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血火洗禮 堅定選擇

重溫三封革命家書

田心

2020年08月03日08:0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血火洗禮 堅定選擇

鐘士燈家書。(資料圖片)

史硯芬家書。

  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時,中國共產黨所有黨員不過50余人。今天,中國共產黨已有九千多萬黨員——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走到一起,同時,也帶著每個人的信念和故事。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之際,我們一起重溫三封革命家書,從點滴字句中感悟革命先烈身上奔涌的救國救民的理想與奮爭。

  時間回到九十多年前。那時,百姓在痛苦中煎熬,新中國的影子還看不見,中國共產黨還只是很弱很小的組織。就是在這樣的時刻,一群革命先行者,經過在黑暗中苦苦的探索與追尋,毅然加入到共產黨的隊伍中來。

  他們走上這樣一條道路,不是為了個人打天下,而是要找到一條正確的救國救民的路。找到了,就投身進去,從此不回頭。

  “我的死,是為著社會、國家和人類”

  史硯芬,1903年3月生於江蘇省宜興縣。1927年春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后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任共青團宜興縣委書記,1928年調任共青團南京市委書記。

  1928年5月5日,史硯芬在南京參加共青團中央大學支部會議時,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他被關押了四個月,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始終不鬆口、不低頭。在陰暗的牢獄裡,他以手中的筆為武器,寫下了《夜鶯啼月》等文章,揭露國民黨統治的黑暗,表達對共產主義美好理想的向往。敵人對他束手無策,最后以“意圖顛覆黨國”為名判處死刑。

  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史硯芬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未成年的弟弟妹妹。他拖著傷痕累累的身體,坐在獄中昏黃的燈光下,盡全力在紙上寫下了留給親人的最后一封信:

  親愛的弟弟妹妹:

  我今與你們永訣了。

  我的死,是為著社會、國家和人類,是光榮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萬同志,他們能踏著我的血跡奮斗前進,我們的革命事業必底於成,故我雖死猶存。我的肉體被反動派毀去了,我的自由的革命的靈魂,是永遠不會被任何反動者所毀傷!我的不昧的靈魂必時常隨著你們,照護你們和我的未死的同志,請你們不要因喪兄而悲吧!

  妹妹,你年長些,從此以后你是家長了,身兼父母兄長的重大責任。我本不應當把這重大的擔子放在你身上,拋棄你們,但為著了大我不能不對你們忍心些,我相信你們在痛哭之余,必能諒察我的苦衷而原諒我。

  ……

  這封信是在宣紙上寫就的,豎書,24行。點劃干淨利落,走筆十分整齊,可知其時心情正如信中所說“很鎮靜”。信中,他強調自己能夠為社會、國家、人類而死,是光榮且自豪的,希望弟妹們能夠繼承他的志願,繼續奮斗前進。字裡行間映射出對信仰的忠誠,對理想的堅守,為革命不怕犧牲的頑強意志,同時,流露出對親人的深深牽挂和柔情。

  “為著社會、國家和人類”,是很多革命先烈在家書中的共同心聲。在那個年代,找到共產黨不容易。社會上各派思潮風起雲涌,隻有經過反復的比較、實踐、思考,才能最后認定這唯一正確的革命道路。為了找到這樣一條路,這些革命的先行者們努力讀各種書籍,積極參加各種革命活動,長途跋涉,遠離家鄉,甚至遠涉重洋。其辛苦甚至甚於西天取經——因為究竟在哪裡才能取到真經,誰也不知道。

  成為了共產黨人,也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地解決了人生道路的問題。高官、厚祿、名利、生命……引誘或逼迫他們離開這條道路的因素時時都有可能出現。真正的革命者,永遠忠於自己面向黨旗的誓言。堅定的意志,堅定的信仰,使他們百煉成鋼。

  “大家都是為著抗日的”

  在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中,收藏著一位普通的紅軍指戰員於1937年4月30日寫往江西老家的一封信:

  父母親大人膝下:

  敬稟者堂前,萬福金安!進〔近〕來身體是〈否〉健康,飲食增加不?但現在是而復事,想必家中合家平安,同家安樂。但是,我離家已〔以〕后已有〈很〉久了。自從反攻以來,未曾與家通信,我想家中就〈像〉是忘了我一樣。自我反攻,以〔已〕到達陝西栒邑縣太峪鎮駐房〔防〕,衣食住行是很平安,請你〈們〉在家不要挂念。

  但是,自三原與家通信一次,也未曾〈知道〉家內接到了〈沒有〉?現在也未見回音來,可不知家內怎麼樣?自我現在的國家,不過說,在外便為了國家的事情。我在外,大家都是為著抗日的,為了保護我們的家庭,為著自己的未〈來〉做事。

  ……

  兒鐘士燈啟

  陽歷四月卅日

  這封信寫得鎮靜而樂觀。作者和史硯芬一樣,也是抱定犧牲的決心,但更多的是充滿勝利的信心。長征時期,條件極其艱苦,寫家書難,傳遞家書難,保存家書更難。經過長征幸存的紅軍到達陝北后,有了相對固定的駐地,便開始與家裡通信,因此這時期的家書有些留下來了,鐘士燈的家書就是其中的普通一封。然而,關於他的歷史資料卻隻有這一封家書,隻知道他是江西籍,而他最終是否回到家鄉,還是在戰火中犧牲,我們都不得而知。這封匆匆寫給父母的信,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千千萬萬普通戰士的真實生活。

  找到共產黨,加入共產黨,並不能因此獲得任何個人利益,相反,得到的可能是顛沛流離、不被人理解、不斷失敗,是被捕犧牲,甚至連累親人。一封封兼具時代印記與個人情感的家書,總是能以極細微而最真實鮮活的方式詮釋出他們內心的價值排序。

  “以進步來安慰自己,以進步來酬報別后衷情”

  左權,1905年3月出生於湖南省醴陵縣(今醴陵市)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參與指揮強渡大渡河、攻打臘子口等戰斗。

  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實行“鐵壁合圍”大“掃蕩”。25日,左權在山西遼縣麻田附近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時,在十字嶺戰斗中壯烈犧牲。在犧牲前幾天,他給妻子劉志蘭寫下最后一封家書:

  志蘭:

  就江明同志回延之便,再帶給你十幾個字。

  ……

  想來太北長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經常去看她,來信時希多報導太北的一切。在閑游與獨坐中,有時總仿佛有你及北北與我在一塊玩著、談著,特別是北北非常調皮,一時在地下,一時爬著媽媽懷裡,又由媽媽懷裡轉到爸爸懷裡來,鬧個不休,真是快樂。可惜三個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塊的話,真痛快極了。

  ……

  志蘭!親愛的:別時容易見時難,分離廿一個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願在黨的整頓三風下各自努力力求進步吧!以進步來安慰自己,以進步來酬報別后衷情。

  ……

  信中的“太北”是左權的女兒左太北。這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正值百團大戰期間,盡管不得不面對險惡的戰爭環境——太行抗日根據地長期天不下雨,既缺糧也缺槍炮彈藥,我們卻能從中讀出中國共產黨人對抗戰勝利的堅定信心。

  寫作家書時,本來左權隻想簡單寫就“十幾個字”以寄思念,但感情如潮水涌流,一揮筆即揮就五六百字。正是在這五六百字中,透露出他對剛剛投身革命的妻子無微不至的關心與呵護。而當提到才出生幾個月就離別的女兒時,這個沉默剛毅的軍事指揮員一變而為慈父,字裡行間凝結著柔情。

  要了解一個人的思想、品性,家書大概是最可靠的。因為對親人可以說真話,也並不會想到日后會發表這信件。展開這三封家書,細辨字跡,讓人感慨良多。三封信都是豎書,所書之物,有帶血的宣紙,有來之不易的信紙,有隨手撕下來的筆記本紙頁,皆默默地昭示著其人、其地、其時的特定背景。而寫信者當時都是熱血青年,都是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時刻准備犧牲的戰士。他們一個成了名垂青史的烈士,一個成了壯烈犧牲的將軍,一個沒入歷史的煙塵,代表著那些無數的無名英雄。

  這三封家書寫作的年代不同,卻有一條紅線一以貫之,就是犧牲個人,獻身革命,為國家、為民族不計自己和家庭的得失。史硯芬信中說:“我死后,有我千萬同志,他們能踏著我的血跡奮斗前進,我們的革命事業必底於成”﹔鐘士燈說:“在外便為了國家的事情”﹔左權說:“別時容易見時難”。我們還可由此上推一千年,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上推兩千年,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其一脈相承的都是一種犧牲精神,都展示出一種從未被雜音湮沒的信仰和追求。

  光輝的人生道路,就是為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奮斗的道路,就是把自己的一生融入到和人民一起共同奮斗的事業中的道路。國歌唱道:“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還有歌唱道:“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正是這一代代人前赴后繼、不計犧牲,才鑄就我們這個民族,鑄就中華文明,這是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

  時代在前進,今天我們面臨的課題也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但這樣一條道路還在向前延伸,呼喚著后來的人們踏上征途。(田心)

  聲音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當年一筆一劃寫下入黨申請書的你,黨旗前舉起手臂鄭重宣誓的你,心中是怎麼想的?我們邀請了一些紀檢監察干部講述自己的入黨故事。

  我的外祖父叫劉祖昌,曾在解放戰爭中出生入死,得了不少軍功章。后來,他放棄當領導的機會,申請回到農村當了蘑菇技術員,為鄉親們服務了一輩子。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他是共產黨員,沒有文化,在農村就是最好的為人民服務!我的父親擔任了20多年村支書,如今70多歲,依然最受村民尊敬。上世紀80年代的一個周末,讀小學的我陪他去例行檢查村民家裡的電路。那一晚,我們足足走了30裡山路,而這幾乎是他天天要做的事。夜裡1點鐘回家的路上,我問他為什麼要做這些事,他的回答我至今記得:“我是黨員,我不做,哪個去做?”1996年7月1日,22歲的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我當時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黨員。而今,我是一名光榮的紀檢監察干部,和戰友們一起同破壞黨的團結統一、影響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人和事作斗爭。我想,這將是我一生為之奮斗的事業。

  ——重慶市雲陽縣紀委監委 瞿宗川

  2018年初,來到紀委工作半年的我申請入黨。妻子曾問我為什麼要入黨,當時我只是回答:“身邊同事都是黨員,我要向先進靠攏。”但現在,這個答案在我心中越發清晰:答案就在科室同志們為辦理南通市首例留置案而走南闖北詢問40多名証人的足跡裡﹔就在大家為了案件中幾個貪污犯罪証據之間的証明力而在辦公室研究至深夜所熬紅的雙眼裡﹔答案就在臨近退休的“轉隸”老前輩戴著老花鏡一字一句反復校對的筆錄裡……這些無形中像磁場一樣吸引著我。進入黨組織只是第一步,真正參與黨的事業,付出的越多,對黨的感情越深厚,這種心靈上與黨越走越近的感受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江蘇省海門市紀委監委第四紀檢監察室 葛鵬鵬

  2013年,23歲的我結束了大學生活,成為本地畬族鄉的一名村官,那年我也成為了一名預備黨員。后來一次工作經歷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立志要去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我們鄉有位名叫蘭恩興的精准扶貧戶,曾經他因眼疾無法務工,帶著家人回到老家生活。面對著破舊房子、幾畝薄田,他們也曾迷茫過,但隨著鄉裡、村裡的干部們一次次走訪,他們種田、養羊、送快遞,還參加了家政培訓,終於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有一次我下村時,無意間看到了站在羊群中的蘭恩興的笑臉。我被那個場景觸動了,真正明白“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是共產黨人最大的光榮。

  ——福建省福鼎市佳陽畬族鄉紀委 高燕燕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