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老一輩革命家著作有哪些?

高長武

2020年06月29日07:49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老一輩革命家著作有哪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加強讀書學習,尤其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從哪裡學呢?首先是要讀書,從書裡學,不僅要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還要讀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著作。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著作是記錄和展現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回答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一系列問題,不斷繼承、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奮斗歷程的重要載體,其中所蘊含的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光輝的重要理論觀點、思想見解和方法智慧,不僅不會因為時間流逝而失去其重要意義,而且必將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不斷發揮出啟示和激勵作用。
  中國共產黨十分重視領導人著作的編輯和出版工作,已經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形成了一個包括著作單行本、綜合著作集(選集、文選、文集、文稿等)、專題文集、專題摘編等在內的領導人著作體系。這裡僅對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六位黨的領導人、老一輩革命家著作的出版概況作些介紹,並採取“點面結合、以點帶面”的方式,結合筆者自己的學習體會,從中選取幾部進行側重推介。需要指出的是,在黨的領導人著作序列中,分量最重、首先需要讀學的無疑就是選集(文選),考慮到其普遍為人熟知,故下面推介的主要是其外的著作。
  毛澤東著作

  毛澤東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一生著述非常豐富。早在20世紀40年代,解放區就印行了多個版本的選集。五六十年代,毛澤東親自主持編輯出版了《毛澤東選集(1—4卷)》,90年代又出版了《毛澤東選集(1—4卷)》第二版。此外,還有《毛澤東文集(1—8卷)》《毛澤東著作選讀(上下卷,甲種、乙種本)》《毛澤東軍事文集(1—6卷)》《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1—13冊)》《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上中下卷)》《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上下冊)》《毛澤東早期文稿》《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毛澤東哲學批注集》《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毛澤東外交文選》《毛澤東文藝論集》等著作集紛紛問世。
  這裡重點推介《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該書出版於2003年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之際。顧名思義,該書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綜合著作集,而是對毛澤東一系列著作和論述分專題進行摘編。全書按照1981年《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思想組成部分的概括,分為世界觀和方法論,新民主主義革命,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社會主義建設,人民軍隊、人民戰爭、戰略戰術和國防建設,思想宣傳工作和文化工作,政策和策略,黨的建設,對若干歷史事件、人物和文獻著作的評述等共九編,摘編毛澤東重要論述共約6000段。
  該書的定位是大型理論工具書,其最突出的特點是集資料性和工具性、思想性和理論性於一體。
  先看資料性和工具性。該書摘編的資料來源廣泛而可靠,既包括已經出版發行的毛澤東著作集和論述集,也包括沒有收入這些著作集和論述集的毛澤東著作單行本、有關報刊上發表的毛澤東的文章、一些書籍中引用的毛澤東的論述,還包括從毛澤東文稿檔案中發掘、整理的首次公開發表的部分論述,從而盡可能全面地涵蓋毛澤東關於各項工作的重要論述,反映毛澤東思想的核心要義。為方便讀者閱讀和查核,該書在編排層次上頗具匠心。在全書劃分九編的大框架基礎上,又在每編下劃分三四個層次,每個層次都有標題,且同一層次的內容多是按時間順序排列,也有一些層次中涉及到的資料,時間跨度不大或比較集中於某一篇或幾篇文獻,則按邏輯順序排列,把起統領、綜合作用的結論性論述放在前面,而展開具體分析的內容排在后面。
  再看思想性和理論性。這突出體現在:
  一是摘選的內容多是體現毛澤東的思想觀點和理論判斷的內容,而一般不選具體安排和部署工作或單純敘述事件過程、引述具體史料的內容。
  二是在各級標題擬定上,盡可能採用毛澤東著作中的原話,盡可能按邏輯關系確定和排列標題。比如,第一編“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第九節“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下列六個依次展開的小論點: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每一個革命者應該學習的科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學哲學極為重要﹔學習文化是學習理論的基礎,要學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提倡讀一些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學習理論要結合實際,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解決問題﹔學習要不畏難,不自滿,看不懂就“鑽”,沒時間就“擠”。

  三是為批駁歷史虛無主義觀點提供文獻支撐。比如,該書在“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關於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關於社會主義建設”三編中,分別設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全黨要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努力學會做經濟工作”以及“關於認識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客觀規律”專節,以豐富、扎實的文獻資料展現了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建設過程中對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思考和認識,澄清和批駁了歷史虛無主義者關於“毛澤東隻知道抓階級斗爭,不懂得發展生產力”的污蔑和詆毀。

  周恩來著作

  周恩來等其他老一輩革命家著作集的大量出版主要是在改革開放后。第一本大型的綜合性的周恩來著作集是1980年出版的《周恩來選集(上卷)》。此后,《周恩來選集(下卷)》《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周恩來外交文選》《周恩來經濟文選》《周恩來軍事文選(1—4卷)》《周恩來政論選(上下冊)》《周恩來文化文選》《周恩來教育文選》《周恩來早期文集(上下卷)》《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1—13冊)》等著作集紛紛出版。
  周恩來長期擔負文化戰線的領導工作。在工作中,他注重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善於總結黨領導開展文化建設和文化工作的正反兩方面經驗,善於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其他優秀文化成果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形成和提出了關於文化建設和文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理論觀點,不僅對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和文化工作起過重要指導作用,也為改革開放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重要思想啟迪。而這些重要理論觀點,主要蘊含在《周恩來文化文選》中。
  該書出版於1998年,收入周恩來1938年至1975年關於文化綜論、文學藝術、文物出版、教育科技、衛生體育和知識分子等方面的講話、批示、函電等共210篇。

  不妨列舉書中一些真知灼見: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必須一邊進行經濟建設,一邊進行文化建設,實現全面發展﹔關於文化發展方向,“一方面要披荊斬棘,一方面就要開辟道路”,努力建設中國的新文化﹔關於文化工作的人民性,要面向全國、面向農村,“把文化普及於人民”﹔關於對待傳統文化,要批判地繼承,“棄其糟粕,取其精華”,推陳出新,發揚光大﹔關於對待外國文化,要有所鑒別,“把好的東西吸收進來”,要融會貫通,“不能生吞活剝地硬搬”,要以我為主,“保持中國的傳統、情調和氣派”﹔關於文藝工作,“要兩條腿走路,既要有機地結合,又要有主導”﹔關於教育工作,“必須對舊教育進行根本性質的改革”,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這些觀點,今天讀起來依然引人思考。
  劉少奇著作

  1981年、1985年《劉少奇選集》上卷、下卷先后出版。此后,又有《劉少奇論合作社經濟》《劉少奇論工人運動》《劉少奇論黨的建設》《劉少奇論新中國經濟建設》《劉少奇論教育》《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1—12冊)》等出版。
  劉少奇在中國革命、建設歷程中,十分重視黨的建設工作,深刻總結黨的建設的實踐經驗,作出了重要理論建樹。這比較集中地體現在1991年出版的《劉少奇論黨的建設》中。該書收入劉少奇1936年至1962年論述黨的建設的著作47篇。其中《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論黨》等,都是黨的建設的理論名篇,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
  這部文集集中展現了劉少奇對豐富和發展黨的建設理論作出的突出貢獻:一是在黨的七大上對“毛澤東思想”作出完整概括和系統闡述,指出毛澤東思想“將造福於我國民族至遙遠的后代”。二是在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史上首創關於共產黨員修養的思想,闡明了黨員加強修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論述了黨員的修養包括思想意識修養和組織紀律修養兩方面,而最基本的修養就是樹立共產主義世界觀,指出了加強黨員修養的途徑是“革命的實踐”。三是豐富和發展了關於正確開展黨內斗爭的理論,闡述了黨內斗爭的根源、性質、內容和目的,提出了開展黨內斗爭的正確原則。四是豐富和發展了關於民主集中制的理論,明確提出民主集中制是黨的組織規律、是黨內的群眾路線等論斷,比較完整地闡述了民主與集中的辯証統一關系,提出了貫徹民主集中制必須遵循的原則。五是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把群眾路線提到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的高度,比較系統地概括了黨的群眾觀點。六是積極探索黨在執政條件下如何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問題,提出共產黨員標准的八項條件,發展黨員“寧可數量少一些,但要保証質量”。

  朱德著作

  已經出版的朱德著作集主要有《朱德選集》《朱德軍事文選》《朱德調查研究文集》等。
  朱德是人民軍隊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長期奮斗在指揮革命軍事斗爭和領導國防與軍隊建設工作上。提到朱德,人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其軍事貢獻和軍事著作。實際上,除了軍事工作,他還十分關心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工作,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提出了許多前瞻性的政策建議。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朱德堪稱全黨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的楷模。新中國成立后,他不顧年事已高,深入全國各地,進行了170余次調查研究,留下了100余篇調研報告。朱德在調查研究中形成的報告、電報、書信、批語等比較集中地收入到《朱德調查研究文集》中。
  這部文集清晰反映了朱德開展調查研究的鮮明特點:一是調研范圍廣泛、內容豐富,涉及到國民經濟發展的許多領域﹔二是調研主題集中而鮮明,大多圍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問題展開,以發展生產和改善人民生活為落腳點。朱德指出,“建設工作是多方面的,建設的中心是經濟建設,其他一切工作都應當為這個中心服務”﹔“如果不靠發展經濟建設來改善人民的生活,就等於取消了社會主義”。三是堅持問題意識,著眼於發現和解決問題,提出許多建設性前瞻性的工作建議。比如,“積極組織力量從速進行開發”海南島,國防工業要走“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發展道路,廣東“海產、陸產均極豐富,實在是我國財富之區,應特別重視此世界罕有之地區”,“四川農業水字當頭”,等等。四是堅持走群眾路線,認真傾聽和反映群眾呼聲,努力解決群眾生活的實際困難。朱德調查研究的這些特點和做法,對今天我們做好調查研究依然有重要參考價值。
  鄧小平著作

  鄧小平是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創立者,其最重要的著作主要編入三卷本《鄧小平文選》中。1983年、1989年、1993年,《鄧小平文選(1975—1982)》《鄧小平文選(1938—1965)》《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先后出版。1994年,又對前兩卷作了修訂、增補,出版了第二版,依次改稱《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一卷。此外,還出版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鄧小平同志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鄧小平同志論改革開放》《鄧小平同志論教育》《鄧小平同志論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鄧小平論統一戰線》《鄧小平論國防和軍隊建設》等著作集,以及《鄧小平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論述專題摘編》《鄧小平論十一屆三中全會》等論述摘編。
  新近出版的一部鄧小平著作集,是《鄧小平文集(1949—1974)》。該文集的出版,為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特別是了解其形成的歷史淵源,深入總結改革開放前中國共產黨努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歷程和經驗,深入理解鄧小平理論與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繼承發展的關系以及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內在聯系,提供了重要讀本。
  這部文集是對《鄧小平文選》的重要補充。《鄧小平文選》收入的新中國成立后至1965年的鄧小平文稿隻有27篇,1966年到1974年的文稿則沒有收入。將從新中國成立到1974年間鄧小平的文稿集中編輯出版是十分必要的。
  這部文集共收入此前《鄧小平文選》沒有收入的文稿406篇,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收入1949年10月至1952年8月鄧小平主政西南時期的文稿﹔中、下卷收入1952年8月至1974年11月他在中央領導崗位工作期間的文稿。這些文稿內容廣泛,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科技、教育、軍事、統戰、黨建等多個方面,記錄和反映了鄧小平為鞏固新生政權、恢復國民經濟、確立社會主義制度、開展社會主義建設、加強黨的建設等作出的重要貢獻,以及他在參與一系列重大決策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思考和探索。
  正是這些思考和探索,為鄧小平后來領導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鄧小平理論提供了基礎。這裡舉幾個例子。比如,關於判斷社會主義搞得好不好的標准:“搞社會主義主要看兩條,一群眾滿意,二發展生產力”。關於如何看待我們的制度:“我們的制度還不完善”,“正確的要堅持,錯誤的要糾正,不完善的要補足”。關於社會主義歷史時期的期限:“應該是很長的”。關於黨要有領導核心:“黨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黨一定要有領袖,有領導核心”。關於堅持群眾路線:“無論革命,還是建設,都要貫徹群眾路線”。
  陳雲著作

  已經出版的陳雲著作集主要包括《陳雲文選(1—3卷)》《陳雲文集(上中下卷)》《陳雲論黨的建設》等。
  這裡著重介紹一下2005年出版的《陳雲文集》。該書收入《陳雲文選》以外的1935年至1986年間陳雲的文章、講話、談話等共388篇。該書連同《陳雲文選》一起,真實記錄了陳雲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努力探索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道路進程的所思所想所為,集中反映了他對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重要貢獻,其中關於黨的建設、經濟建設、思想方法方面的一些獨創性的論述和見解,尤為豐富和珍貴。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從執政黨的黨風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提出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重要觀點。比如,關於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共產黨員要“為共產主義奮斗到底——到死了為止”。關於政治路線和組織工作的關系,指出“組織工作服從於政治路線,同時政治路線能否實現又決定於組織工作”。關於紀檢部門的工作任務,指出“各級黨組織和黨的紀律檢查部門只是查處違法亂紀的案子不行,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共產黨員的黨性教育,提高共產黨員的素質”。
  二是深刻總結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並努力探尋其中的規律。比如,關於正確處理社會主義條件下計劃與市場的關系,早在1956年就提出重視市場調節問題:“我們今天也把市場搞得很死。若不注意解決這一問題,天下就會大亂。”而改革開放后,則又多次強調宏觀調控的重要性。關於穩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在高度評價其歷史意義“不下於私營工商業改造”的同時,提出兩條建議:“第一,體制必須改革。”“第二,改革必須經過試點。”關於對外開放,提出不僅要引進來,“我們也可以到人家那裡去”。
  三是重視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他指出:“哲學是馬列主義根本中的根本。這門科學是觀察問題的觀點(唯物論)和觀察解決問題的辦法(辯証法),隨時隨處都用得到。”他在長期實踐經驗基礎上創造性地對唯物辯証法的觀點和要求進行了高度概括:“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交換、比較、反復”,“這十五個字,前九個字是唯物論,后六個字是辯証法,總起來說就是唯物辯証法。”
  總之,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著作是一座巨大寶庫。這些著作的陸續編輯出版為我們挖掘和利用這座寶庫提供了基礎,而要充分發揮這座寶庫的作用,把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就需要我們舍得花功夫去研讀它們,努力做到讀懂弄通、學好用好。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