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毛澤東深厚的人民情懷

張弘弛

2020年07月06日08:11    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毛澤東深厚的人民情懷(圖)

出身農民家庭又親事農活的青少年毛澤東,自小對勞苦大眾有著深厚而朴實的情感﹔接近而立之年的毛澤東,已成為一個具有共產主義信仰的馬克思主義者,其人民群眾觀便由自發朴素向馬克思主義的方向轉變。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構成了毛澤東人民群眾觀的基礎──“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英雄”。他后來提到的“拜人民群眾為師”“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准”,無不閃耀著馬克思主義人民群眾觀的光芒。

為人民群眾謀利益

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是毛澤東人民群眾觀朴實而生動的體現。毛澤東多次強調“要得到群眾的擁護,就要真心誠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活和生產問題”。他一生心系群眾,關心人民疾苦。

早在1922年,毛澤東便提出了農民的根本“生存權”問題。什麼是中國農民的生存權?毛澤東經過長期的思考,認為飢餓甚至有些人餓死是對農民生存權的最大威脅,當時的中國農民的基本生存權就是解決溫飽問題,而致使農民貧窮與飢餓的根源在於封建土地所有制。基於這樣的認識,毛澤東從創建中國工農第一個武裝割據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始,便將土地問題作為解決農民生存權的關鍵,通過打土豪分田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不僅極大地激發了蘇區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熱情,而且使廣大農民發自內心擁護共產黨領導的工農武裝。

1928年,由毛澤東親自主持制訂了《井岡山土地法》,首次以法令形式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按照男女老少平均分配、有勞動能力者多分的原則進行土地分配,以實踐耕者有其田的社會理想。並在中央蘇區的寧岡、永新、蓮花、遂川開啟了革命根據地政權建設的偉大嘗試,成立邊區政府,實行能充分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工農兵代表大會,蘇區群眾在政治與經濟權益上得到了保障,激發了他們跟共產黨走的政治熱情。

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著重強調人民民主和保障人民權利,他主張全國人民都要有人身自由的權利、參與政治的權利和保護財產的權利。據此,中共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人權的綱領、條例、法規,這體現毛澤東“人民群眾觀”日臻成熟,極大地增強了人民的團結,壯大了人民群眾的力量,孤立了抗日陣營中的反動勢力,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厚植了群眾基礎。

在解放戰爭中,毛澤東所領導的共產黨人為老百姓做的最實實在在的一件事就是把土地分給農民,使千百萬農民擺脫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枷鎖,而且本村有在國民黨軍隊服役、現役的官兵家人,一視同仁,一樣分地。這就不僅使億萬農民甘願跟共產黨走,也極大地動搖了國民黨軍隊中來自社會底層的官兵,加速了解放戰爭的進程。

新中國建立之初,毛主席及其所領導的共產黨人所接手的中國是一個沒有石油,沒有重工業,連火柴鐵釘都沒辦法生產的國家﹔一個剛剛遭受了百年戰亂、滿目瘡痍的世界最貧窮的大國﹔90%以上是文盲半文盲,人均壽命不過35歲﹔全國僅有的一點財富又被蔣介石集團洗劫一空,劫持去了台灣。面對困境,毛主席及其所領導的共產黨人帶領全體人民建立了保証和維護人民當家作主政治權利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農民參與生產隊事務管理、工人參加工廠管理,在政治上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以工農為主體的人民群眾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毛主席愛人民,他是我們的帶路人”“人民熱愛毛主席和共產黨”,是這一時期良好黨群關系的真實寫照,人民群眾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當中,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奮斗,很快便解決了溫飽問題,到1975年,中國人90%以上接受了初等以上教育、人均壽命達到65歲,這些,都是毛澤東人民群眾觀在具體實踐中的運用,並且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尊重人民主體地位

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把人民群眾視為歷史的主人,是毛澤東人民情懷的根基。早在建黨之初,毛澤東深入安源開展工人運動,在夜校上課時,毛澤東生動地說:“ ‘工’字上邊一橫代表天,下邊一橫代表地,中間一豎代表我們工人,我們工人可以頂天立地!”煤礦工人立即掌聲四起。后來,他又去長沙給人力車夫講課時說:“工人就是做工的人,咱們把‘工’字放在‘人’字上面,大家看看是個什麼字?”車夫們異口同聲地說:“天!”毛澤東深情地說,“我們工人就是‘天’!我們工人聯合起來就可以頂天立地!”由此可以看出,毛澤東非常看重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

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中國共產黨人就會有取之不竭的力量之源,正如毛澤東所說的,“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人敵?”“兵民是勝利之本”,千百萬跟黨走、擁護革命的群眾是“真正的銅牆鐵壁”,“戰爭的偉大之雄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

正因為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了人民主體地位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因而我們黨及其所領導的人民軍隊,才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無數的工農子弟跟黨走、踴躍參加紅軍”,到抗戰時期“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開辟了廣泛的抗日根據地及其敵后武裝,將敵置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再到解放戰爭時期“每當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進行大決戰前,人民群眾以極大的熱情進行義務援軍,我們不需要后勤部,千千萬萬的群眾就是我們的后勤部﹔我們沒有野戰醫院,野戰醫院就是大娘的炕頭”,無不是毛澤東以人民為主體地位人民觀的偉大勝利。

新中國的成立,人民當家作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中國人民主體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顯,中華民族由此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在黨和集體組織的號召下,中國農民修建了8.6萬座水庫、構筑了17萬公裡的河堤,科研人員研制成功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和復方蒿甲醚,“兩彈一星”橫空出世,用短短20多年時間建成了較完備的工業體系,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改天換地的英雄氣概,這是毛澤東人民群眾觀在社會主義改造與建設時期的生動體現和偉大勝利。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人民群眾觀的至高境界,是毛澤東思想最富於生命力之所在。在毛澤東一生的著述中,論及“為人民服務”的地方頗多。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在延安中央警備團戰士張思德追悼會上作了《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為人民服務》成為那個時代共產黨人進行黨性錘煉必讀的“老三篇”之一。中國共產黨“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利益工作的”“我們的一切工作干部,無論職務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在黨的七大上,在毛澤東的提議下,將“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唯一宗旨寫入黨章,從此“為人民服務”成為共產黨人的根本價值取向。毛澤東“為人民服務”思想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在它的感召下,涌現出了許多像時傳祥、王進喜、雷鋒那樣無私奉獻、為人民服務的勞動模范和先進人物,好人好事蔚然成風,其純正的社會主義道德風尚仍然為當今一些老黨員、老干部、老工農所津津樂道。

正因為毛澤東有著深厚的人民情懷,因而他喜歡融入人民當中,喜歡與群眾在一起。有時他出行,安全保衛部門因為怕發生意外,便將群眾擋在一定的距離外,對此,毛澤東常生氣和發脾氣,他說,如果不能與群眾打成一片,我還是共產黨的領袖嗎?在毛澤東的一生中,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的官員魚肉百姓、搞腐敗,為此,毛澤東發出警告:“誰搞腐敗,我就割誰的腦袋!”這是他的政治承諾,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充分表明了他鮮明的人民立場──堅決地站在人民群眾一邊。

今天,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如果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在新的時代,我們廣大的黨員干部,很有必要學習毛澤東深厚的人民情懷,重溫他“為人民服務”的教導,踐行人民至上的理念,堅決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責編:王珂園、謝磊)
相關專題
· 毛澤東紀念館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