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紅醫將領”谷廣善

甘守義 唐寶全

2020年06月29日07:47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紅醫將領”谷廣善

  在我軍歷史上,曾有過這麼一支極為罕見的部隊:作為一支由周恩來親自授旗的主力部隊,全師平均年齡不到18歲故被稱為“娃娃師”﹔在反“圍剿”、長征等嚴酷戰火考驗中屢建奇功,湘江戰役時部隊減員隻剩四分之一以至被迫取消番號﹔雖存在不到兩年時間,卻培養鍛造了蕭華、彭紹輝兩位上將,兩位中將以及19位少將等一批開國將領、棟梁之材。這支部隊就是少共國際師。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空軍首任后勤部部長、時任少共國際師衛生部部長的谷廣善就是其中重要一員。
  “我堅決留下來當紅軍!”1909年5月,谷廣善出生於河北高邑縣塔張村一個農民家庭,一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賣掉全部家當供他在美國基督教會辦的同仁小學讀書兩年半,后因家庭窮困過早退學。他自小便給裁縫鋪做學徒,當過雜役,干過勤務兵。隨著1928年3月國民革命軍北伐部隊的到來,谷廣善離開敗退關外的奉軍而加入馮玉祥部32師的先頭部隊,因聰明能干而被師醫院董干堂院長看中留下當了醫兵,從此走進醫務工作生涯,先后從事看護生、司藥生、看護長、軍醫等。1930年10月,馮玉祥部第5路軍被蔣介石收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后,谷廣善擔任該部二十五師七十四旅二團軍醫,在參加對中央紅軍的“圍剿”中,在劉伯堅等共產黨人的影響下,他對蔣介石消滅異己的做法非常不滿並產生了強烈反蔣思想。九一八事變爆發后,面對蔣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面臨“跟共產黨紅軍走,還是跟國民黨蔣介石走”的嚴峻問題,谷廣善看到“紅軍官兵平等,抗日反蔣,為工農求解放,隻用了一個月就把部隊整編得面貌一新”,當即決定“堅決留下來當紅軍!”果斷參加該部1931年12月舉行的江西寧都起義,擔任部隊整編后紅一方面軍第五軍團15軍衛生處衛生科科長,逐步成長為蘇區紅軍醫療隊伍中的骨干。
  “硫磺治天瘡。”紅五軍團組建之初,病號多、開小差多乃是擺在軍政首長面前的兩大難題,衛生工作不僅事關指戰員治療傷病,更直接關系部隊鞏固。1932年7月,異常慘烈的水口戰役雖然取勝,但自身傷亡很大,病號一時突增。谷廣善就任紅五軍團13軍三十八師衛生隊隊長后,立即著手調查傷員病情,針對瘧疾、痢疾、爛腿三種情況查找病因、分類施策,集中收治2000多號病員。軍長董振堂專門到該師召開了全師連以上干部會,谷廣善在會上提出病號多,衛生隊有責任,但首先是部隊教育管理問題,建議有針對性地加強部隊教育管理,得到董振堂認可。此后,各部隊軍政指導員改善了同衛生人員的關系,抓緊衛生制度落實,減少勤務改善伙食,實現了整體衛生情況的明顯改觀。1933年8月5日,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在江西博生縣成立后,由於戰士年齡普遍較小,歷經閩北拿口、將軍殿、邱家隘等幾十次艱巨而激烈的戰斗得不到適當休整,導致身體素質下降。谷廣善12月初任第十五師(少共師)衛生部部長時,全師5000多同志約80%患有疥瘡,嚴重影響部隊戰斗力。他深入了解情況並立即向師政委蕭華報告建議:發動部隊,統一行動,徹底根治!谷廣善採用對較重病號用西藥,一般患者土法醫治,並靈活執行不准吃辣子的硬性規定,經過連續一個月的尋覓藥方、購買硫磺、配制藥膏、熬洗涂抹、煮衣殺虫等突擊治療,終於全部治愈了全師將近4000名官兵所患的疥瘡。對此,師政委蕭華連連贊嘆:“硫磺治天瘡。”全師衛生防疫工作大大向前推進。
  “有了谷廣善,醫院辦得真像樣!”在長征途中,特別在紅軍遭遇湘江戰役等較大傷亡的大型戰斗行動中,衛生部門面臨著更為繁重的救護、收容任務。谷廣善把自己的津貼大部分補貼給病號,上級配的馬也經常讓給傷病員騎,並帶領醫務人員將看護分成消毒、換藥、護理三班,做好消毒、換藥、服藥和其他准備工作,先照顧傷病員洗臉、洗腳、開飯后再料理自己食宿,精心醫治使戰士們得到早日康復重返前線。全面抗戰爆發后,谷廣善任115師衛生部部長。面對平型關戰役中四五百名傷員、前線缺乏完善的收容轉移機構的情況下,他帶領衛生管理科科長邱國光等隨指揮所到達前線,及時組織師教導大隊部分醫療人員、師直衛生所投入緊張救護,集中傷員包扎急救,完成了將病情復雜的傷員安全轉移到后方醫院的重要任務。1937年10月,谷廣善因衛生組織整編調任一軍團衛生部副部長,主持建立醫療共作制度,詳細登記出入醫院人員、建立傷病員病歷表,整理犧牲烈士遺物交由政治機關寄給烈士家屬等。這一工作得到政治部肯定表揚,軍團政委聶榮臻給予高度評價:“有了谷廣善,醫院辦得真像樣!”
  “開辟隱蔽醫院。”1938年12月,115師主力挺進山東開辟根據地。面對戰場上我軍在敵后開展游擊戰,遠距離轉移傷員困難較大的嚴峻形勢,谷廣善將在每個師建一野戰醫院或醫療所收治傷病員並隨部隊移動的夙願再次提出報告,師長林彪親自簽發命令,抽調一百多人成立了醫訓隊。1939年3月初,115師來到魯西地區,根據作戰需要,谷廣善指派衛生部二所就地在五曄村、岈山一帶開展隱蔽工作。面對當時各部隊、各軍區被敵人分割開來,八路軍隻能進行游擊戰的特殊狀況,谷廣善與衛生部同志根據游擊戰特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利用自然岩洞或在有利地形上人工挖掘洞穴,在作戰區內先后修建了地洞醫院、地道醫院,甚至還有設在敵人眼皮子底下每個洞大約有一米寬、兩米長可容納一兩個傷員的地下“隱蔽醫院”。與此同時,他把帶領當地百姓創辦的醫療所、隱蔽醫院變成一個特殊的戰斗體系而非單純的醫療機構,盡可能把衛生部力量充實在基層,做到每個醫療所配備一定數量的醫生、護士、司藥,專門救護傷員﹔配備強有力的行政領導,組織吃、住、挖洞、物資籌措以及掩護轉運﹔配備優秀的政工干部,做傷病員和群眾的政治工作,分散隱蔽,跟敵人巧妙周旋。同時經常深入各地檢查工作,幫助大伙解決困難,治療病危病重的傷員。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115師在山東戰場歷經戰役戰斗數百次,救治傷病員數萬名,沒被敵人抓住過一個八路軍傷病員,沒被打垮過一個八路軍醫療所,谷廣善可謂功不可沒。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