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明 成山
2020年06月30日07:45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6月28日,石家庄市人民醫院的12名新黨員來到革命聖地西柏坡,參加主題黨日活動。他們都是參加援鄂抗疫的醫務人員,因表現突出,今年3月份在武漢火線入黨。新華社發(陳其保 攝)
我們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99年艱苦奮斗創造出的重要歷史經驗,為我們提供無盡的力量和無窮的智慧。面對深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們更加需要加強黨史學習,深入思考,更好地認識過去、把握當下、走向未來。
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
●從黨史中學習先輩們無比堅定的革命信念
●從黨史中繼承和發揚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從黨史中深切感悟我們黨化危為機的智慧和能力
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曾有一段展望中國革命必將勝利的話:“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很難想到,這段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的宣言,竟是寫於中國革命最艱難困苦的歲月——1930年井岡山斗爭時期。在井岡山兩年零四個月的斗爭中,犧牲了48000多名革命先烈,平均每天就有50多人倒在這片紅土地上。革命者無比堅定的信念、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永遠銘刻在歷史的畫卷上,成為鼓舞和激勵后來者不懈奮斗的巨大力量。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的命運、中國社會的面貌和中國歷史發展的方向發生了根本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有強大戰略自信的偉大國家,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成為有強大戰略自信的人民和民族。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強大戰略自信的基本內涵,就是中央反復強調的“四個自信”。
既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又有嚴明的紀律保障,這是我們黨的獨特優勢和優良傳統。這一特點,通過黨章可以體現出來。
1922年7月,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了入黨介紹人制度等嚴格的入黨條件,並單列了紀律一章,明確規定,凡關系全國之重大政治問題,各地黨組織和任何黨員不得違背中央立場“單獨發表意見”,“言論行動有違背本黨宣言章程及大會各執行委員會之議決案”者,必須開除黨籍。這與我們今天要求黨員要嚴守黨的政治紀律一脈相承。1923年黨的三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又規定了候補黨員(即預備黨員)的制度。1924年黨的四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則規定了凡3名或以上黨員就必須建立支部,並明確了其作為黨的基層組織的性質。這為后來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壯大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99年歷程,艱辛備至、困難迭出。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一次次化危為機,最終奪取全國政權,帶領中國人民走上復興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敢於斗爭、敢於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們的政治優勢。
1927年,湘贛邊界,5000人的秋收起義隊伍組成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在遭遇少量傷亡后,部隊向井岡山進發。但是在行軍途中,不斷出現人員逃散現象。到達三灣村時,部隊隻剩下不到1000人,連師長余洒度都偷偷跑了。
若穩不住心,人就跑光了。如何化解我們黨面臨的又一次危機?
在三灣村,紅軍進行了改編,把一個師縮編成一個團。最重要的一項措施,就是每個連成立黨支部和士兵委員會,實行民主管理。
運用黨的建設這一重要法寶,重新凝聚了人心、增添了信心。從此,中國共產黨帶領的隊伍,不管是革命還是建設過程中,都沖不垮、打不爛。后來的二萬五千裡長征,再也沒有出現思想掉隊的問題。
善於審時度勢、勇於自我革新、精於總結經驗、成於化危為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留給我們的重要啟示。弄懂了這一點,我們就明白了為什麼要叫長征,而不是撤退。中國共產黨把艱苦卓絕的長征轉化為宣傳抗日、發動群眾、播撒革命火種的契機,於危機中開新局,為后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延安局部執政、最終建立新中國開辟了道路。
黨史是必修課,必須修好
●准確把握黨史的重要性是推動黨史學習科學化的基礎和前提
●學習黨史知識,能使我們提高歷史思維,把握歷史規律,汲取歷史經驗和智慧
1942年3月,毛澤東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中指出:“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這當然不是說要把歷史上每一件事統統搞清楚了才可以辦事,而是要把黨的路線政策的歷史發展搞清楚。這對研究今天的路線政策,加強黨內教育,推進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我們要研究哪些是過去的成功和勝利,哪些是失敗,前車之覆,后車之鑒。”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黨史這門必修課中蘊藏著豐富的營養。
首先,學習黨史能夠了解我們黨的理論是在什麼背景下、針對什麼問題提出來的,能夠了解我們黨的理論究竟解決了哪些中國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有助於增強理論自信。我們黨的理論既有問題導向,又有實踐基礎,自然就應充滿自信。其次,通過長期奮斗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寶貴經驗是中國共產黨走向輝煌的基礎,學習黨史有助於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再次,學習黨史有助於總結黨的失誤和教訓,有利於今后少走彎路,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特有的革命精神,淬煉於我們黨艱苦創業歷程中,書寫著共產黨人不懼挑戰、砥礪前進的拼搏精神,是我們黨寶貴的財富,任何時候都要傳承。回顧歷史,“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到西柏坡、古田、延安、遵義、井岡山、中共一大會址等革命聖地,緬懷先賢,借鑒歷史,昭示現實。在遵義紅軍山烈士陵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定要“告訴大家我們黨是怎麼走過來的”。在西柏坡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在古田會議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大家深入思考“當初是從哪裡出發的、為什麼出發的”。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習近平總書記說:“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每次來緬懷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禮,心靈都產生觸動。”站在延安楊家嶺中共七大會址的中央大禮堂內,習近平總書記回憶:“這裡我來過多次,插隊時每次到延安都要來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禮。”習近平總書記對於黨史的重視,讓我們深切地感悟了“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博大智慧,深刻地領會了“雄關漫道真如鐵”的奮斗精神和“萬水千山隻等閑”的豪邁之情。學習黨史,能幫助我們提高歷史思維,把握歷史規律,汲取歷史經驗和智慧。
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是學習黨史的重要前提
●學習黨史要和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培養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結合起來
●學習黨史要與把握歷史發展大勢以及當下形勢結合起來
●學習黨史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中國共產黨的先驅李大釗在1923年撰寫《史觀》提出:“故歷史觀者,實為人生的准據,欲得一正確的人生觀,必先得一正確的歷史觀。”這一正確的歷史觀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它以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為根本立場,以特定時代中的社會實踐為根本出發點,以探尋和運用歷史規律推動人類進步發展為根本目的來認識、敘述和評價社會歷史。
縱觀99年歷史,中國共產黨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並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得以擺脫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辯証的科學精神、無私無畏的博大胸懷領導和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無論處於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從未動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因此,學習黨史一定要和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培養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結合起來,我們才能洞察和把握住歷史發展的真諦。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系統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類發展歷史規律,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
可以這樣說,把黨史事件放到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大局中去審視,才能客觀總結經驗教訓,更好汲取歷史智慧﹔把黨史事件放到古今歷史中去考量,才能深刻理解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近代中國落后挨打、受人欺辱的歷史教訓刻骨銘心,讓我們更加懂得隻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書寫了最成功的脫貧故事,中國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99年風雨兼程,中國共產黨形成了用發展的、變化的、運動的視角看問題的思維方法,能夠根據時與勢的不同而靈活調整政策,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作為肩負偉大歷史使命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意識學習好黨史。像《毛澤東傳》《中國共產黨歷史》《苦難輝煌》等都是學習黨史的極好教材。不同層級的領導干部和黨員,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閱讀。
此外,有條件時,還應該去一些革命聖地,在紅色文化熏陶下提升對黨的歷史的認識。試想,當我們揮汗如雨地走在井岡山的“挑糧小道”上,遙想當年官兵同甘共苦的歲月,我們是不是更能真切感受中國共產黨力量的源泉?當我們置身簡朴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會址,耳畔回響起“兩個務必”的諄諄教誨,我們是不是更能從中找到工作的動力和方法?學黨史,真正能讓我們回望來路、遙看未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王向明,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教授。成山,西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