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家書故事映照如磐初心

張丁

2020年07月01日08:1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家書故事映照如磐初心

  許英烈士家書信封。資料圖片

  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收藏了自明末清初以來的五萬余封家書,紅色家書約佔五分之一,時間跨度為一個世紀左右。紅色家書展示了不同時期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和心路歷程,具有鮮明特色:挺立時代潮頭,追求光明進步,勇於擔當奉獻,犧牲小我、成就大我……這些家書背后,是一代代共產黨人前赴后繼、接力奮斗的輝煌歷史。

  1926年11月6日,時任葉挺獨立團某部政治指導員的陸更夫給遠在四川敘永老家的五弟寫了一封家書,透露出對家人的強烈思念:

  “……要是我回家也很容易,不過我現在不能回來!我很久沒有得到家信了,然而這是沒有辦法的事,不久我該可以決定交信地點,決定時再通知你!父親現在何處?我不知信該交什麼地方!母親近來想也安好無恙!我現在的身體很是安健,能吃苦!不害病,這是母親和你們都喜歡的!”

  令人遺憾的是,從16歲離開家鄉到成都讀書,直到26歲被捕犧牲,10年時間裡,陸更夫再也沒能回到朝思暮想的家鄉。

  這封家書是陸更夫烈士唯一幸存的遺墨。他曾對妻子黃海明說:“咱們都是革命者,我們的一切都屬於黨,屬於人民。為了黨的事業,我們都會毫不猶豫地獻出自己的一切,包括幸福,乃至生命……”黃海明1927年入黨,坐過國民黨的監獄,把一生獻給了黨的事業。她與陸更夫唯一的女兒陸曼曼繼承了父親遺志,也走上了革命道路,長期從事國防工業建設,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

  1948年8月20日,東北人民解放軍4縱12師35團2營教導員許英在寫給母親的家書中說:

  “10年的革命鍛煉教育了我,我完全明白我這10年的斗爭是無比的光榮、偉大,我忍受了一切艱難困苦,在生死的危機情況下進行著頑強的流血的斗爭,這是為了母親、弟弟的永遠解放。為著母親的幸福,為著全人類的自由解放我情願以死殺敵,我的光榮正是母親的光榮,全家的光榮。”

  一個多月之后,許英在遼沈戰役中犧牲。這封家書是戰友從烈士衣兜裡發現的。

  數十年來,許英的侄子許卓亮精心保存著伯父的家書手稿,深受感染。他先后入伍、入黨、提干,多次立功受獎。2018年,許卓亮從部隊退休后,回到老家河北省饒陽縣良見村,在家中老屋的遺址上翻建新房,取名“家史館”,把許英烈士的家書等家史資料陳列其中,供家族成員參觀學習、傳承家風。

  1994年“七一”前夕,何顯斌給正在湖北沙洋師范學校讀書的女兒何金慧寫信:

  “作為一個中國共產黨的普通黨員,我還想說幾句話。……你是否應該向黨組織遞交申請書?……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總有一定的理想、信念、人生觀。”

  1997年2月23日,何金慧寫下入黨申請書,第二年7月1日如願入黨。在她的建議下,家裡三位黨員組成了一個家庭黨支部。2001年,何金慧不幸去世,父母連續4年,堅持每年為她交納1000元黨費,以此延續她的政治生命。

  何金慧成績優異,思想進步,被稱為“哲學女孩”。她去世后,留下了數百封書信、幾十本日記,成為新時期大學生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典范。何顯斌主動從荊門市東寶區教委主任的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發起成立了以女兒名字命名的助學基金和青少年教育促進會。二十年來,他應邀到大中小學作勵志報告四百余場,用女兒的成長故事感動了十余萬青少年﹔資助90余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創辦了“金慧故裡老來樂”服務隊,照顧十多位孤寡和空巢老人……

  家風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捧讀這些家書,我們可以觸摸到先輩們筆下流出的熱血和激情,他們把民族獨立、人民幸福置於個人、家庭之上,表現出英勇無畏的氣節和崇高的犧牲精神﹔可以感受到作為中國先進文化的代表,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是怎樣堅守初心使命,實現政治理想的﹔也可以從一個側面理解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密碼。

  (作者:張丁,系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研究館員)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