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長征精神: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靳昊 周仕興

2020年07月22日07:5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長征精神: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貴州赤水市土城鎮四渡赤水一渡渡口,索橋上游人如織。陳朝君攝/光明圖片

  游客在臘子口戰役紀念館參觀“崔古倉放糧”蠟像。新華社發

  甘肅會寧縣大墩梁紅軍烈士紀念碑。新華社發

  在浙江湖州市南潯文園紅軍長征追蹤館門前,講解員向小朋友介紹雕塑展品。新華社發

  向前,向前。

  迎著蒙蒙的暮靄,急行軍的腳步聲,蓋過了潺潺的水流聲……

  86年前,一支舉著鐮刀錘子旗幟的隊伍,匆匆跨過贛南於都河,踏上戰略轉移的征程。

  腳蹬草鞋、肩扛土槍,從中國東南的根據地到廣袤的大西北,縱橫十余省,長驅二萬五千裡。這一人類歷史上亙古未有的壯舉,被叫作——長征。

  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創造的人間奇跡,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是人類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偉大史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薪火相傳,生生不息。長征精神猶如一顆種子,深植大地與山川,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硝煙散去,山河無恙,精神永存。

  革命理想高於天

  1935年8月,紅軍過茫茫草地時,一個小戰士不慎陷入沼澤。毛澤東同志正巧路過,他一把拉起小戰士,一邊笑著風趣地對大家說:“別看他外表像個泥人,那泥裡包著的可是鋼鐵。”

  這支骨瘦如柴的疲乏之師,還能笑談“鋼鐵”。這“鋼鐵”到底是什麼呢?

  “革命理想高於天。”這“鋼鐵”,就是革命的理想和信念。自上海石庫門和嘉興南湖紅船起航,中國共產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矢志不渝。

  “當年革命十分艱難,也可能不成功,但人們心中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就一定會前赴后繼,哪怕當時不成功,將來也必然成功!”2019年5月20日,江西於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外,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

  理想信念之火照亮了漫漫征途,理想信念之火點燃了無窮斗志。

  “紅軍將士用雙腳走出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遠征,走出了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寧夏固原西吉縣將台堡紅軍會師紀念館館長張玉忠說,“經歷了長征洗禮的紅軍戰士,遠遠看見對方時情不自禁地大喊‘我們勝利了’。”

  幾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始終閃耀著火熱的信仰光芒,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為了救國救民,哪怕付出一切犧牲。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2012年11月29日,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書記處的同志來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

  “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鮮明地提出“中國夢”這一重大的政治命題。“中國夢”一經提出,就在中華兒女中產生了極大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國際上也引發廣泛認同。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鄭重強調。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新長征路上,中國共產黨人必須拿出精神、拿出勇氣、拿出實力來圓夢!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出台,一場激濁揚清的風氣巨變從此開啟。猛藥去疴、重典治亂,“老虎”“蒼蠅”一起打﹔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籠子,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為新時代深化黨的自我革命的生動實踐。廣大黨員、干部更加深刻地明白我們黨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信仰之基更加牢固、精神之鈣更加充足。

  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是革命軍人的靈魂和安身立命之本。新時代強軍興軍再出發,理想信念的燈塔指引人民軍隊凱歌行進,全軍新風正氣持續上揚,努力鍛造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過硬部隊。

  新長征路上,無數奮斗者高擎起理想的火炬。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李保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矢志追逐中國“天眼”的南仁東,“一朝上島、一生為國”的守島英雄王繼才……他們用理想信念和不懈奮斗鑄成不朽的精神坐標,激勵著中華兒女勇於追夢、圓夢。

  2017年10月2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

  新時代,旗幟高揚。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成為引領中華民族堅定前行的思想火炬。

  “八個明確”深刻闡明思想內涵,“十四個堅持”全面謀劃基本方略……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鮮明的科學性、時代性、實踐性、革命性,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樹立起思想的燈塔,標注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澎湃力量。

  闖關奪隘勇向前

  貴州遵義老城子尹路96號,一座兩層灰磚樓房坐北朝南、臨街而立。樓旁一棵90多年樹齡的老槐樹,枝繁葉茂、蒼翠挺拔。它見証了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如何在此扭轉乾坤、奠基“成人禮”。

  “路迢迢,秋風涼。敵重重,軍情忙。”長征的開篇,源於“左傾”教條主義領導下帶來的慘重損失。周恩來同志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萬裡長征,就因為在江西打敗了,硬拼消耗,拼到最后擋不住,不得不退出江西。”

  路在何方?

  遵義會議的召開,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最終迎來了中國革命撥雲見日。

  當歷史的指針撥向1978年,同樣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如春雷乍響,掀開歷史的新篇章。黨的工作重心由“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的恢弘史詩由此拉開大幕。中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人民富起來了。

  然而,船到中流浪更急。

  “矛盾越大,問題越多,越要攻堅克難、勇往直前。”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部署、總動員,凝聚起全黨全社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識和行動力量。

  109枚紅色的公章,整整齊齊被封存在長方形的透明玻璃箱內。2014年5月20日,天津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成立,之前分散在18個委辦局的216項行政審批事項集中到一起,109枚審批專用章也簡化為一個章。這些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的印章,成為新時代簡政放權的生動見証。

  闖急流、涉險灘、立柱梁、破藩籬,黨的十八大以來,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400多個重點改革文件先后出台,1900多項改革方案接續推出——

  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人民當家作主、推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建設,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文明治理格局﹔健全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的體制機制,管黨治黨的制度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提高。

  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教授尤裡·塔夫羅夫斯基在俄羅斯《獨立報》撰文說,中國改革開放是全世界范圍內規模最大的試驗,“它顯然已經成功,中國人民將跨越歷史長河,向著夢想前進”。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走好今天的長征路,就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以釘釘子精神確保各項重大改革舉措落到實處,就要把改革發展穩定統一起來,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

  群眾路線譜新篇

  “紅色政權下,人民挺直了腰杆做主人。百姓們堅信,跟著共產黨,跟著紅軍,苦日子都會變甜。”江西於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館長藍華英介紹,為了幫紅軍搭浮橋渡河,老表們送來了毛竹,搬來了門板、床板,有的老人甚至送來了自己的壽木。

  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的長征路上,全黨必須牢記,為什麼人、靠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

  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必須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增進了同群眾的感情、拉近了同群眾的距離,增強了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

  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升,貧困人口不斷減少,生態紅利不斷釋放,建成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累累民生碩果,引領人民群眾朝著全面小康邁進。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六盤山腳下的小村庄龍王壩,距離西吉縣城8公裡。2013年后,龍王壩成立林下產業合作社,依托豐富的自然景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被評為全國最美休閑村庄。如今的固原,旅游扶貧已經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源頭活水”。

  貴州遵義、寧夏固原、四川涼山、江西於都,黨的十八大以來,每次考察這些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習近平總書記都會深切地關心當地群眾的脫貧致富問題。

  滴水穿石,弱鳥先飛。如今,那些曾為紅軍戰士遮風擋雨的茅屋土房,已變成寬敞明亮的現代民居﹔那些崎嶇坎坷的泥濘小路,已變成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當年的貧苦群眾吃不飽穿不暖,現在的人們在想怎麼吃得更好、更健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落下。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戰決勝時刻,中國共產黨人正義無反顧地扛起脫貧攻堅的重擔,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起總攻。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全國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筑起一座座抗擊疫情的堅強堡壘。

  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聶榮臻同志曾說:“碰到了困難,人們就想起長征。想想長征,就感到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新的長征路上,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

  向前,向前!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大力弘揚長征精神,凝聚起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磅礡力量,我們重整行裝再出發,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記者 靳昊 周仕興)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