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寫在牆上的留款信

王平 葉勇明

2020年07月31日08:04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寫在牆上的留款信

  編者按

  鐵一般的紀律是人民軍隊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從早期的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到“霓虹燈下的哨兵”拒腐蝕永不沾,再到把“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確立為強軍之基,人民軍隊93年的發展歷程,正是官兵對紀律自覺遵守、薪火相傳的歷程。“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一起通過一組文物故事,感悟人民軍隊鐵的紀律。

  “老板:你不在家,你的米我買了廿六斤,大洋二元,大洋在觀泗老板手禮(裡)。紅軍”。在福建省漳平市楊美村傳統民厝榮福堂內的牆壁上,一幅高0.55米、寬0.35米的留款信十分引人注目。

  1929年8月,國民黨調集閩、粵、贛三省的兵力“會剿”閩西革命根據地。為了保衛閩西土地革命的勝利果實,粉碎敵人的三省“會剿”,擴大紅色區域,紅四軍決定由軍長朱德率領二、三縱隊向閩中進軍。其間經過楊美村,當地群眾對紅軍不甚了解,不清楚這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而當地的土豪劣紳散布流言,污蔑造謠紅軍在縣城裡殺人放火,全村人心惶惶。為了避免遭受兵禍之亂的痛苦,楊美村群眾扶老攜幼、帶著財物,紛紛離家躲進深山老林。

  當時,楊美村上埔山有個腿腳不便的老人叫蘇觀泗,他曾經聽過紅軍三打龍岩城的傳奇故事,對土豪劣紳造謠抱有懷疑,很想看看紅軍到底是什麼樣子,因此,全村隻有他一人留了下來。

  朱德率部到達楊美村時,正值中午,部隊沒米下鍋,為了購買糧食,紅四軍戰士跑遍全村,在一間小雜貨店裡找到了蘇觀泗老人。戰士們耐心地向老人解釋了紅軍的宗旨、任務以及紀律,同時請他幫忙購買糧食以解決軍中急需。在他的帶領下,紅軍戰士來到了蘇觀泗堂弟蘇和的家中,蘇和不在家,米缸中卻盛滿了大米。在蘇觀泗的應允下,紅軍戰士為主人留下充足的口糧后,以高於市價的價格買下了26斤大米,並請蘇觀泗老人轉交米款二元大洋給蘇和。考慮到當時復雜的環境,為了便於提供主人查核,臨行前紅軍返回蘇和家中,在他家的牆壁上寫下了這封紅軍留款信。

  紅軍走后,楊美村村民陸陸續續回到了村裡,他們發現家裡並未丟失一針一線。蘇觀泗老人向回村的鄉親們講述了紅軍題壁留款的經過,並將二元大洋交給蘇和。村民對這支秋毫無犯的軍隊贊不絕口:“這才是咱們窮苦人民的子弟兵!”

  1929年8月28日,紅四軍回師再次經過楊美村時,鄉親們不但沒有躲避,還拿出家中最好的食物熱情招待紅四軍,積極協助紅四軍偵察敵情,自告奮勇當向導。在村民的大力配合下,紅四軍在楊美村附近打了一仗,殲滅國民黨一個團的兵力。

  新中國成立后,在當地政府和群眾的努力下,這封紅軍留款信得到了修繕和保護。如今,它的復制件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和古田會議紀念館中,成為紅軍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珍貴物証。(王平 葉勇明)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