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毛澤東對我國國防現代化的戰略謀劃和實踐

趙萬須

2020年08月11日07: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在指導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毛澤東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對我國的武裝力量、國防科技、國防工業、國防設施、國防體制和國防管理等進行了系統的謀劃,提出了關於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一系列戰略。毛澤東對我國國防現代化的戰略謀劃主要體現在:適應國家安全環境變化,調整國防現代化的發展策略﹔以國家現代化建設一體發展的方針,夯實國防現代化發展的物質基礎﹔以軍隊現代化建設為重點,加速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進程﹔以發展獨立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為依托,掌握國防現代化建設發展的主動權﹔以國防尖端科技發展為先導,引領國防現代化全面建設發展的方向﹔以維護國家安全為基點,結合基本國情,構筑軍民結合的中國特色現代化國防﹔堅持黨中央統一領導,集中力量推動國防現代化建設高效發展。

[關鍵詞 ]毛澤東﹔國防現代化﹔獨立自主﹔軍事戰略

[中圖分類號 ] A426 [文獻標識碼 ] A

毛澤東是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在新中國成立后近30年間,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指導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毛澤東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對我國的武裝力量、國防科技、國防工業、國防設施、國防體制和國防管理等進行了系統的謀劃,提出了關於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這些戰略是毛澤東軍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緬懷毛澤東在國防現代化建設方面的豐功偉績,深入全面解析毛澤東國防現代化戰略思想的科學構成、內在聯系及歷史背景,對繼承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促進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健康、長久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適應國家安全環境變化,調整國防現代化的發展策略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是世界局勢急劇變化的時期。毛澤東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地將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放到國家所處的歷史方位和世界大勢中考慮和謀劃,把建設強大的現代化國防作為重要任務。

一邊保衛國家,一邊建設國防。新中國成立后,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和百廢待興的國家現狀,毛澤東把建設足以有效抵抗外來侵略的強大國防,作為維護國家安全和民族獨立的重要手段。1949年10月20日,毛澤東在人民軍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就提出:“現在我們的海岸線要開始建設,這個事情很重要。”(《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上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第41頁。)1950年1月1日,他提出:“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海軍,這支海軍要能保衛我們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國主義的可能的侵略。”(《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上卷,第111頁。)他把國防建設和保衛國家緊密聯系起來,強調加強建設和保衛國家,要努力爭取創造條件,一旦具備了條件,就要加以實施。朝鮮戰爭爆發后,我國周邊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毛澤東在研判國內外形勢后,認為必須參戰,不參戰損害極大。參戰對中國、朝鮮,甚至對東方、世界都極為有利﹔否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我國東北地區更不利。

因此他堅定地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短短幾年時間,保家衛國取得了重大勝利,而且國防建設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積極建立完善國防現代化體系,加速提升國防綜合實力。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就提出了我們要建設一個強大的陸軍、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的目標。他針對國內外所面臨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嚴峻形勢,提出“中國必須建立強大的國防軍”(《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上卷,第217頁。),加快國防建設的步伐。1951年7月,針對抗美援朝戰局呈現的態勢,毛澤東滿懷信心地說:“我們和敵人進行的談判能成功固好(成功的可能性較大),即使不成功,我們也確有把握使戰爭繼續打下去,直到爭取勝利為止,同時毫不妨礙國內的國防建設和其他建設,各項工作均可蓬蓬勃勃地發展下去了。”(《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上卷,第558頁。)毛澤東認為,國防建設必須從國際形勢的發展、中國的具體條件出發,合理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循序漸進地向前發展。毛澤東強調,要在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的基礎上建立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發展現代化的軍事技術裝備,獨立自主建設強大的國防。他先后提出了一些要求,把加快建立各類軍校,加強軍隊兵種建設和常規武器的制造,加強“兩彈一星”研制,抓好民兵建設和國防工程建設等作為國防建設的重要內容,推動了我國國防的現代化。

以突出發展國防現代化戰略來應對國內外面臨的主要威脅。新中國成立之初,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對新中國大搞封鎖禁運、支持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對新中國進行襲擾破壞、在我國周圍建立若干個軍事基地、部署大量能攜帶核彈的戰略轟炸機和導彈﹔20世紀50年代末,中蘇關系破裂后,蘇聯也對中國進行核威脅,在中蘇邊境屯兵百萬,對我國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為打破核威脅、防止核戰爭,毛澤東一方面告訴人民,“帝國主義拿來嚇唬我們的原子彈和氫彈,也沒有什麼可怕”(《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第266頁。),在戰略上藐視它﹔一方面又說明擁有原子彈的重要性:“我們現在還沒有原子彈,也沒有氫彈,我們要研究和制造這種武器”(《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第174頁。),“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308頁。),在戰術上重視它。這為我國武器裝備的發展,特別是核武器的發展奠定了思想認識基礎。按照毛澤東的指示,我國僅用8年多時間就研制出了自己的核武器,並逐步組建了以核武器為特殊作戰裝備的第二炮兵部隊,打破了美蘇對我國的核威脅。

二、以與國家現代化建設一體發展為基本方針,夯實國防現代化建設發展的物質基礎

毛澤東不僅強調加強國防現代化建設,更強調“四個現代化”的任務是一個整體,相互促進,同步建設。

把加強經濟建設作為進行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系,事關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對此,毛澤東提出了“我們一定要加強國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強經濟建設”(《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309頁。)的戰略方針。毫無疑問,發展工農業生產是加強國防建設的物質基礎。“有了現代化工業,現代國防工業就好辦了。”(《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394頁。)“國大,軍就會大。國不大,軍就不能大。”(《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387頁。)因此,毛澤東強調,要正確認識經濟與國防的辯証關系:“建設工業就是為了搞國防,減少些國防,多搞些工業,正是為了國防。”(《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306頁。)他認為,新中國工農業生產水平還很落后,人民生活還很不富裕,這個根本問題得到適當的解決,軍事建設就有了鞏固的基礎。如果現代化的軍事建設搞得過多過急,同國家經濟建設不相適應,反會害多利少。他強調:“中國必須建立強大的國防軍,必須建立強大的經濟力量,這是兩件大事。”(《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上卷,第217頁。)對這兩件大事,毛澤東把它們置於同等重要的地位,強調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要同時進行。他認為,這兩件大事是相互關聯、互為條件的,強大的國防力量能創造和平的環境來發展經濟,強大的經濟力量為建設強大的國防力量提供可靠的物質支撐。1964年,在聽取國家計劃委員會領導小組匯報第三個五年計劃的初步設想時,毛澤東提出了“兩個拳頭,一個屁股”的論斷:國民經濟有“兩個拳頭——農業、國防工業,一個屁股——基礎工業,要擺好”(《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348頁。)。國防建設一定要以經濟建設為基礎,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加速國防現代化。國防科技工業的建設和發展,主要依靠國家投資,必須同經濟發展相適應。隻有把經濟搞上去,才能為國防建設提供更多的財力物力支持。“兩個拳頭、一個屁股”的論斷,指明了國防建設在國家總體建設中的重要地位,明確了國防建設與工農業建設的關系,在國防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

把“四個現代化”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同步建設。中共中央、國務院在1959年12月《關於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關系中若干問題的指示》中指出:必須把國防建設納入國家建設總體規劃之中。軍隊方面要提出關於國防建設的長期規劃和年度規劃,交國家計劃委員會統一平衡,全面安排。(參見《軍事戰略家毛澤東》(二),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2-1013頁。)之后,毛澤東特別指出:“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第69頁。)他還進一步強調:“就是要安下心來,使我們可以建設我們國家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科學文化和現代化的國防。”(《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頁。)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和國防建設是相互聯系的,也是可以相互促進的。這種思想不僅是他對國防建設與其他建設協調發展客觀規律的認識,更是對“四個現代化”同步發展、提高效率和效益內在關系的准確把握。強大的現代工業能夠生產更多新型材料、燃料、元件和機械設備來促進國防現代化﹔集中優勢科學技術力量實現尖端技術的突破,不僅有利於加速國防現代化,而且能夠推動整個工業、農業的發展,帶動整個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實踐証明這一戰略是完全正確的。

以“學兩套本事”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毛澤東提出:“學兩套本事,在軍事工業中練習生產民用產品的本事,在民用工業中練習生產軍事產品的本事。這個辦法是好的,必須如此做。”(《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306頁。)

這說明,在國家建設中,除保持和發展一定比例的國防工業外,和平時期工業和戰爭時期工業應該互相結合起來,使兩者能夠在平時為經濟建設服務,在戰時能迅速地過渡到為戰爭服務,做到軍民兩利。這取決於平時在國民經濟計劃中進行充分的准備,戰爭未來之前就集中財力、物力、人力進行經濟建設,縮小軍事生產的比重﹔一旦出現將要爆發戰爭的跡象,就以最大生產能力迅速轉為軍工生產,保証國防需要。毛澤東的這一思想不但促進了國防現代化建設,同時也保証了我國國民經濟的恢復。

三、以加強軍隊現代化建設為重點,加速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進程

國防現代化的內涵豐富,包括軍隊武器裝備、軍事人員素質和作戰能力、軍隊編制體制、國防科技工業、國防工程設施、國防后備力量以及國防理論等的現代化。毛澤東衡量國防現代化的主要標准是軍隊現代化。他提出要大力提高軍隊現代化水平,從而帶動整個國防現代化建設加速發展。

用現代化的武器裝備武裝軍隊。現代化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既是現代化軍隊的基本保障,也是衡量軍隊現代化程度的主要標志。毛澤東十分重視武器裝備的現代化,他指出:“為了保衛祖國免受帝國主義者的侵略,依靠我們過去和較為落后的國內敵人作戰的裝備和戰術是不夠的了,我們必須掌握最新的裝備和隨之而來的最新的戰術。”(《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108頁。)這裡所說的最新裝備,既指現代化的各種作戰飛機、艦艇、大炮、坦克、車輛、雷達、通信設備和軍需等常規武器裝備(也包括民用的現代化交通工具及交通設施),也指原子彈、氫彈、中遠程導彈等尖端武器裝備。后者雖是少量的,卻是十分重要的,更是毛澤東特別看重的:“原子彈,聽說就是這麼大一個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麼好,我們就搞一點。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387頁。)毛澤東還提出搞人造衛星,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國防尖端武器。研制全面展開。經過長期努力,我軍在這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大大提高了武器裝備現代化的水平。

把單一軍兵種的軍隊發展成為合成軍隊。中國革命的歷史實際,決定著人民軍隊在革命戰爭時期基本上是單一陸軍軍隊,而且主要兵種是步兵。因此,在新中國成立之際,毛澤東就提出了建設強大的陸軍、空軍和海軍的要求。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加強陸軍的兵種建設,毛澤東作了許多批示,要求大力加強炮兵、坦克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兵種的建設,把單一的軍種兵種的軍隊發展成為合成軍隊。同時,為了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他要求加強調整編制結構和合理優化軍種兵種,“目前的做法是減少陸軍,增加海空軍”,“海軍和空軍應該加強,尤其是空軍,更應該要加強”(《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上卷,第155頁。)。他認為,這既是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也是因為當時具備了發展空軍、海軍的條件。但是,既要考慮到空軍、海軍的重大作用,還要看到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在反侵略戰爭中,陸軍仍將是戰場的主體,必須加強陸軍建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軍在原來陸軍的基礎上,組建了空軍、海軍、第二炮兵等,充實完善了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鐵道兵、通信兵和防化兵等,由單一步兵型軍隊發展成諸軍兵種合成型軍隊,完成了人民軍隊有史以來的重大轉變,朝著毛澤東提出的“建設我軍為世界上優良的現代化的軍隊”(《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106頁。)的目標邁出重要一步。

以加強軍隊正規化建設提高軍隊現代化質量。軍隊正規化既是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毛澤東在1952年就指出:“與現代化裝備相適應的,就是要求部隊建設的正規化,就是要求實行統一的指揮、統一的制度、統一的編制、統一的紀律、統一的訓練,就是要求實現諸兵種密切的協同動作。為此,就需要克服在過去時期曾經是正確的,而現在則是不正確的那種不集中、不統一、紀律不嚴、簡單現象和游擊習氣等等,而必須加強整個工作上、指揮上,而首先又應該是從教育訓練上來培養的那種組織性、計劃性、准確性和紀律性。這是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部隊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條件之一。”(《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39頁。)毛澤東提出的軍隊正規化要求,反映了軍事技術、作戰方法和組織形式之間的有機統一,也反映了他在軍事、政治、紀律素養水平及其軍事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工作、裝備工作等各個方面的深刻理解。軍隊正規化是建設現代化軍隊的基本落腳點和出發點。為了加強部隊正規化建設,國家決定實行義務兵役制、軍官服役條例和軍官薪金制度,以適應軍隊現代化發展和軍隊正規化建設的需要。

大力培養適合中國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人才。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主要目標是提高戰斗力,打贏現代條件下的戰爭,首先要有一大批現代化的軍事人才。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掌握先進武器裝備的人,是軍隊現代化的主要因素,這也是毛澤東關於戰爭勝負決定因素的核心思想。毛澤東抓住了軍隊現代化的本質和關鍵:“為了建設現代化的國防,我們的陸軍、空軍和海軍都必須有充分的機械化的裝備和設備,這一切都不能離開復雜的專門的技術。今天我們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能夠掌握和駕馭技術的人,並使我們的技術能夠得到不斷的改善和進步。”(《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171頁。)與部隊的現代化建設相適應、應對現代戰爭需要的軍事人才,其中包括軍事技術人才、軍事管理人才,也包括軍事指揮人才和軍事理論人才。因此,他特別要求:“為了組織這種復雜的、高度機械化的、近代的戰役和戰斗,沒有健全的、具有頭腦作用的、富於科學的組織和分工的司令機關不行。”(《毛澤東軍事文集》第6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314頁。)這同樣是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部隊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就批准進行大規模的軍隊院校建設,經常找軍校領導同志了解情況,並對於如何教育和訓練人才等問題作指示,親自給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總高級步兵學校、后勤學院、軍事工程學院等院校寫訓詞,等等。據統計,到1959年,全軍建成各級各類院校129所,總人數約為25.3萬人,軍隊院校初步形成了一個專業門類齊全的比較完整的培訓體系,共為部隊輸送了26.9萬多名干部,為促進部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參見《中國人民解放軍》(上),當代中國出版社1994年版,第483頁。)

四、以發展獨立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為依托,掌握國防現代化建設發展的主動權

國防現代化戰略是國家軍事戰略的組成部分,發展獨立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是毛澤東國防現代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在於掌握武器裝備現代化生產的主動權,防止受制於人。毛澤東指出:“一個國家的武器專靠外國是很危險的。現在沒有打世界大戰,如果有事,就更不可靠了。”(《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6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215頁。)一個主權國家要想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在國防工業上首先要靠自己。

建立一個獨立完整的現代化國防工業體系。獨立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是國防現代化的重要保証。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后多次明確表示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1951年他指出:“沒有現代的裝備,要戰勝帝國主義的軍隊是不可能的。”(《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上卷,第506頁。)1956年他進一步提出:“我們的國防工業正在建立。自從盤古開天辟地以來,我們不曉得造飛機,造汽車,現在開始能造了。”“抽出更多的資金,多開些工廠,多造些機器。經過一段時間,我們就不但會有很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可能有自己的原子彈。”(《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308頁。)要實現這個宏偉目標,就是要建立獨立完整的現代化國防工業體系。因此,我國在1956年提出“要在大約三個五年計劃時期內,基本上建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能夠制造新式的保衛自己的武器,象國防方面的原子彈、導彈、遠程飛機”(《周恩來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5、232頁。)的目標。建立完整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其中就包括建立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1959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明確提出,我們不僅要建立一個獨立的完整的現代化的經濟體系,而且要建立一個獨立的完整的現代化的國防工業體系,以適應我們疆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大國情況。(參見《軍事戰略家毛澤東》(二),第1069頁。)在此方針指導下,經過多年奮斗,我國逐步建立起獨立完整的現代化國防體系,具備了能夠制造各種武器、包括尖端武器裝備的實力。

堅持自力更生為主,把國防發展的命脈掌握在自己手中。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國防工業發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如果國家沒有自己的獨立完整的國防工業,一旦戰爭爆發,就很容易遭受他國的趁火打劫,甚至是落井下石。新中國成立后,盡管我們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得到蘇聯不少武器援助,但是毛澤東堅持站在自力更生的原則基礎上進行國防建設。1951年,在審閱中央軍委兵工委員會的報告時,毛澤東指出,“我們國防軍的裝備必須向著生產自給的方向努力”,“我們沒有自己的兵工工業,不解決部隊的武器裝備問題,是不行的。要學習蘇聯,把先進技術拿到手,自力更生,建設一支強大的國防力量”,“一是購買武器裝備﹔二是多搞點技術項目,發展自己的兵工生產”。(《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1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339頁。)1958年,他進一步強調,“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破除迷信,獨立自主地干工業、干農業、干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經濟戰線上如此,軍事戰線上也完全應當如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386頁。)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小組長座談會上,他再次指出:“爭取蘇聯的援助是很需要的,但主要的還是自力更生。”(《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392頁。)他在同蘇聯駐華大使談到有關核潛艇“合作社”問題時說:“不要混在一起搞,你們搞你們的,我們搞我們的。我們總要有自己的艦隊。兩把手不好辦。”(《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400頁。)毛澤東深知,一些高新技術、特別是國防尖端技術,隻能靠自己去創造,才能不受制於人。即使20世紀50年代在有蘇聯援助的情況下,他還一再強調要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在戰略上爭得主動、防止被動,做到有備無患。根據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我國堅持自力更生,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國防現代化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

以爭取外援為輔,積極學習和引進先進技術。強調自力更生為主,決不是盲目排外、搞自我封閉,而是在堅持自力更生的原則基礎上從實際出發、抓住時機、大膽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毛澤東認為,對於資本主義國家的軍事問題我們也應當研究,“他們的技術科學,隻要是對於我們有用的,我們也應當學習”(《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323頁。)。他還指出:“在技術方面,我看大部分先要照辦,因為那些我們現在還沒有,還不懂,學了比較有利。”(《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42頁。)他時刻關注時代的發展變化,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先進技術和經驗。毛澤東強調,自力更生為主,並不意味著不需要外援,我們對待外援的原則是爭取利用但不能過於依賴,隻要有利於加快我國國防工業的發展,我們就要抓住時機。20世紀50年代,我國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引進蘇聯先進技術、設備和人力,對推動我國國防科研工作的開展起到重要作用。

爭取快一點把戰略后方建設起來。建設現代化國防工業、保護現代化國防工業和更好地發揮現代化國防工業的作用,都是建設現代化國防的重要內容。針對20世紀60年代初期我國所處的嚴峻國際局勢,更好實施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方針,抓緊時間和機遇,毛澤東提出加強戰略大后方建設——三線建設的戰略決策。他指出:“抓三線建設,我們把鋼鐵、國防、機械、化工、石油、鐵路基地都搞起來了,那時打起來就不怕了。”(《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第290頁。)三線建設,就是擴展國家戰略縱深,營造戰略大后方,依靠完整的國防工業增強反侵略戰爭的潛能,有效應對美蘇對我國的核威懾。毛澤東指出,后方建設“可以解決一個長遠的戰略性的大問題”(《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第273頁。)。戰略后方建設的速度和質量決定著國家戰略實施的成效,“要爭取快一點把后方建設起來。三五年內要把這件事情辦好,把大小三線搞起來”。毛澤東還認為:“后方建設起來,敵人如果不來,沒有什麼浪費。”(《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第332頁。)經過十多年大規模的后方建設,我國在西北、西南的三線地區不僅建成了一大批機械、能源、原材料等重點企業和基地,也建成了一批重要鐵路、公路,還建成了配套比較完整的常規兵器工業基地、電子工業基地、戰略核武器科研生產基地、航空工業基地等,初步改變了我國國防工業布局的不合理狀況。

五、以國防尖端科技發展為先導,引領和帶動國防現代化全面建設發展的方向

國防尖端科技是提高國家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重要支撐。毛澤東在國防現代化建設中選擇以國防尖端科技為先導,從而進一步帶動國防現代化建設。

堅持尖端和常規武器裝備“兩條腿走路”。新中國成立之初,面臨來自美國的戰爭威脅,毛澤東認識到,我們要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必須具有與之相應的武器裝備。如何加快國防實力來維護國家安全?他在全面認識世界軍事科技發展趨向、我國周邊環境復雜、國內地理條件差別很大等因素的基礎上,強調發展現代化武器裝備要堅持“兩條腿走路”,不能因為發展核武器就去否定常規武器,進而為我軍武器裝備的發展制定了實現尖端武器與常規武器並舉的“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受國家經濟實力的限制,他提出:我們的軍隊可以適當減少,以便“騰出錢來,搞一套常規裝備”,“另外再拿出一筆錢,搞中程導彈”。(《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376頁。)即在抓尖端武器裝備的同時,也高度重視常規武器裝備的水平提高和配套生產。

把重點放在發展尖端武器上。毛澤東對國防現代化建設的戰略謀劃,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在強調常規武器與尖端武器相結合發展時,他指出,要採取突出重點、打破常規的方法,把重點放在發展尖端武器上。他提出:“我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們必須打破常規,盡量採用先進技術,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毛澤東文集》第8卷,第341頁。)針對我國國防科學技術的發展現狀,毛澤東認為,必須敢於跨越他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一些發展階段,盡快地在尖端武器方面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而帶動整個國防現代化事業的發展。“要下決心,搞尖端技術。”(《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第100頁。)“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387頁。)在毛澤東的關注下,核武器研制被放到國防建設和國家科技發展的首位。在我國國民經濟出現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毛澤東提出“在科學研究中,對尖端武器的研究試制工作,仍應抓緊進行,不能放鬆或下馬”(《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第137頁。)。

武器裝備的發展和軍隊戰斗力水平,歸根結底反映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程度和實力地位。關於研制激光武器裝備,毛澤東提出:“要組織一批人專門去研究它。要有一小批人吃了飯不做別的事,專門研究它。沒有成績不要緊。”(《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第211頁。)1975年底,他在看過葉劍英關於加強電子對抗工作的報告后立即批示:“很好。”(《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第400頁。)基於對世情國情軍情現狀的科學分析,毛澤東把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重點放在尖端武器的研制上,他提出要借鑒戰爭年代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經驗,通過全國各部門、各地區的大力協同,把國內各路科技大軍匯集成合力,重點突破科技難關,使我國國防尖端技術在比較短的時期內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十年內相繼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艘戰略核潛艇下水,等等。這些國防尖端科技成就的取得,大大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

六、以維護國家安全為基點,結合基本國情,構筑軍民結合的中國特色現代化國防

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把人民戰爭思想和經驗,成功用於指導國防現代化建設,確立了國家動員和依靠全體人民辦國防、守國防的原則,積極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化國防的發展道路,提出了“軍事也要抓兩頭,民兵、尖端”(《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第72頁。)的思想。

大力建設人民戰爭基礎上的現代化國防。鑒於新中國的國情和軍情,中國共產黨採取的是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其反侵略戰爭在本質上依然是人民戰爭,因此,毛澤東在籌劃國防現代化建設時,提出了現代條件下全民防衛的人民戰爭思想。毛澤東在強調加強現代化正規軍建設的同時,也強調加強民兵建設,對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給予了極大關注。他說:“我贊成多生產一些輕武器,武裝廣大民兵。”(《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394頁。)“我們不但要有強大的正規軍,我們還要大辦民兵師。這樣,在帝國主義侵略我國的時候,就會使他們寸步難行。”(《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430頁。)他還進一步指出:“民兵師的組織很好,應當推廣。”(《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3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451頁。)為了提高民兵隊伍建設的質量,適應國際形勢變化和國防現代化發展的要求,毛澤東強調:“民兵工作要做到組織落實、政治落實、軍事落實﹔民兵武器要修理好。天上掉下來的、地下冒出來的,怎樣對付,要有些辦法。”(《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第141頁。)“帝國主義如果竟敢發動對我國的侵略戰爭,那時我們就將實現全民皆兵,民兵就將配合人民解放軍,並且隨時補充人民解放軍,徹底打敗侵略者。”(《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463頁。)他號召:“武裝起來,做到人自為戰,做到有准備就不怕。”(《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第253頁。)他認為,民兵是全民防御必須依靠的骨干力量,民兵要具有打現代化戰爭的意識和一定的能力。這些戰略思想,不僅激發了人民群眾保家衛國的熱情,也創造了更符合當時實際的作戰方式,讓人民戰爭真正成為抵御侵略者的重要手段。

“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建設現代化國防和保衛現代化國防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在人民戰爭思想基礎上建立的現代化國防,要注意將建設和保衛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和籌劃。根據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為了應對美蘇的核威脅而制定的“立足於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軍事戰略方針,毛澤東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第383頁。)的戰略構想:以“深挖洞”來形容防御敵人的戰略空降和空襲,作為進行現代戰爭戰場建設的主要任務﹔以“廣積糧”來形容備戰、備荒和准備擴大再生產,著眼國家現代化和國防現代化的長遠發展。並將當時的國防科技工業建設與“深挖洞、廣積糧”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了准備打贏現代反侵略戰爭,除了軍隊為作戰需要而構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外,全國各地城鎮也進行了大量的打防結合、平戰結合的人防工事建設。在作各項戰爭准備工作的同時,發揮出人民群眾銅牆鐵壁的作用,形成全民積極遏制戰爭的戰略格局。

加快建設軍民兼顧、平戰結合的現代化國防。從中國的實際出發,通過建立和完善科學的體制機制,把武器裝備的現代化與國家建設、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聯系起來,統籌兼顧、提高效益,是毛澤東國防現代化戰略思想的一大特色。1953年毛澤東在談抗美援朝戰爭時就指出:一種是為人民的當前利益(例如改善人民生活),另一種是為人民的長遠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設重工業),“兩者必須兼顧,不兼顧是錯誤的”(《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2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163頁。)。毛澤東多次強調,國防建設要貫徹軍民兼顧、平戰結合的方針,也就是說,在國防工業生產中,重點生產軍民兩用的產品,這樣戰時能夠盡快把民用生產轉為軍用生產。這一方針適應了中國國防建設的需求,因而推動了中國特色現代化國防的建設進程。

七、堅持黨中央統一領導,集中力量推動國防現代化建設高效發展

基於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特點和國防工業在整個國家建設中的特殊地位,毛澤東和黨中央在制定新中國國防現代化發展戰略時,把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統一領導和決策作為一項重大原則堅持下來。1956年3月,毛澤東在聽取彭德懷關於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情況和討論中提出的問題匯報時就指出:“關於戰略方針和國防建設問題的報告應當報中央政治局。”(《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2卷,第548頁。)由黨中央統一領導,這有利於保証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快速高效發展。

大力協同,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現代化武器裝備涉及面廣、技術復雜、綜合性強。原子彈、人造衛星、核潛艇等的設計、生產、試驗等,幾乎涉及到全國各個省市,各個部委,千百個廠所院校,上萬名科技人員,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羅瑞卿在1962年10月30日給毛澤東和黨中央的報告中提出:“實現原子彈爆炸,是全國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水平的集中表現,絕非哪一個部門所能單獨辦到的”,“建議在中央直接領導下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加強對原子能工業的領導”。毛澤東閱后批示:“很好,照辦。要大力協同做好這件工作。”(《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第167頁。)經毛澤東批准,中央成立了專門委員會,來加強對發展原子能工業和國防尖端科技研制的集中統一領導,隨時檢查督促計劃執行情況,並在必需的人力、物力上進行具體調度,及時解決在研究設計和生產建設中遇到的問題。

集中力量辦大事。社會主義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有利於把各路科技大軍匯集起來,形成整體優勢,在某些關鍵技術領域首先取得突破,接近或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毛澤東強調:“我們相信,隻要依靠人民,世界上就沒有攻不破的‘法寶’。”(《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266頁。)為了研制尖端武器,毛澤東提出要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他號召“全黨團結起來,全軍團結起來,為這個目標而奮斗”(《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第388頁。)。為了迅速組織國防科技隊伍,毛澤東和黨中央採取了許多措施,通過多種途徑,動員、爭取在國外留學、工作的專家回國﹔選派青年知識分子到蘇聯及其他國家留學深造﹔從全國各部門、各地方選調科技骨干充實壯大國防科技隊伍。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制,中國科學院等26個冶金、化工、石油、機械和軍工部門的科研院所,20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清華、北大等高等院校,投入很大的科研力量,解決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難題。(參見《中國人民解放軍》(上),第518頁。)由於有效匯集了國家各部門、地區力量來保障國防科研、試驗、生產和建設急需的人力、財力、物力,我國尖端武器的研制得以順利推進並圓滿完成。

在體制上建立有高度權威的領導組織機構。對於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建設與發展,黨中央一開始就十分重視在組織上實行集中統一領導,並隨著工作的推進和情況的變化適時地進行調整。1951年1月成立了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央兵工委員會,直接領導兵器工業的生產和建設﹔同年4月成立了以聶榮臻為主任的中央軍委航空工業管理委員會、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1959年成立了以賀龍為主任的中央軍委國防工業委員會﹔1962年成立了中央專門委員會,用來加強對發展原子能工業和尖端國防科技研制的集中統一領導。1965年,由中央專門委員會負責組織,海軍恢復全面研制核潛艇工作,工程涉及到27個省市和上千個科研生產單位,為核潛艇的研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央軍委於1967年8月28日發出《特別公函》,要求所有參與核潛艇工程的單位和人員群策群力,排除萬難,保質保量地完成各自的任務,保証了工程1971年4月開始聯合試驗。(參見《中國人民解放軍》(上),第542頁。)我國“兩彈一星”的研制之所以能在時間短、困難大的條件下取得成功,黨中央的統一領導和決策起到關鍵作用。

統籌兼顧,分清輕重緩急,突出重點,有序推進。毛澤東、黨中央領導國防科技工業的重要思路,就是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和高層科學決策,統籌兼顧,區分輕重緩急,搞好宏觀調控,突出重點,穩步有序,扎實有效推進。1953年“一五計劃”開始時,毛澤東親自主持中央會議審議國防工業“一五”計劃,明確提出要在五年內初步改變國防工業的落后面貌,還就企業的新建和改造,制式武器的試制和生產,以及飛機、坦克、艦艇的制造和修理等規定了明確目標。為了粉碎帝國主義的核威脅,1955年、1956年黨中央相繼作出研制原子彈、導彈的決定,國家開始指導以原子彈和導彈為重點的全面研制工作。根據毛澤東關於向科學技術進軍的指示,1956年制定的國家十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把原子能技術、噴氣與火箭技術、半導體技術、電子計算器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國防急需專業技術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目標。中央專門委員會領導原子能工業部門1962年12月制定了兩年規劃,從而保証了1964年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0年12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成立航空、艦艇、電子3個研究院,屬國防部建制,歸國防科委統一領導。(參見《中國人民解放軍》(上),第512頁。)1964年11月,中央決定成立第七機械工業部(參見《中國人民解放軍》(上),第511頁。),提出發展現代化常規武器,使得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實現了常規武器裝備逐步由仿制到自行研發的轉變,加速推進了我軍常規武器裝備向現代化的發展。

毛澤東關於我國國防現代化的戰略謀劃,在其軍事戰略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為新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毛澤東在新中國面臨復雜國際環境、經濟基礎落后、遭受西方敵對勢力嚴密封鎖的的情況下,以非凡的魄力和膽略提出了一系列關於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戰略,解決了新中國在國防建設中遇到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推動我國國防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捍衛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提高新中國的國際地位提供了重要保証,對新中國國防現代化的建設和發展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作者趙萬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北京100091〕

原載:《黨的文獻》2019年第5期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毛澤東紀念館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