗日組織,有土豪劣紳拉起的隊伍,也有土匪流氓拼湊起來的武裝,可謂五花八門,魚龍混雜。王道平和於子元研究決定:分化瓦解和收編地方武裝,繼續擴充人槍,努力將“飛兵游擊隊”打造成一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戰正規軍。
此后,他們積極籌措款項,購買槍支彈藥。王道平聽說直奉軍閥混戰時期,在隴海鐵路附近的吳橋遺棄有兩門大炮,便立刻命他的警衛員劉德勝帶一班精干人員前去尋找。在知情人的指點下,果真挖出了兩門“八二”迫擊炮和27發炮彈。王道平見到大炮,高興萬分,笑哈哈地說:“有了大炮,這下子就好辦了。”
1938年初,王道平指揮“飛兵游擊隊”用大炮轟開了國民黨曹縣二區區部,活捉了作惡多端的區長王建勛,並繳獲步槍100余支和部分彈藥。接著,他們又活捉了地主武裝首領冉三瘋子,並將他手下的四五百人槍收編。由此,王道平和他的“飛兵游擊隊”聲威大震,隊伍迅速發展到1500余人。
1938年秋,為大造聲勢,聯合各路武裝共同抗日,王道平決定在曹縣魏灣集東門外召開魯西南“武林大會”。這天,魏灣集高搭戲台,唱起兩台大戲,魯西南的綠林武裝首領——胡金泉、魏公琦、馬逢樂、張辛義“四大司令”應邀前來。他們的隊伍最多的有1000多人,少者也有七八百人,連同王道平的“飛兵游擊隊”共計4000余人。會上,各路武裝一致表示團結抗日,並決定成立魯西南抗日游擊大隊,推舉王道平為“武林盟主”——司令員。
時隔不久,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八團副團長覃健、政委常玉青,率部東進至黃河岸邊的桑村集一帶,創建了冀魯邊抗日根據地。王道平、於子元遵照黨組織的指示,決定帶領隊伍前去接受八路軍的訓練和整編。
出發前,王道平面對幾千人馬,高聲說道:“女大了,得找個婆家了,咱們還沒個主兒哩,沒主就沒有依靠。我和幾個副司令商量好了,要去黃河北找八路軍。今后,八路軍就是咱們的依靠……”隨后,幾千人馬迎著呼嘯的北風,浩浩蕩蕩向北進發,數日內行軍200余公裡,來到黃河北的桑村集附近。
這時,隱藏在王道平部的國民黨特務分子加緊了破壞活動,四處煽動說:“八路軍明著讓咱們接受改編,暗地裡會收拾咱們的。”在他們的蠱惑下,部隊在一天夜裡被拉走一大半,僅留下了王道平原屬老部下52人。
第二天一早,王道平發覺隊伍嘩變,但為時已晚。他自感無顏去見八路軍,想返回魯西南。於子元勸慰他說:“四哥不要生氣!就是剩下你自己,八路軍照樣歡迎你!”就這樣,王道平率領僅剩幾十人的魯西南抗日游擊大隊朝桑村集出發了。
桑村集到了,八路軍指戰員為他們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大會。覃健、常玉青對王道平受挫而不餒、堅持抗戰的愛國行動給予高度評價。一個月后,八路軍一一五師領導機關決定:將原魯西南抗日游擊大隊改編為一一五師隴海支隊,任命王道平為司令員。就這樣,這位魯西南昔日的“武林盟主”,成了名副其實的八路軍正規軍。
魯西南除霸抗日
1938年底,經過3個月整訓的隴海支隊重新踏上魯西南大地。他們在這裡熟門熟路,易於發展隊伍壯大自己。不久,王道平的原部下郭啟雲、申三瞎子等紛紛率部回歸。
王道平的“飛兵游擊隊”成為八路軍正規軍了,這個消息很快傳遍了魯西南的村村寨寨。菏澤縣李庄集村的惡霸地主陳百順聽到這個消息十分恐慌。他過去曾誣告王道平為盜,害得王道平差點坐大牢。此時,怕遭到王道平的報復,陳百順慌忙拿出1萬公斤麥子換取20支長槍,成立了100多人的地主武裝——“杆子會”,揚言要叫王道平人頭落地。
王道平聞訊后十分氣憤,決心消滅這股地主武裝。1939年農歷正月十三是李庄集廟會,這天一早,王道平向偵察排排長劉成德做了一番秘密交代。劉成德30歲上下,中等身材,長得眉清目秀,外出執行任務時常常男扮女裝。這天上午,劉成德裝扮成一個俊俏的小媳婦進了李庄集。隨后,王道平帶領20多名身藏武器的戰士也扮成趕集人潛入李庄集。
陳百順在李庄集街中心經營著一家煙酒糖茶大商店,字號叫“陳家豐”。劉成德來到“陳家豐”門口,以陳百順“相好的”之名,騙過門崗,直扑二樓陳百順的臥室,控制住了他。隨后,王道平和20多名戰士一齊亮出身藏的武器,擁進“陳家豐”。陳百順的家丁們正賭得難解難分,突然耳邊響起一個炸雷似的聲音:“都不許動,你們被俘了,我是王道平。”家丁們早被王道平的大名嚇傻了,都乖乖做了俘虜。陳百順的那20支槍,一槍未放就成了戰士們的戰利品。
1939年3月,楊得志率八路軍冀魯豫支隊部分主力來到魯西南發展抗日武裝。當時正值青黃不接,為了不增加老百姓的負擔,楊得志提出部隊要節衣縮食。王道平心想,自己的隊伍來到家門口,總不能讓他們餓著肚子打鬼子。他出了個主意,動員地主捐糧捐錢。
於是,王道平以個人名義給每一家地主發了封信,意思是:眼下國難當頭,應當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支援八路軍與日軍作戰。大部分地主都知道王道平的威名,捐出了一些錢財,唯獨曹縣高辛庄的高聖軍(外號高二窮種)分文不出。
高聖軍是魯西南頭號大地主,佔有田地2萬多畝,豢養著100多名家丁,有10多支長短槍、4挺機槍、2門迫擊炮,村子筑有內外兩道寨牆。日軍侵佔魯西南后,他一頭扎進日本人的懷抱,家裡挂著兩面日本旗,還擔任偽總聯庄會會長。王道平曾3次登門交涉,高聖軍概不見面,還傳出話來說,王道平要敢動他的一根草棒,就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這一次,王道平決心收拾這個惡霸。
一天,王道平命令部隊把高辛庄團團包圍起來,楊得志還特派一個營的兵力協助這次行動。此前,王道平已選出幾名戰士化裝打入了高辛庄,以策應攻寨。圍寨的第二天,我軍政工人員多次向高聖軍喊話,要他繳械投降,而高聖軍自恃武器好、守備嚴,決心與我軍對峙到底。
夜幕降臨,攻寨的戰斗打響了!隴海支隊的機槍、步槍齊發,手榴彈炸響,高辛庄的寨圍子在氣浪和硝煙中顫抖。午夜,外寨被隴海支隊佔領,但守寨家丁仍憑借內寨負隅頑抗。突然,內寨的大門被打開了,我內應同志高喊:“大門開了,快沖進來吧!”我軍一擁而入,守寨家丁隻好舉手投降。
攻開高辛庄、捉住高聖軍以后,王道平命令開倉分糧,附近的窮苦百姓都分到了糧食,同時也解決了楊得志部隊的吃飯問題。此外,王道平還利用從高聖軍家收繳的一筆錢,買了機器和布匹,在魯西南辦起八路軍被服廠,不到一個月,就為八路軍將士做了2000多套新軍衣。
隴海支隊在實戰中不斷發展壯大,很快擴充到1000余人槍。同時,部隊的政治素質和戰斗力也得到大大提高,破寨子,拔釘子,鋤奸除霸殺鬼子,僅兩個多月的時間就打響大小戰斗20余次,使盤踞在魯西南的日偽軍和地主武裝遭到沉重打擊。
1939年春,根據上級指示,一一五師隴海支隊改編為冀魯豫支隊第二大隊三營,王道平改任三營營長。按說,王道平任司令的隴海支隊同冀魯豫支隊是“平級”的,現在冀魯豫支隊不僅“吞並”了隴海支隊,王道平大司令之職還被縮編成了小營長,楊得志擔心王道平想不通,便親自找他談話。沒想到,王道平絲毫沒有狹隘的想法,愉快地接受了任命,他說:“司令、營長都一樣,反正都是打鬼子!”
1939年6月22日,冀魯豫支隊第二大隊在曹縣東南苗堤圈一帶設伏,痛擊300多日偽軍。王道平率領三營與兄弟部隊密切配合,奮勇沖殺,斃敵200余人,繳獲山炮1門和許多槍支彈藥。6月30日,楊得志指揮冀魯豫支隊攻克了國民黨頑固派姚崇禮盤踞的定陶縣城,消滅頑軍1200余人,王道平和三營又參加了這一戰斗。不久,王道平親率三營官兵利用夜戰拿下南章集,擊斃了頑軍頭目袁金花。
王道平在魯西南聲名日盛,一些地主和頑雜頭目為自保,紛紛請求與王道平結拜為兄弟。王道平自知此事非同小可,向上級做了匯報。上級首長指示本著統戰原則,但拜無妨。1939年夏,王道平一次就結拜仁兄弟80人。此后,王道平的這些仁兄弟大多都為抗日做出了一定貢獻,為魯西南抗戰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
“魯西南半壁屏障”
1940年7月,冀魯豫支隊根據抗戰形勢的需要,將部分主力地方化,第二大隊三營被改編為魯西南軍分區定(陶)曹(縣)支隊,王道平任司令員。隨后,定曹支隊在定陶縣城西的力本屯村召開誓師成立大會。自此,王道平率部在定陶和曹縣一帶繼續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為抗戰和保衛魯西南抗日根據地做出了突出貢獻。
1940年八九月間,楊得志率冀魯豫支隊主力奉命北調,魯西南僅留下地委機關和實際兵力不足一個營的軍分區獨立團以及王道平的定曹支隊等少量地方武裝,依靠當地群眾堅持斗爭。於是,日偽軍和石福啟、馬逢樂、胡羅頭、王子杰等盤踞在魯西南抗日根據地周邊的頑雜頭目,氣焰又囂張起來,他們糾合在一起,集中六七千人的兵力,從四面八方向魯西南抗日根據地大舉進攻。
面對大兵壓境、四面合圍的險惡局勢,魯西南抗日軍民雖奮起抵抗,怎奈寡不敵眾,偌大的根據地不久就僅剩下曹縣、定陶交界處的劉崗、曹樓、伊庄3個大村庄。而“三村”一直是魯西南地委所在地,一旦失守,這塊紅色抗日根據地將不復存在,因此形勢萬分嚴峻。
在此危急關頭,王道平帶領定曹支隊日夜轉戰在同“三村”毗鄰的定陶等地,一邊籌集糧款彈藥,一邊按照地委指示,利用一切關系和能力,動搖、分化、瓦解和打擊敵人的“四面合圍”,以減輕對“三村”的壓力。
從西面進攻“三村”、擁有1000多人槍的考城縣頑軍頭目胡羅頭,原為王道平舊交。王道平幾經思考,決定隻身去見胡羅頭。胡羅頭念及舊誼,設宴招待王道平。酒過數巡,王道平向胡羅頭論及我黨的統戰原則和堅持抗戰的前途,指明若繼續與“三村”為敵對胡羅頭將有“三大害處”:一、八路軍主力部隊雖暫時撤離,但並沒走遠,一旦回師,他必成覆巢之卵﹔二、馬逢樂與他是同床異夢,馬逢樂讓其打頭陣,損兵折將的是他胡羅頭,而坐收漁人之利的是馬逢樂﹔三、我地委領導指揮英明,“三村”軍民同心戮力,如誓死與“三村”為敵,他胡羅頭絕對佔不到任何便宜。
王道平言辭犀利,分析句句切中要害,令胡羅頭心悅誠服,不住點頭稱是。最后,他向王道平說:“四哥說得真好啊!為弟現在才弄清這裡面的利害關系。從今日起,保証按兵不動。”此后,胡羅頭不僅不再進犯“三村”,還偷偷賣給他們一些子彈和藥品。
從東南直扑“三村”的石福啟部,仗著人多槍多,氣焰極為囂張,一直充當進攻“三村”的急先鋒。王道平決心利用與石福啟的舊關系,通過有理有節的斗爭,阻止該部對“三村”的進犯。恰在這時,王道平接到石福啟的誘降信,他立即向地委做了匯報。地委研究決定,同意王道平去見石福啟,讓他設法拖住這股頑敵。
一天上午,王道平隻身來到位於蔡堂村的石福啟司令部內。石福啟幾句寒暄之后,虛情假意地對王道平說:“四哥呀,你投靠共產黨真是念錯了經。你趕快把隊伍拉回來,咱兄弟干個痛快的吧!”王道平嘿嘿一笑,說道:“我自打跟了共產黨,才算走上了光明道路。你現在的所作所為,才真正是念錯了經呢!我勸你及早改邪歸正!”
石福啟臉色陰沉了下來,兩隻狡黠的小眼睛擠巴幾下,挑撥說:“四哥,你好歹在國民黨裡干過團長,也好歹拉起過自己的隊伍。現在,共產黨把你的大部分人馬都拉走了不說,還隻給你個定曹支隊司令的虛銜!”
聽石福啟這麼說,王道平氣不打一處來,他宛如一隻發怒的雄獅,厲聲說道:“凡是真心抗日的人,不會隻盤算自己的小九九!為了抗日,不要說其他的,我就是貢獻出這條老命也在所不惜。你若再繼續進攻‘三村’,鐵心同共產黨和八路軍為敵,不要說共產黨、八路軍饒不了你,四哥我也絕不會放過你!不信咱就走著瞧!”
王道平充滿正義的言辭,對石福啟震動很大。他當著王道平的面,立即下達了停止進攻“三村”的命令。
不久,經過根據地軍民的奮力抗爭以及冀魯豫支隊主力部隊的及時回援,“三村”終於打退了日偽頑雜多路的瘋狂進攻,保住了魯西南抗日根據地!同數倍於我的敵人展開著名的“三村”斗爭,是魯西南抗戰史上最艱苦卓絕的一頁。王道平和他的定曹支隊在這場保衛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魯西南抗戰軍民的一致褒獎。
多年來,王道平率部在魯西南南征北戰,東擋西殺,為八路軍冀魯豫支隊的壯大和魯西南抗日根據地的發展,不辭勞苦,歷盡艱險,奉獻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多次得到楊得志等上級首長的嘉獎,被譽為“魯西南半壁屏障”。
王道平戎馬倥傯之間,不幸於1940年前后染上了肺病,行軍作戰中經常吐血不止。組織上和戰友們多次勸他離開部隊靜養,他都以“抗戰要緊”為由而婉言拒絕。后病情日趨惡化,他仍繼續堅持不下火線,每次轉移和戰斗,就讓戰士用床板抬著他,隨軍行動。
1944年3月14日,王道平病故於軍旅之中,終年58歲。魯西南地委將其安葬在他的老家王閣村,並為之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隨后,為紀念這位堅強的無產階級戰士,黨組織決定將其家鄉所在的磚廟區改名為道平區,並在王閣村為其建紀念碑一座。紀念碑正面上款為“冀魯豫邊區第五(魯西南)軍分區定曹地區支隊”,下款為“魯西南各界敬立,中華民國33年3月”,碑后刻有紀念碑文,碑帽正面刻有“百世流芳”四個大字。1980年紀念碑經過翻修,如今成為當地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原載:《黨史縱覽》2020年第4期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