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煜桐
2020年06月27日08:38 來源:學習時報
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瑞金葉坪洋溪村校址
1933年3月13日是一個值得永載黨校史冊的日子。為了廣泛地、有系統地傳播馬克思主義,同時也是適應革命和戰爭的需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去武裝革命干部的頭腦,大批地訓練工農干部,中共中央局集中了中央蘇區的黨、團、政府、工會的力量,於此日創辦了一個大規模的蘇維埃黨校——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校址開始在瑞金葉坪洋溪村,很快遷至瑞金沙洲壩大埠村黃竹堪下,最后遷至雲石山田心村。2011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批復同意將1933年3月13日確定為中央黨校建校日,將3月13日作為校慶日,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被正式確認為中共中央黨校的前身。
從1933年3月至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不到2年的時間裡,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先后有3位校長:任弼時、張聞天和李維漢。黨校共分3個班:蘇區工作人員訓練班、黨團蘇維埃和工會訓練班、高級訓練班。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的課程,主要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黨與政府各項建設的理論、經驗以及工人運動等。不同班次課程不一樣,總計課程的科目達10余門之多,如黨的建設、蘇維埃建設、軍事斗爭理論與經驗、工人運動、中共黨史、西方革命史、歷史、地理、自然科學常識等。學校教員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學校的領導和專職教員,如任弼時、張聞天、楊尚昆、董必武、李維漢、馮雪峰、成仿吾等,其中有人還不止講1門課,如成仿吾就講社會發展史和政治常識2門。另一部分就是請中央首長講課。毛澤東講授蘇維埃運動史,鄧穎超講授中共黨史,陳雲、劉少奇講工人運動史,顧作霖講少共史,博古講聯共黨史,周恩來、朱德、劉伯承講軍事斗爭等。
1933年3月13日下午1時,全體學員及各相關代表齊集學校禮堂,舉行了庄嚴的開學典禮。少共中央局、中央政府與全總執行局代表均有重要演說,勉勵學員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最后由校長訓詞,學員答詞后即宣布散會。當晚,學校舉行晚會,工農劇社表演歌舞、新劇等,節目均極精彩,博得觀眾熱烈掌聲和喝彩,直至11時,始盡興而散。
黨校即辦,校內各項事功紛紛啟動,氣象不凡。學校很快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國家職工工會支部。學校學術活動也很活躍,開學伊始便於3月18日(巴黎公社紀念日)和4月9日舉辦了2次演講:主講人分別是董必武和張聞天,主講題目分別為:《巴黎公社》《中國蘇維埃政權的現在與未來》。革命需要學習,學習促進革命。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所在的葉坪洋溪村位於瑞金城西郊,本是不起眼的小村落,而由於黨在此,黨校在此,人氣士氣文氣興盛一時。
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期間,雖然辦學時間短,條件艱苦,學校還開始自編教材,這裡舉2本書為例:一是張聞天、毛澤東合著的《區鄉蘇維埃怎樣工作》,該書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人民委員會出版﹔另一本是以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名義出版的《中國革命基本問題》。這2本教材的編寫,反映出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不僅注重宣傳馬列主義,也開始關注中國革命的具體問題並注意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
1934年10月,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開始長征。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的干部和小部分學員向西突圍到於都,編入李維漢任司令員兼政委的中央第二縱隊即“紅章縱隊”,夜渡貢江,開始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裡長征,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這一歷史階段就自然結束了。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